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成為焦點很正常
焦點效應,也被稱為社會焦點效應,是人們高估了身邊人對自己外表與行為關注度的一種表現。“焦點效應”即人們總喜歡把自己當成世界的中心,至少不愿意被人看低,常常在直覺上高估了他人對自己的注意程度。從另一層面來說,“焦點效應”反映的事實上是人們心中的某種心理需要,希望被他人關注的心理需要。這種心理非常普遍,基本上每個人生來就有這種需要。
在現實生活里,每個人身上都體驗過“焦點效應”。例如,同學聚會時大家一起看集體的合影,每個人都能第一眼發現自己,并且非常注重自己的形象。和親朋好友聊天時,基本上每個人都習慣將話題轉到自己身上。不管是何種社交場合,基本上每個人都在想盡辦法獲得他人的注意,甚至成為現場焦點。總的來說,不管是什么樣的情況,什么樣的場合,人們總是希望自己被關注著,每一個人都認為自己就是焦點。
“焦點效應”可以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呢?一般認為,既然人們都有這種希望自己可以成為焦點的心理,那么,在人際交往中就無法忽視這一心理。
小易是一家對外貿易公司的員工,進公司三個月后,他的主管決定帶著他一起去和新客戶趙經理談業務。到了目的地,趙經理十分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三人坐下后,小易覺得這次機會難得,想著一定要好好表現,于是迫不及待地開始向趙經理推銷起自己的產品來。這其實也是小易認真做了功課的,他知道自己最擅長的就是推薦這個部分,因為自己口才還不錯。
小易從產品的外觀到性能再到操作方法詳細進行了介紹,尤其是他覺得性能是產品最吸引人的地方,更是著重進行了介紹。小易滔滔不絕地介紹了三十分鐘,以至于完全沒注意到趙經理幾次欲言又止的表情。
小易對自己的介紹十分滿意,覺得這單生意肯定沒問題了。但是令他失望的是,趙經理并沒有給他們很明確的答復。
案例中,小易之所以會在這場本來穩操勝券的談判中功敗垂成,就是因為他太強勢了,沒有學會洞察對方的心理需求。小易的這次失敗的經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為了人際關系的和諧,提高交際效率,提升交際能力,我們需要觀察在不同場合中人們的“焦點心理”,甚至嘗試著適當地滿足交際對象的“焦點心理”。如果我們在交際過程中過于在乎自己的心理感受,不顧及他人希望得到重視的“焦點心理”,就很可能遭遇人際交往的麻煩。
事實上,不只是有身份的人渴望得到重視,想要成為現場的焦點,一個普通人,其心中也有想要被重視的渴望,也希望自己可以在任何場合中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至少不被他人看低。因此,在和人交往中,學會觀察別人的“焦點心理”非常重要,給予對方足夠的關注,有時多讓他人成為“焦點”,這樣才方便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從而提高交際能力。
小貼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