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歲前,媽媽要讀的心理學
- 胡琳編著
- 1553字
- 2021-06-04 18:16:59
孩子喜歡撒謊,父母怎么辦
父母的煩惱
李女士的女兒今年8歲了,她把全部心思都放在女兒身上,關心女兒的生活、成長和學習,關心孩子的喜怒哀樂。不過她實在沒有想到,女兒竟然開始對自己說謊了。
女兒不想去上學,希望待在家里,有姥姥陪著,覺得這樣比在學校里和同學們待在一起舒服多了。有一天晚上,爸爸突然生病,姥姥和媽媽都勸爸爸第二天別去上班了,好好在家里休息。這樣一來,女兒就覺得生病是件好事,可以不用去學校。于是她就開始了,今天跟媽媽說這里不舒服,過兩天又跟媽媽說那里不舒服。剛開始李女士還真擔心孩子哪里不舒服,就讓女兒在家里休息。但慢慢李女士發現,女兒是在裝病,而目的就是不去學校。
蒙特梭利認為,孩子說謊的最主要原因是孩子的心理畸變。他通過對孩子生活習性的觀察發現,在一個陌生的環境中,孩子不能自由地實現自己原有的發展計劃,就有可能導致心理畸變的發生,自然而然,孩子便學會了說謊。孩子喜歡撒謊,這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甚至有心理學家認為,孩子先天具有欺騙和說謊的能力,任何年齡階段的人,甚至包括剛剛出生的嬰兒,也擁有一些天生的了解別人心理的能力。
既然孩子說謊是心理發展過程中的正常現象,父母就應該因勢利導,在不扼殺孩子想象力的前提下鼓勵孩子說實話,這對于孩子心理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并不是所有的謊言都應該被批評和反對。很多時候,孩子的謊言幾乎都是善意的,并不會給別人帶來傷害,父母應該做的就是保護孩子的謊言不會傷害自己和他人。
由于一些父母經常以打罵等懲罰手段來對待孩子的錯誤,這時孩子說謊是因為父母不讓他們說真話,有時候孩子被父母哄騙之后心態也會發生改變。孩子的感情體驗不管是積極的、消極的或是矛盾的,都應該鼓勵他(她)別按照父母的意愿來說,而應該按照孩子自己的體驗去說。有時候父母所謂的權宜之計往往會成為孩子說謊的樣板,例如有人敲門找爸爸,爸爸不愿見,就叫孩子告訴找他的人說:“爸爸不在家。”或者,孩子由于判斷不準,把心里想的當作事實說出來,說出自己對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的一種想象,例如“我爸爸有一把手槍”,這種謊言表達了孩子希望的事實和渴望的場景。
心理支招
1.了解孩子說謊的動機
假如孩子到了能夠分辨是非的年齡依然在說謊,那么父母應該找出原因。有的孩子是因想要免受處罰而撒謊,他們往往會覺得自己說了真話反而會被懲罰;有的孩子則是出于無奈,在父母的逼迫之下選擇撒謊;有的孩子為了討父母歡心,為了不讓父母生氣,他們最本能的反應就是不承認自己所做過的錯事。
2.正確對待孩子的謊言
在面對喜歡幻想的孩子時,父母所扮演的角色是很重要的,父母不應該阻止孩子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又要幫助孩子分辨什么是現實、什么是幻想。而孩子的想象轉化成謊言,有時僅有一步之遙,這就需要父母正確引導。孩子擁有想象力是天性,不過假如父母對孩子的想象力一味地贊許,那就有可能讓孩子的想象轉化為謊言。假如父母一味地反對孩子的想象力,又會扼殺孩子的智力發育。因此,父母需要調整教育方法,及時糾正孩子不好的習慣。
3.減少孩子的心理壓力
父母對孩子過髙的期望,會給孩子增加壓力,從而導致孩子說謊。所以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要合理,不要奢望他們做出超出自身能力的事情。父母要以寬容之心對待孩子,經常與孩子交流,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礙,成為孩子的知心朋友。
4.樹立良好的榜樣
對喜歡說謊的孩子,威脅或強迫他(她)承認自己說謊都不是正確的辦法,父母最好用一定的時間,冷靜、嚴肅地與孩子談談。孩子承認錯誤之后,父母一定要稱贊孩子誠實的表現,要這樣說:“我雖然不滿意你做錯了事情,但幸好你說出了真相,我實在很欣賞你的誠實。”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其言行將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因此,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撒謊,即便是善意的謊言也要杜絕。父母要做到不論對人對事都真心實意,這樣孩子才能坦誠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