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刀工技能
一、刀工的目的和操作姿勢
刀工是根據菜肴的制作要求,運用各種不同的刀法,將烹飪原料加工成一定形狀的操作過程。
(一)刀工的目的
烹飪原料多種多樣,質地相差甚遠,所用烹調方法不盡相同,制作出的菜肴數目繁多,原料加工后的形狀多種多樣,以適應制作不同菜肴的需要。刀工處理有以下幾點作用:一是便于烹調。各種烹飪原料質地不同,加熱成熟的時間也不相同,而通過刀工處理后,使原料搭配在一起,加熱時能夠同時成熟,成為一份全熟的菜肴;二是便于調味。烹飪原料經刀工處理后,由大變小,整齊劃一,在加工過程中,加入調味品能均勻地滲透到原料中去,形成復合的美味;三是食用方便。整塊的原料若不經刀工處理,食用時一般不備刀叉,有諸多不便,如特大塊的雞、鴨、鵝等原料在食用時不方便,尤其是那些“櫻桃小嘴”的人,食用極為不便,而經過刀工處理后,則十分方便;四是增加美感。經過刀工處理后的原料,具有美麗的外形,能增進人們的食欲。如加工成葡萄形、菊花形、核桃形、松鼠形、青蛙形、竹節形、蝙蝠形、壽字形、麥穗形、麻花形等形狀,豐富了原料的外觀,又使菜肴美味可口。
(二)操作姿勢
刀工是一種細致而又有一定勞動強度的手工操作,需要有健康的體質和持久的耐力,再加上所用的刀具都比較鋒利,稍有大意,容易受傷。所以,在進行刀工操作時,站立姿勢要正確,持刀手法要符合要求。
雙腳呈八字型,兩腿直立,挺胸收腹,與操作臺距離約5cm。雙肩水平,雙臂收攏,自然放松靠兩肋。雙目正視,頸部自然微彎,重心垂直,目光注視砧板上的兩手。
手心貼緊刀柄,小指與無名指屈起緊握刀柄,中指屈起握刀箍,食指上端與拇指相對捏住刀背,前端與拇指相對捏住刀身。握刀時手腕要靈活用力,操作時經常利用鋸切時產生的線速度,輕松地將烹飪原料分割開。
二、刀法種類
刀法是指刀具對原料切割的具體行刀技法。依據刀具與原料切割時形成的角度不同,可分為平刀法、斜刀法、直刀法和其他刀法四大類型。平刀法,刀具切割時與原料保持水平的所有刀法,加工后原料平滑、寬闊而扁薄,故行業中又稱為“片”“批”。斜刀法,刀具切割時與原料保持一定角度的一類刀法,經加工處理后原料具有一定坡度,呈平窄、扁薄的形狀,故行業中叫“斜批”或“斜片”。直刀法,刀具切割時與原料保持垂直的一類刀法,直上直下,成型原料精細、平整規一,故行業中叫“切”或“剁”。其他刀法,指以上平刀法、直刀法、斜刀法以外的各種刀法。
(一)平刀法
平刀法在用刀具切割原料時,刀面始終與砧板平行。依據刀具用力方向不同,平刀法又可分為平刀批、推刀批、拉刀批、鋸刀批、抖刀批和旋刀批等技法。
平刀批是將刀具放平,使其與砧板平行,刀刃片入原料,一刀片到底的一種刀法。平刀批在操作時手要按穩原料,不得搖動。刀刃進入原料后平行向前推進,不得上下移動,以防止原料批得不光滑。這種刀法適用于易碎的軟性原料,如豆腐、豆腐干、肉皮凍、熟雞血、熟鴨血等。
推刀批是左手按著原料,右手將刀從原料的側面進刀,控制好進刀厚度,由里往外運刀,著力點在刀的后端。這種刀法適用于脆、韌性原料,如榨菜、冬菜、白菜、茭白、竹筍等。
