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下腰,才能看到別人的智慧
身處職場,我們需要成長,需要不斷發揮自身的潛能,去實現自我價值,而他人的經驗及智慧又是我們不斷向前、盡快實現自我價值的捷徑。因此,我們要虛心地向別人請教,以提高和完善自己。無論怎樣,我們都要找到值得學習的對象,并以開放的心和受教的態度向這些人學習。
我們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是無限的,而一個人的聰明才智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應該把自己的姿態放低些,多向別人學習。你可能才華橫溢并且工作能力卓越,但如果只知道一味高調,可能就因為你的“出眾表現”得罪同事和領導。因此,不管你能力如何,都應該時刻把自己的位置放在低處,這樣才能博采眾長,快速成長。
一天,青年宏志千里迢迢來到法門寺,向主持釋圓訴苦說:“我一心一意想學繪畫,但許多人都是徒有虛名啊,我至今沒有找到一個能令自己滿意的老師!”
釋圓聽了這番話,淡淡一笑說:“老僧不懂繪畫,最大的嗜好就是愛品茗飲茶,尤其喜愛那些造型流暢的古樸茶具。既然施主的畫技不比那些名家遜色,就煩請施主為老僧畫一個茶杯和一個茶壺吧。”宏志一口答應下來。于是他調了一硯濃墨,鋪開宣紙,寥寥數筆,就畫出一個傾斜的水壺和一個造型典雅的茶杯。那水壺的壺嘴正徐徐吐出一脈茶水來,注入到了那茶杯中去。宏志問釋圓:“這幅畫您滿意嗎?”釋圓微微一笑,搖了搖頭。
釋圓說:“你畫得確實不錯,只是把茶壺和茶杯放錯位置了。應該是茶杯在上,茶壺在下呀。”宏志聽了,笑著說:“大師為何如此糊涂,哪有茶壺往茶杯里注水,而茶杯在上茶壺在下的?”釋圓聽了,又微微一笑說:“原來你懂得這個道理啊!你渴望自己的杯子里能注入那些丹青高手的香茗,但你總把自己的杯子放得比那些茶壺還要高,香茗怎么能注入你的杯子里呢?只有把自己放低,才能吸納別人的智慧和經驗啊!”人要想在學業上有所精進,不僅需要謙遜,還要有雅量,要放下架子,不恥相師。
常言說,留心處處皆學問。生活中,我們身邊能力強的人很多,他們的言行舉止都是我們所應注意觀察和學習的。這就需要我們在為人處世時虛心向別人請教,以提高和完善自己。
結識他人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以低姿態向對方請教某事。即使是關于工作上的秘訣,但凡受人央求指導時,幾乎沒有人會拒絕。當你表現出大智若愚來,使對方陶醉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氣氛時,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了。
美國第28任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恃才傲物,對別人的意見根本瞧不起,要么不采納,要么不理會。但他的顧問霍士的進言卻屢屢被采納。那么,霍士是怎樣讓自己的意見被威爾遜接受的呢?他常常走進總統辦公室,以一種請教的口吻提出建議:“總統先生,不知道這個想法是否……”“您覺得這樣做還有什么不妥嗎……”“我們是不是這樣……”就這樣,霍士把自己的思想不露痕跡地灌入威爾遜的大腦,使他加以完善并付諸實施。
學會在適當的時候,保持適當的低姿態,謙虛地向人學習及請教,是一種聰明的處世之道。人世繁雜,為了不結私怨不招災禍,就要以低調的姿態入世,于人于己都要留條退路,隨時向他人請教,這樣才能贏得人心。在高度競爭的社會中,這似乎顯得平庸委屈,實際上卻是一種極佳的處世智慧。
不論人的資歷、能力有多出眾,在浩瀚的社會里,都是非常渺小的。自認懷才不遇的人,往往看不到別人的優秀;憤世嫉俗的人,往往看不到世界的美好;只有敢于低頭并不斷否定自己的人,才能夠一直吸取經驗教訓,讓自己不斷地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