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與教養,父母要知道的教育心理學
- 曾怡
- 1514字
- 2021-06-21 17:56:03
成人標準對孩子不適用
唐詩宋詞背誦不流利,父母著急;掃地疊被不干凈、不整齊,父母生氣;沒達到父母要求的分數,父母發飆;沒達到父母要求的跑步速度和里程,父母不滿……
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對自己的孩子抱有過高的期望,希望他們能像成人一樣懂事,并將所有事情都做得盡善盡美,不出一點兒差錯,于是就給孩子定很高的要求和標準,一旦做不到,父母就著急、生氣,可是父母越著急、生氣,對孩子的要求越高,孩子就越做不好……父母對孩子賦予了高期望,相應地,就有高標準、嚴要求,用成人的標準來要求孩子。可是這樣到底適不適合孩子的成長呢?
這無疑是一個令人心痛,又值得大家深思的普遍存在的“鏡頭”。對孩子要求過高,孩子往往沒有積極性去做,一開始就容易灰心喪氣,覺得自己做不了。長期下去,孩子不但無法達到家長理想的狀態,甚至還會漸行漸遠。美國教育學家珍妮·艾里姆曾說:“孩子的身上存在缺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孩子也是普通人,用成人標準要求孩子,這種錯誤的教育觀念給孩子壓力太大太早,這會影響孩子的自然天性發展,違背孩子心理成長規律,讓孩子早熟,甚至形成壓抑的性格,對孩子身心發展都非常不利。
作為愛孩子的父母,盡量不要用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給孩子松松綁,還給孩子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
◆摒棄腦海中的“模范孩子”
很多父母之所以對孩子有高標準、嚴要求,是因為腦海中住著一個想象中的“模范孩子”,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一直在以腦中的這個“模范孩子”為標桿,力爭讓孩子成為那個樣子。
讓孩子健康成長,就要給孩子松綁,讓孩子自由成長,父母必須要將腦海中那個“模范孩子”摒棄掉。
◆幫孩子制訂切實可行的目標
父母對孩子避免用成人標準,放棄過高的期望,不妨幫孩子制訂更切實可行的、適合孩子實際能力的目標,讓孩子更容易達成目標,也更容易有成就感來激勵孩子不斷進步。
拿孩子完成家庭作業來說吧。可能因為磨蹭、小動作多等,孩子在完成作業時會出現拖拉現象,此時父母不妨幫孩子制訂一個目標,讓孩子集中精力一小時,這一小時都專注于作業中。如果一小時的專注難以達到,那就將目標壓縮為半小時,甚至是二十分鐘、十分鐘。
在學習成績上也是一樣。父母往往非常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對孩子的成績要求非常嚴格。有些父母甚至一味要求孩子考試必須考100分,考不到100分就懲罰孩子。其實,沒必要讓孩子每次都考100分,隨著年級的升高,題型越來越多,題越來越難,孩子能夠考取100分非常不容易,所以,看重孩子成績的父母不妨讓孩子保持前幾名即可。
成人標準并不適用孩子,父母若用過高的標準去要求孩子,結果不僅無法改變孩子,還會破壞孩子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