拉刀批是左手按原料,右手持刀,刀刃朝左,刀面與原料平行,運刀時刀由外向里拉,著力點在刀的前端。這種刀法操作時刀面始終與原料平行,左手手指平按在原料上,力度適宜,使所加工的原料不搖動即可。左手五指應分開一些,以便觀察每片的厚薄,隨著刀的片進,左手的手指尖應翹起。刀刃的中部先片入原料,然后刀向左下方拉片,順勢一刀片下原料。這種刀法適用于韌性稍強的動物性原料,如雞脯、腰子、豬肝、瘦肉等。
鋸刀批又稱推拉批,是推刀片與拉刀片兩種刀法的結合。運刀時,像拉鋸一樣來回推拉直至原料批開。鋸刀批可根據原料的厚薄、形狀,從原料的上部或下部開始批入原料。這種刀法適用于韌性較強、軟爛易碎或形體較大的原料,如面包、火腿、熟雞肉等。
抖刀批是將刀刃批入原料后,刀身均勻地上下輕微抖動,使刀在原料內呈波浪狀前進,直到批開原料。抖刀批主要用于美化原料的形狀,使片出來的原料表面有波浪狀的花紋。這種刀法適用于一些固體性較好的原料,如豆腐干、蛋糕、皮蛋等。
旋刀批是將原料放在砧板上,將左手按穩原料,刀面與砧板平行,刀刃先批進原料,原料均速向右滾動,刀刃向左均速批進,這樣可以批出較長的光滑片。這種刀法適用于根莖類、瓜果類原料,如蘿卜、土豆、黃瓜、竹筍等。旋刀批難度較大,在操作時應注意砧板要平、原料表面要光滑、原料滾動速度與刀刃行進速度相同。
平刀法在運刀時,用力要大小相等,方向保持一致,否則容易出現批出的原料凸凹不平的現象。
(二)斜刀法
斜刀法在運刀時,刀面與砧板既不垂直,也不平行,呈一定夾角。依據運刀時刀身與砧板的角度不同,斜刀法可分為正斜批法與反斜批法兩種。
左手按原料,刀刃向左,與原料的角度為40°~50°,一刀一刀地根據要求批下原料。
操作時注意刀刃進入原料的位置、刀身的角度,以控制片形的厚薄,這樣自左向右一片片地批完。在批的過程中,有像磨刀的動作,故又稱為磨刀片。這種刀法適用于質軟而帶有韌性的原料,如雞肉、腰子、肫肝、魚肉等。
反斜批法就是在運刀時,刀背向里,刀刃向外斜,刀面稍微傾斜,運刀方向由內向外的批法。操作時左手按穩原料,以左手中指第一關節抵住刀面,以均勻的速度緩慢后移,以控制片的厚度,使片形厚薄一致。運刀的角度大小應根據所片原料的厚度和對原料成型的要求而定。運刀時,左手向后移動一點,右手持刀片下一片,有節奏地反復移動,將原料批完。這種刀法適用于脆、韌、易滑動的原料,如蒜段、蔥段、熟牛肉、豬肚等。
(三)直刀法
直刀法是刀身與砧板始終保持垂直的刀法。直刀法依用力的大小可分為切、剁、排三種。
切刀法一般用于無骨的原料。在操作時,將刀對準原料,運用腕力,由上而下運刀,刀刃提高離原料約2cm,向下切割原料。依據用力的方向不同又分為直切、推切、拉切、鋸切、鍘切、滾料切、翻刀切等刀法。
(1)直切。將刀對準原料,用力垂直向下,切斷原料。由于直切的速度較?快,快速上下垂直運刀,又稱為“跳切”。直切要求左右手有節奏地配合,運刀時,左手五指自然彎曲,中指的第一關節抵住刀面,根據原料厚薄要求,調整向后移動的速度。右手握住刀柄,刀面緊貼左手的中指第一關節,并和左手向左移動。在加工時,注意一些質地較滑的原料(如切土豆)不能堆得太高或切得過長,同時刀身要注意垂直上下,不能偏內斜外,使加工后的原料整齊、均勻、美觀。這種刀法適用于脆性原料,如蘿卜、土豆、白菜、竹筍、榨菜等。
(2)推切。推切是運用推力,對準原料,刀刃垂直向下,由內向外推切下?去,著力點在刀刃的后端,一刀推到底。操作時右手握刀要穩,依靠小臂和手腕的力量運力,力量要均勻有規律。這種刀法適用于小而薄的韌性原料,如豆腐干、百葉、里脊肉、魚肉等。
