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D經費配置對創新績效的影響研究:基于時滯和創新環境系統視角
- 黨建民 李強 王曉珍
- 2295字
- 2021-06-03 11:08:54
1.2 主要研究目標及內容
科技創新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必然要求,為此我國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通過科技創新取得突破性發展,調整產業結構,真正擺脫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走集約化發展道路。為提升創新能力,我國R&D經費投入逐年增加,但其使用效率仍然較低;近年來雖然新產品上市數量和創收雖連年提升,但產品創新程度較低,原創性成果和領先國際的核心技術發明較少(吳中倫,2016[38]),這就引發了我國科技界和理論界對這一問題的密切關注和討論,而圍繞這一主題的爭論一直存在,如R&D經費總投入規模是否越大越好、應不應該趕超發達國家?投入總量應不應該與國家創新系統環境掛鉤?政府資金投入是不是越多越好?每年的經費總量控制在什么水平是最合適的?總量一定的情況下如何配置經費?關于以上問題,早先的部分學者認為現階段我國應該加大科技經費投入力度,科技經費投入越多越能刺激企業創新行為;與韓國和其他發達國家相比,我國R&D經費投入強度還較低,因此應該加大科技經費總量投入以刺激企業研發。隨著理論研究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實證研究表明R&D經費投入對創新績效的正向影響并非在所有情況下都成立(李燕萍等,2011[15];王楚鴻和楊干生,2010[21];馬琳,2014[16]),單純增加R&D經費投入總量并非提高創新績效的有效途徑,反而R&D經費配置結構對創新績效的影響遠超過R&D經費總量的影響(李燕萍等,2011[15])。因此,有學者認為R&D資源的配置不當是我國R&D創新效率偏低的重要原因,科技經費總量投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應該與產業發展階段和具體創新環境相匹配,優化和調整科技經費的配置結構要比單純增加總量更有意義(白云樸和朱承亮,2014[19];焦翠紅等,2017[20])。
綜上,科技創新是當前和未來我國長期發展的重要戰略核心。?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同時,?綱要?還明確提出到2020年我國R&D經費投入強度要達到2.5%等,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幾年我國R&D經費仍將會持續大量增加。如何科學配置R&D經費結構、提升R&D經費使用效率、提高我國研發創新能力、最大程度地刺激經濟發展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而R&D經費配置結構優化的研究就尤為必要和重要。
1.2.1 研究目標
(1)借助創新系統、資源配置效率理論以及不平衡增長理論,厘清R&D經費配置結構、創新環境系統和創新績效的內在邏輯關系,形成本研究成果研究思路和理論框架;
(2)剖析我國創新環境系統維度及具體指標構成,分析我國創新環境系統與R&D經費配置結構交互作用下的創新績效時滯并對關鍵環境要素進行識別;
(3)測度創新環境系統、R&D經費配置結構交互作用下的創新績效變化趨勢及主要環境影響要素;
(4)在時滯影響和關鍵創新環境要素識別的基礎上構建R&D經費配置結構優化模型;
(5)驗證優化模型的有效性,并給出優化方案的具體算例。
1.2.2 研究內容
(1)R&D經費配置結構、創新環境系統和創新績效關系的理論推演及研究框架
從R&D經費配置總量與創新績效關系、R&D經費配置結構對創新績效的影響、R&D經費配置結構對創新績效的時滯影響,以及R&D經費配置效率影響因素四個方面對現有文獻進行梳理總結;在不平衡增長理論、資源配置效率理論和創新系統理論三大理論指導下,將時滯和創新環境系統納入R&D經費配置結構的優化研究過程中;在文獻梳理及CiteSpace可視化分析的基礎上歸納出創新環境系統的六大維度構成即研發基礎、經濟基礎、產業結構、市場發育程度、政府支持和區位優勢;并從時滯角度構建了R&D經費配置結構與創新環境系統的交互關系模型,厘清R&D經費配置結構、創新環境系統和創新績效三大變量的邏輯關系,最終形成本研究成果研究思路和理論框架。
(2)創新環境系統分析
第一,在運用CiteSpace分析創新環境系統維度構成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各維度的具體環境要素指標,構建創新環境指標體系。第二,運用單位根檢驗和格蘭因果關系杰檢驗分析創新環境各指標變量對創新績效相互影響關系,在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的基礎上完成指標篩選,最終確定本研究成果的創新環境系統要素指標構成即創新環境系統指標體系構建。
(3)創新環境與R&D經費配置結構對創新績效影響的時滯測度及關鍵影響因素識別
第一,在前期創新環境指標體系構建基礎上,利用稀疏Group Lasso分析創新環境與R&D經費配置結構交互作用下的創新績效時滯影響;測度高技術產業總體以及生物醫藥產業和醫療器械產業等子行業的創新績效時滯期。第二,基于OLS回歸分析法識別R&D經費配置結構對創新績效影響的關鍵創新環境因素。第三,分析創新環境系統與R&D經費配置結構交互作用下的高技術產業總體、生物醫藥產業和醫療器械產業的創新績效現狀、趨勢和規律。
(4)R&D經費配置結構優化模型構建
根據前文有關時滯測度、關鍵創新環境影響因素識別的研究結論,基于國家整體和省域組合兩種視角構建R&D經費配置結構優化理論模型;具體而言,國家整體視角的優化模型是基于“效率提高或技術進步情況下的最大化產出”假設,構建“投入總量及配置結構和相比于前一年全要素生產率提高的約束下的產出組合最大”的理論全局配置優化模型;而省域組合視角的優化模型則是考慮到大數據的計算條件,構建以“i省份為優化對象,其他省份延續前一年的配置方案,實現DEA-CCR相對效率最大”為假設的理論局部配置優化模型,最終對優化結果進行檢驗以判斷經費配置方案的科學性。
(5)R&D經費配置結構優化模型檢驗和應用
根據前期構建的理論模型,重點對省域組合視角的優化模型進行科學性檢驗和具體優化,具體思路如下:第一,運用2012—2015年的實際數據檢測理論模型的有效性。第二,根據驗證結果以2016年為例對未來R&D經費配置方案進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