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揚長教育論
- 王成榮
- 1460字
- 2021-06-03 11:02:07
一、揚長教育的理論基礎
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學校教育不能像工廠生產產品那樣標準化、模式化、一刀切,而是應該正視個體的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發揮學生的特長,讓每一個學生都有獲得感。所謂揚長教育,就是“從學生稟賦和個性出發,引導和激勵學生發現和發揮自己之所長,在創新中揚長,在揚長中形成優勢和特色,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4)?!叭巳耸莿僬摺钡膿P長教育理念并不是憑空臆想出來的,而是有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理論基礎。
(一)多元智力理論
傳統智力理論認為,智力是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兩者整合而存在的一種能力。美國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認為過去對智力的定義太過狹隘,不能全面反映一個人的真實能力,于是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論,指出除了語言智力和邏輯數理智力之外,還應該包括音樂節奏智力、視覺空間智力、身體運動智力、內省智力、交往智力五個范疇,后來又增加了自然探索智力。多元智力理論認為,每個個體都擁有這幾種智力,而這些智力在每個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組合,使每個人的智力各具特點,如作曲家、歌唱家、調音師的音樂智力比較強,律師、推銷員、政治家的交往智力比較強。在加德納看來,人與人之間不存在誰更聰明的問題,只不過是不同的個體在某些方面的智力更突出。傳統的單一可量化的智力測驗也許能較好地評估在校學生的學習成績,但無法全面評價學生學習以外的表現,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進入社會之后取得的成就未必不如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
(二)羅森塔爾效應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到舊金山的一所普通小學,從一年級至六年級各選了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名為“弗拉納根普通能力測驗”(Flanagan’s test of general ability)的智力測驗,從這些學生里隨機抽出20%單列了一份名單交給老師。他們對老師說,經過鑒定,名單上的學生是“最近盛開的花朵”(late blooms),在以后的學習中具有非凡的發展潛力。老師對這些學生懷著較高的期望,以充滿希望和信心的積極態度對待他們,學生受到了更多關注,更加自信、主動,各方面都表現出較大進步。在提供“虛假信息”的8個月后,心理學家對這些學生進行了回訪,一年之后再次回訪,不出所料,這些“花朵”真的“盛開”了。后來,人們把由于老師、父母等這樣的“權威他人”的期望和關愛而使個體的行為發生與期望趨于一致的變化的情況,稱為“羅森塔爾效應”。
(三)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宋代儒家學者朱熹對孔子教學方法的總結?!墩撜Z·先進》中記載了孔子對弟子們的評價:“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睂W生們各有所長,有的品德高尚,有的善于辭令,有的擅長政事,有的通曉文獻知識。朱熹在《論語集注》中將其注釋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此可見?!庇谑怯辛恕耙虿氖┙獭钡恼f法?!墩撜Z》中有不少故事都是學生們問同一個問題,但孔子卻針對不同的學生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墩撜Z·先進》中有一個片段,子路和冉有都來問:“聞斯行諸?”即聽到一個道理要不要立刻付諸行動呢?孔子對子路說:“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對冉有卻說:“聞斯行之?!绷硪粋€學生公西華很奇怪孔子的回答為什么不一樣,孔子這樣解釋:冉有性格謙虛、做事猶豫,所以要鼓勵他行動;子路爭強好勝、行為魯莽,所以讓他多聽取父兄的意見?!抖Y記·學記》進一步發展了孔子的教學思想,提出:“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苯處熞脤W生的心理特點,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能力、優點和缺點,然后才能有的放矢,糾正學生的缺點,發揚學生的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