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的故事:一本從史前時代到遙遠未來的時間史
- (加拿大)丹·福爾克
- 1270字
- 2021-12-29 18:27:54
格里高利解決了問題
在16世紀70年代中期,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召集了歷書委員會來解決這個問題。委員會成員包括物理學家利尤斯(約為1510—1576年)、耶穌會天文學家克拉維爾斯(1538—1612年,對數學有獨到的洞察,所以歷史學家稱他為“16世紀的歐幾里得”)和其他幾位名氣不太響亮的專家。委員會成員努力解讀他們的圖表和表格,想推理出一年的真正長度,特別是想要結合平年和閏年來算出平均的天數。找到勝出公式的人是利尤斯博士。他發覺儒略歷每134年就會少1天,或每402年會少3天。為了看起來簡單明了,他建議新的歷法每400年要減掉3天。在儒略歷上,1500、1600和1700等整數年是閏年,因為可以用四整除。在新計劃中,只有能用四百整除的整數年才是閏年(例如1600)。其他在儒略歷上為閏年的整數年變成只有365天。(順便要注意的是,在新的提案下,第一個會受到影響的年份是1700年,到了這一年,所有參與改革的人應該都已經作古,不再受限于時間。)
利尤斯很幸運,因為計劃的實行非常順利。他的計算根據1252年定下的數字,也就是所謂的“阿方索天文表”。這些表格以西班牙國王阿方索十世的名字命名,假定太陽年的長度是365天5小時49分16秒,比真正的太陽年多出約30秒。然而,利尤斯提議的改革計劃所確定的年份長度比較接近標準值,為365天5小時48分20秒,比真正的太陽年少了26秒。格里歷和四季比起來仍稍微“快”了一點,每3300年就會多出1天。
委員會也絞盡腦汁要定下復活節的日期,紛擾了幾個世紀的難題終于得到了解答。但對外行人來說,他們用來計算日期的解決方法似乎更復雜。他們仍用數學模型仿真月球的移動,以長19年的默冬周期為基礎,也根據“黃金數字”和“歲首月齡”等復雜的結構進行計算,還好我們不必在這里討論這些概念。盡管用了這么多晦澀的數學算法,復活節的日期仍然很接近“春季第一次月圓后的第一個星期日”。基督徒仍使用陰陽歷,跟隨季節的腳步,但也按月亮的陰晴圓缺來慶祝某些節日,復活節就是一個例子。
教宗格里高利十三世召集委員會進行歷法改革,約為1582年
利尤斯和委員會的建議說服了教宗格里高利,1578年1月5日,他頒布了20頁的概要來說明改革的計劃。概要中宣布跟15世紀前愷撒的做法一樣,1月1日就是新年的開始。最后在1582年2月24日頒布的教宗訓諭中明令要執行改革。
改革命令要從歷書中刪掉10天,以此彌補許多世紀來使用儒略歷而流失的日子。因此1582年10月4日的第二天變成10月15日。有些人很痛苦,覺得“少了”10天。商人也發愁,不知道如何計算利潤和損失,銀行也搞不清楚怎么計算利率。
大多數天主教國家立刻奉行。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馬上采用格里歷,法國和比利時過了幾個月也加入,德國和瑞士信奉天主教的區域則在一兩年內就轉成格里歷。信奉新教的國家,包括德國境內屬于新教的行政區,都反對改革計劃。鄧肯的文章提到,一名充滿怨恨的神學家說教皇格里高利是“反對基督的羅馬人”,駁斥他的歷法是“特洛伊木馬,設計用來欺瞞真正的基督徒,在錯誤的宗教節日敬拜神”。過了幾十年,愈來愈多的國家和人民接納改革的做法,反抗也愈來愈無效。到了1700年,德國大部分地區和丹麥遵從新歷法。1753年,煩擾良久的瑞典也加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