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三、“雙創精神”與“工匠精神”的完美結合

第一,“雙創精神”本質上是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的本質是創新、冒險,這是市場經濟最稀缺的資源。

第二,“工匠精神”的本質是精益求精、一絲不茍、專注堅持、專業敬業,追求完美和極致,把質量視為生命。大國工匠精神是工業化社會最寶貴的精神。世界上工匠精神較強的國家如德國、瑞士、意大利、英國、日本都是現代化強國。

第三,職業教育以培養工匠、傳承工匠精神為主要使命,即職業院校不能把培養企業家作為主要目標和任務。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都去做企業(且不說我們有沒有能力培養出大量企業家),其結果可想而知。社會上總是少數人做企業家,多數人做工匠。

第四,我們為什么要進行“雙創教育”?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現代工匠需要創新創業精神。傳統工匠“述而不作”,師傅怎么教就怎么學,教多少學多少,不用考慮創新。即便如此,“學徒制”三年期滿,有些徒弟也另立門戶,走上創新創業之路,最終成就了自己的事業。而現代工匠“亦述亦作”,面對生產中復雜的技術環境和工藝流程,唯有不斷完善和創新才行,因此現代工匠更需要創新創業精神。二是通過雙創精神培養,可以發現一些企業家的苗子。發現一些天資、潛質以及創業條件較好的學生和一些具有市場潛力的項目,通過對少數“苗子”進行扶持孵化,把他們引向創業軌道,成就他們的企業家夢想。

高職院校的不同專業,對創新的要求不同。工科專業面向大工業,技術含量高、作業規范性強,“雙創”機會少、門檻高;服務類專業,職業面向技術含量和標準化程度較低,創新創業機會多而且門檻低。互聯網改變了傳統服務業,給服務類專業的學生帶來了大量的創業機會與機遇。

第五,“雙創教育”是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經濟領域的供給側改革,主要是調整供給結構,以需求為導向,增加有效供給,壓縮無效供給。

職業教育供給側改革,要把社會作為需求方,學校作為供給方,調整職業教育的供給結構,既提供“工匠”型人才,又提供一些“創業型”人才,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職業教育貼近行業、企業,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創業激情,對于搞創業教育很有利。如果把學生作為需求方,學校作為供給方,就要改變教學結構,給學生更多選擇,因材施教,使具有創新創業潛質和條件的學生有機會走向創新創業道路。


(1)根據2016年4月25日在北京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研討會上的主題演講整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集安市| 靖宇县| 汉源县| 若羌县| 辽中县| 雷波县| 攀枝花市| 广德县| 兴山县| 阳江市| 襄城县| 双峰县| 吉林市| 北宁市| 仙居县| 葫芦岛市| 呼和浩特市| 信丰县| 临泉县| 溧阳市| 霍林郭勒市| 丰镇市| 台中县| 成安县| 昭苏县| 靖远县| 兴仁县| 万安县| 黑龙江省| 东城区| 宜宾市| 汝州市| 长白| 石狮市| 湟中县| 嫩江县| 阳春市| 通州区| 缙云县| 会理县| 德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