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 神人 圣人
這三句話是點題啊!那也就是老子所講的,真正的無為。不過呢,老子講原則原理,莊子卻建立了真俗不二,就是一個普通凡人升華了,成為一個非凡的人。
莊子在這里提出幾個名詞,第一個名詞是“至人”,至者到也,人達到了,換句話說,達到稱為一個人的標準了。如果我們沒有達到這個境界,不算人,至少不算至人。人要能達到把握自己生命的境界才叫作至人,做人做到了頭。“至人無己”,達到至人境界就無我,沒有我自己,這個難了,人生到達無我,太不容易。我們坐在這里,誰能做到無我啊?只有睡覺的時候無我,但那是昏頭,不是無我。還有民權東路關帝廟旁邊,那些進去了的朋友,他才無我,可是他死亡了。要活著做到無我才算,這個無我不是理論,而是功夫。什么功夫呢?能夠“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這樣才能做到“至人無己”。
至人還有程度的不同,相當于后世道家講神仙有鬼仙、人仙、地仙、天仙、大羅金仙五種,這種觀念也是脫胎于老莊。至人是最高的,另外一種人在中間,是超人、神人。墨子也提到神人這個名稱。什么叫“神人無功”呢?好在后世印度佛學過來,我們可以有一個參考了。
佛學講,一個人修到第八地以上的菩薩位,叫作無功用地,一切無所用功,那就是老子所講的“無為”。換句話說,這種神人,上帝也好,菩薩也好,他救世界,救了全世界的人類,人類看不到他的功勞,他也不需要人類跪下來禱告,拜一拜,感謝他!那是你感謝自己,同他毫無關系。真正到了神、菩薩境界,他是無功的,無功之功是為大功。他像天地一樣,像太陽一樣,永遠給你光明,他不需要你感謝他,所以“神人無功”。這類人,也可以勉強給他們一個名稱,叫他們為圣人。“圣人無名”,圣人是代號,說這個叫圣人,那個叫圣人,像我也是剩人啊!什么剩人啊!算賬算下來那個剩余的剩。剩人是多余的人,活著對社會沒有什么貢獻,死了也沒有什么損失的剩人,同音不同字。真正的圣人無名,他不需要名。所以世界上圣人、菩薩、神人很多啊!我經常發現社會上很多人,很普通的人,他們做了好事,做了很了不起的事,誰都不知道。所以我常常看到圣人,那些才是真圣人。
莊子在這個地方提出來第七種超人是真正的榜樣,比那些神仙還要高超。但是這第七種超人在哪里呢?他告訴你,在最平凡的當中,越是這樣的人,越是最平凡。所以神仙、神人,了不起的人在哪里找?就在這個現實世界,最平凡的世界中去找。因為“圣人無名”!他是個菩薩,是個神人,絕不會掛一個招牌。如果掛了招牌,那是廣告公司的事情,同他沒有關系。
如果我們要研究中國的學術思想,人人都知道,春秋戰國是百家爭鳴的時期。例如與莊子所在時代相近的孟子,也說過一段話,是對所謂圣人和神人的說明,和莊子的說法幾乎是同一個規范。孟子對于這個問題,界定為六個步驟,他說:“可欲之謂善,有諸己之謂信,充實之謂美,充實而有光輝之謂大,大而化之之謂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謂神”。明白了這個道理,可知中國文化在秦漢以前,儒道本不分家,統稱為一個“道”的內涵。
《逍遙游》這一篇,前面講過物化、人化、氣化,現在正講到第四個重點,就是神化。關于神化,他提出來三個原則,就是“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在圣人無名這個觀念上,我們看到老子、莊子學術思想的合流,我們由此也就了解到,老子所講,“圣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了。一般粗心的人把這句話隨便讀了過去,都認為老子是罵圣人。不錯,老子是在罵圣人,是罵一般標榜自己是圣人的假圣人。真正的圣人非常平凡,自己也不會承認是圣人;如果覺得自己有道,是個圣人,這已經不是圣人了。所以,老子是罵那些假圣人,那些只有標語、口號的圣人,那些圣人是假設的,是沒有用的。
現在莊子這一句“圣人無名”,正是對老子思想的說明,圣人無名,更無所謂圣人不圣人。換句話說,最偉大的人是在最平凡的人群中,能夠做到真正的平凡,就是無己、無我、無功。就算已經功蓋天下,自己也覺得很平凡;就算道德到達圣人境界,自己仍覺得很平常。下面莊子舉出一個事實,是中國上古的一件傳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