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時間的故事:一本從史前時代到遙遠未來的時間史作者名: (加拿大)丹·福爾克本章字數: 690字更新時間: 2021-12-29 18:27:55
“把11天還給我們!”
英格蘭的問題最多,信奉新教的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周圍一直有信奉天主教的人士鼓噪不已,不過她最信任的顧問約翰·迪(1527—1608年)卻勸她實行和改革計劃稍有不同的做法。最后,又過了170年,英格蘭(那時已經變成大不列顛王國)才采用格里歷。已經退休的政治家、曾擔任過大臣的斯坦霍普(1694—1773年,封號是切斯特菲爾德伯爵)擬定了一項法案,并在國會宣讀。法案通過了,1751年5月22日由英王喬治二世簽署(鄧肯指出,斯坦霍普承認他自己“不了解”法案背后爭論的細節)。
為了追上格里歷,英國和殖民地必須減掉11天;天主教國家在教皇格里高利改革時加了10天,另外還有一天則是因為這些國家把1700年標成閏年,而英國仍采用儒略歷,這一年就不是閏年。因此,1752年9月2日過后,就變成9月14日。從那時候起,新年的開始也從3月25日改成1月1日。同樣,老百姓很不高興“損失”了日子,倫敦和布里斯托都發生暴動,抗議者嘶吼:“把11天還給我們!”
東正教會也拒絕改革。到了今天,東正教徒慶祝復活節的日子仍和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不一樣。然而,很多東正教國家到了20世紀初,為了民事便利,也采用格里歷。俄羅斯在1918年的革命后開始實行;1949年后,中國也開始采用格里歷。
我們無法確定人類文明是否能夠再延續一千年(正如洋基鐵捕貝拉所說:“要預言很難,預測未來更難?!边@話應該帶有諷刺的意思),但如果到了公元31世紀,仍有人要觀賞晚間脫口秀,那時候的戴維·賴特曼還可以把支票簿的老笑話再拿出來講一次。如果那時繼續用歷書,我打賭還是格里歷。事實上,如果格里歷的壽命比賦予其生命的宗教更長久,我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等到最后的教宗都被人遺忘了,格里歷應該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