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長教育論
- 王成榮
- 1251字
- 2021-06-03 11:02:17
DIY與工匠精神的養成(1)
今天廣告藝術學院舉辦的主題實訓周實踐教學活動成果展非常好,易小湘老師的《皮具設計與制作》課程吸引了30余名熱愛藝術和手工制作的師生參與,參加培訓的師生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做中學、學中做,從裁皮、黏合、打孔、縫合、封邊到配飾等十幾道工序,精雕細琢,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純手工打造了插扣式長錢夾、鑰匙包、卡包、手環等皮具作品。
從這種“心傳身授”的培訓中,我們可以深切領悟到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產品制作和做事做人中的重要性。我沒有想到我們的師生有這么大的創造力,這個“皮具培訓成果展”搞得很好,我表示衷心祝賀。
皮具制作是一種典型的DIY(Do It Yourself)。我也是一個DIY愛好者,小時候學攢自行車、收音機;自己做陀螺、滑冰車、萬花筒。在我的孩子小的時候,我與他一起做10倍的望遠鏡,至今仍保留著……今年暑期,我做了兩件事:一是心血來潮刷房子;二是修理座椅。都很有成就感。
我提倡“人人是勝者”的教育理念和“揚長教育”模式,就是要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在某個領域發揮所長,獲得成功。DIY,其中蘊含了不少興趣、樂趣、情趣、智趣……是揚長教育的最好路徑。
人類文明在進步,人的大腦越來越發達,動手能力卻在下降。視覺、聽覺、感覺以及奔跑能力、攀爬能力都在下降,必須動起來才行。尤其是職業教育,職業技術的掌握、職業精神的養成主要是在做中完成的。美國教育家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一書中提出的“在做中學”的思想是十分寶貴且使我們受益長久的。
實際上,做飯也是創造,也是樂趣。廚師真的是DIY,是一種創造。我經常講“大董”(2)的故事,他給我們的啟發是,餐飲有研發,菜品是藝術,就餐享文化。在法國,著名廚師享有藝術家的美譽,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以為,DIY有三個境界:一是憑興趣入門;二是掌握技巧;三是進行藝術創作。多數人只做到了入門級;少數人做到了掌握技巧,做得好可以成為匠人;極少數人可以達到藝術境界,有創造、有個性,隨心所欲。
藝術都是相通的。就像跳舞也有三個境界,學習舞步,掌握標準步伐,慢慢才能隨心所欲;書法也是如此,練好基本功,寫好了楷書,才能寫草書,不然龍飛鳳舞的字背后看不到脊梁。畫畫也是如此。做事馬虎不得,不能跨越的階段必須做好,練好基本功,經過規范、嚴謹的過程,才能達到自由創作的境界。認真、精細、責任、完美精神蘊含其中;創造、創新精神蘊含其中。
DIY與職業精神、工匠精神養成有很大的關系。在歐洲,尤其是德國,不愧為“工匠國家”,“工匠精神”隨處可見。我發現德國人家中大多有專門的工具間,各種常用工具非常齊全,他們自己裝修房子,修理家電設備,修剪草坪,甚至自己蓋房子。這種“工匠精神”是值得學習的。
我們職業院校應鼓勵DIY。為此,我建議專門建立工科實訓室、陶藝大師工作室、版畫大師工作室等,希望同學們多參與、多動手;也希望學校多出一些DIY的優秀作品,多發明一些專利,讓“DIY之花”在校園盛開。
(1)2015年12月29日在廣告藝術學院舉辦的校企聯辦主題實訓周實踐教學活動成果展上的即興講話,標題為新加。
(2)我校校友董振祥創立的著名餐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