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友驅魅
韓友字景先,廬江舒人也。善占卜,亦行京房厭勝之術[1]。劉世則女病魅積年,巫為攻禱[2],伐空冢故城間,得貍鼉[3]數十,病猶不差[4]。友筮之,命作布囊,俟女發時,張囊著窗牖[5]間。友閉戶作氣,若有所驅。須臾間,見囊大脹,如吹,因決敗之。女仍大發。友乃更作皮囊二枚沓張之,施張如前,囊復脹滿,因急縛囊口,懸著樹。二十許日,漸消。開視,有二斤狐毛。女病遂差。
[1]厭勝之術:古代一種巫術,謂能以詛咒制勝,壓服人或物。
[2]攻禱:禱祝之一種。舉行某種禱祝儀式以驅邪除怪。
[3]鼉(tuó):揚子鱷。也稱鼉龍、豬婆龍。爬行動物。體長丈余。背部與尾部有角質鱗甲。穴居于江河岸邊和湖沼底部。其皮可以制鼓。
[4]差:病愈。
[5]牖(yǒu):窗。
韓友字景先,是廬江郡舒縣人。他精通占卜,也施行京房的厭勝之術。劉世則的女兒因鬼魅作祟生病多年,巫醫給她禱祝,到舊城荒墳間去討伐,捉到狐貍、鼉幾十只,病還是沒好。韓友占卜,讓人做了一只布袋,等女孩發病時,把布袋張設在窗戶上。韓友關了門使氣,似乎在驅趕著什么。一會兒工夫,只見布袋脹得非常大,好像在吹氣,終于脹破袋子做法失敗了。女孩仍然病得非常厲害。韓友于是再做了兩只皮袋疊到一起張設在窗戶上,像先前一樣,皮袋又脹得鼓鼓的。于是他急忙扎緊了袋口,懸掛在樹上。二十多天,袋子漸漸癟了下去。打開來看,有二斤狐毛。女孩的病于是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