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瓜與祖傳秘方
現在莊子舉出來一個人,是與他同時的惠子,惠子是當時的名家。古代所謂“名”,就是邏輯,也就是說,任何一個思想,定一個名稱,說一個觀念,都要合乎條理。有條理,也就是后世西方所謂的邏輯。惠子就是當時講論辯的邏輯名家。惠子與莊子非常要好,惠子是宋國人,在梁國當宰相,有一天他告訴莊子說,魏王送了我一個大瓠瓜的種子,因為是皇上送的,我就把它種起來,結了一個大瓠瓜,有五石大。
五石很大,比我們這個講臺還要大個三四倍。如果把它做瓠瓜菜來吃,我們滿堂人大概也夠吃了。從前農村,常常把瓠瓜切開曬干,做水瓢用。
惠子說, 如果切開曬干了做水瓢用,太大拿不動,況且水缸也沒有那么大。所以,他說這個東西大是大啦,真偉大,真過癮,但是它卻沒有用。
莊子說,你啊!“夫子固拙于用大矣”,你這個家伙,邏輯專家,當然比博士還要博,比教授還要會叫,你了不起!可是你啊,光會講空洞的理論,不會實際應用。莊子就給他講一個故事。
宋國有一個人,家里有個祖傳秘方叫“不龜手”。臺灣冬天不冷,北方天冷的時候,手會凍裂。我們小的時候,不曉得“不龜手”是什么藥,鄉下只曉得羊油、豬油。鄉下人找點油,把手裂開的地方擦一擦,以免再裂開。北方尤其冷,從外面進到房間里烤火,千萬不要先摸鼻子,因為鼻子都冰凍了,一摸就掉下來,也不痛,過一會暖和起來,流了血才會痛。所以,有人鼻子凍掉了,耳朵凍掉了,都是真實的事。
莊子說,宋國有一個人,有祖傳的秘方,可以使手不裂,這家人世代做些什么呢?漂布。現在的人沒有看過漂布,我們小的時候都看過,自己家里的布織好了先染,然后要漂。漂布是人站在流水里來漂的,人站在流水中,一天都站著。冬天來了,站在水里頭冰得很,所以最好有這個藥擦在身上,就不怕了。在我們南方呢!不是外擦的藥,而是有一種內服的藥,吃了這種藥,跳下深海里頭,幾個鐘頭都不會冷,過了幾個鐘頭上來,穿上了衣服就剛好。
莊子說,這一家有這么一個“不龜手”的藥方,被別人聽到了,就出價要買他家這個祖傳的秘方。這一家人開一個家庭大會議,討論的結果是,大家認為雖有祖傳秘方,世世代代只是做漂布的苦工,一個月也不過是幾千塊錢,現在人家出價,就像現在的百萬美金,我們全族的人,從此可以到臺北開一個觀光飯店,或者辦一個工廠,可以發財了,再也不必漂布做苦工,所以就把這個秘方賣了。
這個人買了秘方以后,到南方去見吳王,那時正是吳越之戰,冬天要打仗。他向吳王建議訓練海軍,從浙江湖面打過去,他有本事使海軍下水都不怕冷,都不會凍傷。吳王接受了這個計劃,打了一個大勝仗,吳王對他“裂地而封之”。古代對有功勞的人,分封一片土地,歸他收稅,就是裂地分封。莊子說,同樣的一個小秘方,有智慧的人,用這么一個小辦法,可以稱王稱帝;有些學問了不起的人,卻一輩子窮,甚至餓死了。這就是說,知識技能本身沒有大小之分,全靠你自己的智慧和應用。也相當于岳飛論用兵一樣,“應用之妙,存乎一心”。莊子講了這個故事,接著就批評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