- 袁氏世范譯注
- (宋)袁采著 賴區平譯注
- 1436字
- 2021-06-02 16:08:47
1.39 子弟常宜關防
子孫有過,為父祖者多不自知,貴官尤甚。蓋子孫有過,多掩蔽父祖之耳目。外人知之,竊笑而已,不使其父祖知之。至于鄉曲貴宦,人之進見有時,稱道盛德之不暇,豈敢言其子孫之非!況又自以子孫為賢,而以人言為誣。故子孫有彌天之過,而父祖不知也。間有家訓稍嚴,而母氏猶有庇其子之惡,不使其父知之。富家之子孫不肖,不過耽酒、好色、賭博、近小人,破家之事而已。貴宦之子孫不止此也。其居鄉也,強索人之酒食,強貸人之錢財,強借人之物而不還,強買人之物而不償;親近群小,則使之假勢以陵人;侵害善良,則多致飾詞以妄訟;鄉人有曲理犯法事,認為己事,名曰“擔當”;鄉人有爭論,則偽作父祖之簡,干懇州縣,求以曲為直;差夫借船,放稅免罪,以其所得為酒色之娛。殆非一端也。其隨侍也,私令市買①買物,私令吏人②買物,私托場務③買物,皆不償其直;吏人補名,吏人免罪,吏人有優潤,皆必責其報;典買婢妾,限以低價,而使他人填賠④;或同院子⑤游狎,或干場務放稅。其他妄有求覓,亦非一端,不恤誤其父祖陷于刑辟也。凡為人父祖者,宜知此事,常關防⑥,更常詢訪,或庶幾焉。
今譯
子孫有過失,做父親祖父的多不知道,做顯貴官員的尤其如此。大抵子孫有過失,多是掩蔽父親祖父的耳目不讓他們知道。外人雖知道,不過竊笑而已,也不讓其父親祖父知道。至于鄉里的貴官顯宦,別人有時進見,稱道貴官之盛德都來不及,哪里敢說起子孫的不是呢!況且這些貴官又自以子孫為賢良,而以別人的話為污蔑,因此子孫有彌天之大過失而父親祖父卻不知道。間或有家規稍微嚴格的,而仍然有母親庇護其孩子的罪惡,不讓其父親知道。富家的子孫不肖,不過是好酒、好色、好賭、親近群小,破敗家產而已。貴官顯宦的子孫則不止這樣。他們平時在家鄉,強迫索取別人的酒食,強迫借貸別人的錢財,強迫借取別人的東西而不還,強迫購買別人的東西而不給錢;親近群小,就會讓他們仗勢欺人;侵犯傷害善良之人,就會多方修飾言辭來妄興官司;鄉人有歪曲道理、觸犯法律之事,就冒認為自己的事,把這稱作“擔當”;鄉人有爭論的,就偽造父親祖父的信件,干求州縣長官,顛倒是非黑白;派遣差役,借用民船,免除稅款,免除罪犯,以其所得錢財來作酒色之娛樂。這些不是一兩件事。他們隨從侍奉父親祖父各地在任,就私下讓市買購買物品,私下讓小吏購買物品,私下托場務機構人員購買物品,而不給錢;小吏要補名,小吏要免罪,小吏有盈余,都必定責求其報償;典買婢妾,以低價限制,而使他人代為付錢;或和仆役到處游玩親昵,或干涉場務機構之事,免除稅款。其他妄有所求之事,也不是一件兩件,毫不擔憂誤使其父親祖父陷于牢獄刑罰。凡是為人父親祖父的,應當知道這種事,常常警惕防備著,更常常征詢查訪,這樣或許就勉強不會讓子孫鑄成大錯。
簡注
①市買:管理市場買賣的人。
②吏人: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③場務:五代、宋時鹽鐵等專賣管理機構。生產和專賣鹽鐵的機構為場,稅收機構為務。這里指在這些機構工作的人員。
④填賠:即賠償。底本原作“填陪”,今據知不足齋本而改。
⑤院子:這里指仆役。舊時稱仆役為“院子”。
⑥關防:防備,防守,警備。
實踐要點
本章討論對子孫過失的防范。對于子孫來說,富與貴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有助于培養子孫,也可能成為子孫墮落的助緣。其中,權貴的負面力量會更大。用今天的話來說,“官二代”經歷的考驗誘惑要比“富二代”更大:富人子孫如果不肖,不過是酒色賭博,破敗家產而已;權貴子孫如果不肖,則可能讓父親祖父身陷囹圄,不得翻身。這里提出的問題,值得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