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與教養(yǎng),父母要知道的教育心理學
- 曾怡
- 2086字
- 2021-06-21 17:56:02
以包容心參透愛養(yǎng)真諦
孩子穿衣服很慢,責備孩子一通……
孩子總是被周圍的東西吸引而耽誤去某地時間,責備孩子一通……
孩子在某種題型上總是出錯,責備孩子一通……
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犯錯是難免的,但有的父母總是求全責備。在他們看來,孩子身上處處都是毛病,所以,只要孩子的行為不順他們的心,馬上就開始責備、呵斥。
心理學家認為,對孩子要求過于嚴格、求全責備的父母,很容易使孩子自我封閉,消極抵抗,這十分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父母對孩子的問題、錯誤等若能寬容忍耐,讓孩子打開心扉一訴衷腸,許多錯誤反而會成為孩子成長為優(yōu)秀者的良機。
案例中母親的做法,很可能從此就埋沒了一個足球天才,而父親寬容的做法,恰恰成就了孩子。
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他的天,媽媽笑了,天就晴了,爸爸怒了,天就塌了,父母對孩子的問題或錯誤若不夠?qū)捜荩⒆泳蜁兊眯⌒囊硪怼⒖s手縮腳,進而限制了孩子的思維力、行動力的發(fā)展。這是因為父母動怒時,孩子會調(diào)動所有情緒來害怕和抵觸,而不能平靜地反思自己的問題和錯誤,如此不但不利于孩子糾正錯誤,還容易讓孩子形成逆反性格。其實,孩子犯錯,此時最需要的就是一份包容,但是包容并不是縱容孩子犯錯,更不是無原則地忍讓,而是源于父母心中對孩子負責的愛。
有不少父母因為在教育孩子時屢屢受挫,家長權(quán)威一次次被挑戰(zhàn),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不管孩子,不與孩子溝通,任由孩子肆意妄為,想打游戲你就打,想逃學你就逃,反正未來的一切要孩子自己面對。然而這不是寬容,是不負責的行為,作為父母,對孩子就應(yīng)盡心盡責,保持包容之心的同時,也不能放棄父母的職責。因此,面對孩子的問題、錯誤等,父母的包容還需要智慧,既讓孩子認識到問題所在,又利于孩子成長。那到底該怎么做呢?
◆以獎代罰的“無錯原則”
陶行知校長的教育方法實在高明,他這種“無錯原則”、以獎代罰的包容,沒有一句批評,沒有一句指責,卻深深觸動著孩子的心靈,讓孩子能心悅誠服知錯。作為父母,也不妨學學陶行知校長的包容胸懷,認識到孩子是正在成長且尚不成熟的個人,要以客觀、發(fā)展的角度發(fā)現(xiàn)和理解孩子的這些錯誤在某些方面所體現(xiàn)的價值,允許、容忍孩子犯錯。當然,父母也不一定什么事都要以獎代罰,但一定記住要心懷包容,這樣才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完美的人格,讓他們以健康心態(tài)去面對挫折。
◆給孩子預(yù)留反思時間的“延遲反應(yīng)”
孩子犯了錯,不要疾聲厲色地訓(xùn)斥孩子,而是給孩子留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自己去反思,并將犯錯的原因講出來,并引導(dǎo)孩子改進。
◆區(qū)分“有意”還是“無意”
不少父母肯定都抱怨過自家孩子太具“破壞性”,家里只要能拆的東西,基本上都被孩子拆開過,有些能按原樣組裝好,有些就徹底不能用了。但其實這些時候,都是孩子強烈的好奇心、試探以及自覺鍛煉的表現(xiàn),并不是蓄意破壞。
當然,像一些故意尋隙滋事、打架斗毆、罵人等不良行為,父母就要好好教育孩子了。
父母的包容,孩子其實是完全能感受到的,而在這種包容的愛之下,孩子更能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進而改正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