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褪去身上的學生氣,多一些世態心

對于很多職場新人來說,由于長期受校園文化熏陶,社會經驗較少,往往持有很單純的想法。這種學生氣的外在表現就是不通人情世故,以學生的視角感知周圍的一切,有時對社會還存有一種對抗心理。這個社會自有它的規則,這是永遠無法從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如果你不留意,而是貿然沖撞,就會時時受阻、處處碰壁。

據調查,從學校畢業進入工作崗位后,盡管人們大都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但由于生存環境的改變及角色轉換的壓力,使得這些社會新人倍感緊張,有半數以上會出現“社會不適癥”。如果不能盡快褪去學生氣,就會與新環境產生摩擦、碰撞,工作也難有成績與突破,從而影響到自己的未來。

所以,進入社會后,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盡快成長和成熟起來,處處鍛煉自己,盡早褪去學生氣。踏入社會,懂人情世故是最基本的要求。人情世故指為人處世的方法、智慧。通曉人情世故的人,在交往溝通中,能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行事;在堅持自己的原則時,能不傷及別人的尊嚴;在與人產生矛盾的時候,懂得向后退一步。

人情世故的一個重要心理要素是包容。做一個成熟的人,需要具備包容的心態。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不能改變環境,那就試著包容。”任何人要想順利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就只能從自身開始做起。因此,我們在真誠、善良、寬容的基礎上,也不應始終一成不變,而應該根據環境的變化作出相應的改變。

人際關系大師卡耐基認為,在漫長的一生中,誰都難免會遭受許多不愉快的事情。這時,如果我們深陷其中、為它憂悶,就容易給自己增添莫名的煩惱。如果我們抗拒它,就有可能導致人生的覆滅。顯然,這兩種方式都是不可取的。聰明的人會選擇把它們當作不可逃避的事實,然后接受它、適應它。著名學者于丹說:“人生沒有彎路可言,接受一切結果,這就是一種坦然。”

我們都想不到,像于丹這樣的人,成長的過程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當年,北大碩士畢業的于丹被安排到北京的一家印刷廠工作,她每天干的活兒就是用汽油擦地上的油墨,還有其他很多體力活要干,手常常被磨出血,還經常被一些工人取笑。

在這種情況下,于丹沒有怨天尤人,而是選擇了適應,工作起來更加積極主動。一天,車間主任拿來一部很有價值的醫學書稿,問:“你們誰能做校對?”書稿里都是古文,一般人看不懂。于丹主動接受了這項任務。剛開始,主任對她的能力還將信將疑,但于丹僅僅花了一下午的時間,就把那部書稿校對完了。之后,于丹在廠里的地位一下子提高了,她的心態也更平和了,做什么都不再覺得辛苦,反而會從中找到樂趣。

在一次講座上,于丹談到了這段往事。當時,她對臺下聽眾說了這樣一段話:“人不要不停地追問為什么,抱怨不公平。無法改變現狀時,要迅速地接受下來。在你迷惑不解、怨天尤人的時候,可能有一些機遇已經被別人拿走了。所以要學會接受現狀,但是接受永遠不是消極、被動、唉聲嘆氣地去忍受。”

面對現實,越牢騷滿腹,就會越消極無奈,越容易走進死胡同,結果變得無路可走。而早早學會適應現實,就能從積極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把怨氣變成干勁,把消極變成自覺,從而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

社會是現實的,魚龍混雜,不但有光明,也有黑暗。面對其中的一些人和事,我們必須學會適應它。我們無法控制不幸事情的發生,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反應。如果我們為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而煩惱,那無異于作繭自縛,甚至自殘。面對已經無法改變的事實,悲憤痛苦不如坦然接受。面對種種的困擾,很多人都會產生抵觸心理,要么消極怠工,要么跳槽走人。但換個地方,發現問題同樣存在,于是再換個地方重新開始。反復無常、浮躁難安,這正是很多大學生盡管已經畢業好幾年,仍舊沒有完成最基本轉型的根本原因。其實,明白了社會和學校的要求不一樣,明白了他人不可能以你為中心,以理性的態度盡早地接受現實,反而能過得更愜意。

如果想要立足于世,就必須學會去正視、接受現實。我們一定要試著去適應這個變化極快的社會,學會承受一切不可逆轉的事實,對那些必然的事情主動而輕松地承受。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游刃有余,不管任何時候,都能在變幻莫測的社會中“處變不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肇州县| 齐河县| 太湖县| 通辽市| 株洲县| 遵义县| 阿克陶县| 甘南县| 信宜市| 同仁县| 霸州市| 集安市| 华安县| 阿拉善右旗| 镇远县| 斗六市| 图木舒克市| 房产| 吕梁市| 黄大仙区| 扶绥县| 福建省| 呼玛县| 南开区| 新津县| 泗洪县| 白沙| 天门市| SHOW| 博罗县| 垫江县| 抚顺市| 施秉县| 城步| 兴城市| 博白县| 延庆县| 友谊县| 堆龙德庆县| 天峨县| 昭苏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