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氏世范譯注
- (宋)袁采著 賴區平譯注
- 823字
- 2021-06-02 16:08:45
1.31 友愛弟侄
父之兄弟謂之伯父、叔父,其妻謂之伯母、叔母,服制①減于父母一等者,蓋謂其撫字教育有父母之道,與親父母不相遠。而兄弟之子謂之猶子②,亦謂其奉承報孝,有子之道,與親子不相遠。故幼而無父母者,茍有伯叔父母,則不至無所養;老而無子孫者,茍有猶子,則不至于無所歸。此圣王制禮立法之本意。今人或不然,自愛其子,而不顧兄弟之子;又有因其無父母,欲兼其財,百端以擾害之,何以責其猶子之孝?故猶子亦視其伯叔父母如仇讎矣!
今譯
父親的兄弟,叫做伯父、叔父,伯父叔父的妻子,叫做伯母、叔母。給他們服喪,服制比父母減一等,這是因為他們對自己的撫養教育有父母之道,與親父母相差不遠。而兄弟的孩子叫做“猶子”,也是說他們奉承孝順自己,有子之道,與親生子相差不遠。所以幼小而無父母的,如果有伯叔父母,就不至于沒人撫養;年老而無子孫的,如果有猶子,就不至于老無所依。這是圣王制禮立法的本意。今人有的則不這樣,只愛自己的孩子,而不照顧兄弟的孩子;又有因其父母亡故,想要兼并其財產,多端煩擾傷害猶子的,自己這樣做,又怎能要求猶子來孝順自己呢?所以猶子也將其伯叔父母看成像仇敵一樣了!
簡注
①服制:古時的喪服制度,以親疏為差等,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名稱,統稱“五服”。按《儀禮·喪服》,子為父斬衰三年,父在,為母齊衰杖期,父卒,為母齊衰三年(宋代時為母服齊衰三年);為伯叔父母服期一年,不執杖,亦稱“不杖期”。所以說伯叔父母的服制比父母減一等。
②猶子:指兄弟之子,侄子。語出《禮記·檀弓上》:“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本指喪服而言,謂為己之子服期一年,兄弟之子亦服期一年。后因稱兄弟之子為猶子。
實踐要點
古時候將兄弟的孩子,也叫做“猶子”。作者由這個名稱,引出一個耐人尋味的道理。兄弟的孩子和自己之間,在某種意義上可謂是一種次父子的關系。兄弟的孩子,在某個意義上就像自己的孩子,也應多加關愛照顧。這既避免兄弟的孩子幼無所養,也避免將來的自己老無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