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中國社會政策執行與創新研究
- 徐毅成
- 2329字
- 2021-06-03 10:35:46
序言
政策執行研究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環節,目標是使政策在執行過程中不變形、不走樣,實現政策目標,是公共政策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實踐中,一些政策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大多屬于政策執行范疇,或者是與政策執行有很大關聯。所謂政策執行,就是為了實現政策目標,綜合運用各種手段,通過一定方式方法,而將觀念形態的政策方案付諸實施的一系列政策活動過程。社會政策隸屬于公共政策范疇,同時又具有區別于公共政策的自身屬性和特征。公共政策是黨和政府實現公共利益合理分配、進行有效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社會政策則是解決社會問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消除排斥、實現公平正義,保障弱勢群體及每個社會成員生存權和發展權的重要工具。因此,社會政策執行與公共政策執行二者在政策執行主體、作用客體、目標取向、利益范疇、研究內容等方面均有所不同。
2017年10月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向大會作了題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報告,提出我國現階段新的歷史發展定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的開啟對于社會政策研究和整個社會政策時代都是極大的促進。進入新時代,我們必須以更高、更新、更廣的視野來看待本地化發展中存在的各項新舊問題;同時必須不斷更新理念、豐富實踐、提高能力、拓展視野、培養格局、創新方法、與時俱進。
從我國改革開放40多年發展歷程和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來看,新時代是我們承前啟后、繼往開來、不斷創新、開創新的歷史篇章的偉大時代,是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社會不斷向前、福利不斷釋放、人民幸福感不斷提升的偉大時代。實踐發展永無止境,思想創新亦將永無止境,偉大的新時代為我們進一步做好社會政策執行和創新研究提供了最好的素材。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發展策略。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時代發展和變遷,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項政策中,逐漸關注以民生為主的社會政策發展,關注和強調以“公平”為核心的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縱觀我國社會政策體系的發展歷程,既是經濟體制與社會體制不斷交織、不斷發展、不斷變化的過程,也是政府、市場、社會角色發生轉變的過程,更是進一步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社會政策體系、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深入社會治理、構建社會服務的過程。在新時代,盡管面臨著新的挑戰,但在科學發展觀的帶領下,我們構建了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立了覆蓋城鄉居民社會保障體系,實現了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小康社會目標。當然,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政策執行不到位的問題,但我們逐漸摸索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道路。
鄧小平同志曾提出“無論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的重要觀點,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指導作用。政策執行的有效與否事關政策的成敗,是關系到億萬人民群眾福祉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實現特定目標,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公平感是社會政策執行研究的題中之義。
國外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對政策執行展開研究,積累了大量的理論研究成果,經歷三個重要發展時期并形成了相應的發展模式,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上下整合模式。尋找影響政策執行的主要因素一直是西方政策執行研究領域的核心議題,而政策執行差距分析則推動西方政策執行研究進入繁榮時期,并涌現出大量經典的分析模型。這些研究模型、分析框架及治理路徑對于我國進行政策執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啟發和引導意義,可促進我國政策執行研究的理論創新和系統深化。
為了了解我國社會政策執行的情況,筆者從政府關系的角度切入和思考。在政策執行過程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互動及信息傳遞狀況會影響政策的執行效果。從地方政府來看,每一項政策的執行都發生在具體的社會情境之中,在特定的社會結構和框架下演進。在這一過程中,地方政府與中央政府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因此,既要注重外部環境,又要重視內生動力;既要考量外部因素,又要挖掘內在潛力。如此,地方政府才能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積極創新,不斷推動政策執行走向成功。從政策執行的結果導向來看,政策規避、政策梗阻早已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模式;在當前的中國社會治理現代化框架下,政策執行創新已進入常態化運行軌道。新時代,從中央到地方,政策執行已經走上了新的更好的發展路徑。盡管在政策實踐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但這絲毫不影響當前從上到下,從下到上整體性治理理念和創新性執行思維的貫徹落實。
社會政策執行一般會經過不同的政策程序和政策環節。在這一過程中,社會政策執行會受到利益、資源、環境、制度等因素的影響。以社會救助政策為例,政策執行主體之間圍繞“目標—手段—結果”進行互動,并產生不同的執行結果。總體來說,社會救助政策的執行效果直接關系政策目標的實現,關系“政府與社會”關系的重新構建,對密切聯系群眾、傳遞創新理念、化解社會風險、預防社會危機等具有積極的作用。
新時代社會政策執行與創新,不僅需要執行中的創新,還需要從“創新”環節重新審視政策執行。政策執行和創新不僅關系到每一個個體、企業和地方政府,還關系到社會發展和目標群體的切身利益。對于個體來說,作為政策的目標群體,通過政策執行可體驗到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從而產生幸福感,滿足感。對于企業來說,通過政策執行可得到支持資源,獲得發展契機和平臺。對于地方政府來說,通過政策執行可取得公眾的支持與肯定,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同時,科技的飛速發展并應用于社會政策的執行過程,極大地推動了相關政策領域執行的創新,完善了政策執行創新的理念、方式和機制。這不僅有利于推進社會政策執行和創新,而且有利于提高政策執行質量標準,豐富和完善我國社會政策執行與創新的理論體系,推進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