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信的陷阱:如何通過有效行動建立持久自信
- (澳)路斯·哈里斯
- 924字
- 2021-06-11 16:10:00
自信鴻溝
很多人都迷失在“自信鴻溝”之中。當恐懼開始影響我們的夢想和抱負的實現時,我們就陷入了自信鴻溝。如果你對下面這句話深信不疑,就表示你已經陷入了自信鴻溝:
在變得更自信之前,我無法完成自己的目標,無法表現出最佳狀態(tài),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也無法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你是這樣想的嗎?很多自助方法會在無形中鼓勵你這樣想,但是,你很快會發(fā)現,你越是這樣想,就越難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稍后我們再來研究為什么會這樣,現在先介紹一下“自信”的兩個定義。
自信的兩個定義
(1)一種確信或篤定的感覺。
(2)一種信任或信賴的行為。
自信的第一個定義“一種確信或篤定的感覺”用得更多。大多數人都認為自信是指一種強大的確信或確定的感覺:一種冷靜、沉著、自在的感受,全然相信自己能夠達到最佳表現并收獲好結果,完全不感到恐懼、焦慮,不會自我懷疑且很有安全感,對于失敗和不幸沒有任何消極想法。
第二個定義則不太常用。按照第二個定義,自信不是一種感覺而是一種行為,“一種信任或信賴的行為”。這是自信的一個更加古老的定義,可以追溯到它的拉丁詞源。自信(confidence)這個詞是從拉丁文的“com”和“fidere”中衍生出來的,“com”的意思是“有”,“fidere”的意思是“去相信”。當我們選擇去信任或依賴某人時,不論這個人是你自己還是其他人,往往不會有絕對篤定或確定的感覺。事實上,一般來說,越是利害攸關,我們就越會感到害怕或焦慮,越會去思考可能出錯的地方。
比如,假設你得了腦瘤,需要請一位頂尖的神經外科醫(yī)生來做手術。這完全是“一種信任或依賴的行為”,你需要信任并依賴這位醫(yī)生來做手術。換言之,即你對這位醫(yī)生的能力有足夠的自信,同意他為你做手術。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你是不太可能有絕對的篤定或確定感的。任何人在這種情況下都不會完全冷靜或泰然自若,也不會完全不恐懼、不焦慮。任何一個面對開顱手術的正常人都會感到相當恐懼、不確定,并且會產生很多關于風險的消極想法。
“自信”的兩個定義,確信的感覺和信任的行為,都是完全正確的。但是,這顯然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們要加以區(qū)分,以避免混淆。所以,在本書中,我會分別用“自信的感覺”和“自信的行為”來區(qū)分這兩個概念。為什么區(qū)別這兩個概念非常重要呢?先來看看納爾遜·曼德拉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