(3)拉切。拉切是將刀刃對著要切割的原料,垂直進刀,刀刃不是平行向?下,而是刀前端略低,刀后部略抬高呈一定的角度,向后邊拉邊切,刀的著力點在刀的前部。這種刀法適用于韌性較強的原料,如牛肉、豬肉、羊肉等筋膜較多的肉類。
(4)鋸切。鋸切也叫推拉切,它是推切、拉切的結合運用,一推一拉,拉鋸式地切下去。操作時注意左手按穩原料,右手持刀推切與拉切時,著力點前后交替,用力均勻,使刀刃始終在一條直線上,否則切下來的原料形狀、厚薄不一。鋸切要求以慢速切入原料,加強磨擦強度,直切至2/3時再垂直切下去。這種刀法適用于有韌性、質地松散或較堅硬的原料,如羊糕、熟牛肉、火腿、面包等。
(5)鍘切。鍘切運刀時,像鍘刀切草一樣將原料切開。鍘切時右手握住刀?柄,左手手掌按著刀背前部分,并將刀刃的前部按在原料上,然后將刀對準要切割的原料,迅速鍘切下去。這種刀法適用于帶殼、體形小、形圓易滑或帶細小骨頭的原料,如螃蟹、花椒、蝦米、干辣椒、熟雞蛋等。
(6)滾料切。滾料切又稱滾刀切,在切料時,左手按住原料,右手持刀,刀刃稍偏外直切下去,每切一刀將原料滾動一下,滾動角度不超過90°,把原料切成不規則的多邊形。若調整刀與原料的角度,可以切出多種塊形。這種刀法適用于圓形或扁圓形及質地脆嫩的原料,如白蘿卜、胡蘿卜、黃瓜、竹筍、萵苣等。
(7)翻刀切。翻刀切是用刀推切原料后,順勢向右一翻,一刀接一刀地切下去。這種刀法適用于易產生連刀的韌性原料,如豬肝、牛肝、羊肝等。
斬又稱為剁,是右手持刀,刀刃距原料5cm以上,垂直用力,快速斬斷原料的刀法。根據用力的大小又可分為直斬、排斬、跟刀斬、拍刀斬四種刀法。
(1)直斬。右手持刀,將刀揚起,運用小臂的力量,迅速垂直向下,斬斷原?料。直斬運刀時,左手按原料,離待斬的地方稍遠,右手舉刀直斬而下,故又叫直斬。
直斬應一刀將原料斬斷,否則易產生碎骨、碎肉,影響原料的加工質量。這種刀法一般適用于含有小骨頭的原料,如豬排骨、魚段、雞塊等。
(2)排斬。雙手持刀,刀刃垂直上下,從左到右,再從右到左,反復有規?則、有節律地連續斬,是制肉蓉、菜泥的刀法。斬的節奏一般為馬蹄聲居多。操作時要注意先將原料加工成細小形狀(如切成厚片或小塊),再進行排斬。在斬的過程中,為防止肉粒粘刀、飛濺,斬時可灑入少量清水或蔥姜汁。這種刀法適用于無骨軟性原料,如各種肉類及部分蔬菜原料。
(3)跟刀斬。跟刀斬是將刀刃先嵌進要斬原料的部位,刀與原料同時起落,垂直向下斬斷原料的刀法。跟刀斬在操作時,兩手要緊密配合,左手捏住原料,右手持刀,先對準要斬的部位,直斬一刀,使刀刃嵌在原料中,然后刀與原料同起落斬斷原料,斬下時捏原料的左手可離開原料。跟刀斬一般適用于一刀不易斬斷的原料,如豬頭、羊頭、豬蹄、大魚頭等。
(4)拍刀斬。拍刀斬是先將刀刃嵌進原料,左手掌猛擊刀背,斬斷原料的刀法。其刀法、適用原料與跟刀斬相似。左手掌在擊刀背時,手掌要繃緊,肌肉要緊張,使左手掌拍刀時不受傷。
排刀法是運用排斬的刀法,不能使原料斬斷,只使之骨斷、筋斷,肉質疏松的刀法。通過排刀法處理,支撐肉的骨頭和起連接作用的筋絡被斬斷,使肉質變得松散,而使原料變得易于造型,便于入味。如清燉雞孚菜肴中的雞肉經排刀后,肉質變得疏松,豬肉與雞肉易于黏合;扒雞通過排刀使身軀易于造型;白酥雞則通過排刀法而使之松嫩并有利于蝦締的黏接等。依據排刀的不同運刀部位,又有刀跟排與刀背排之分。
(1)刀跟排。刀跟排是用刀后跟部刀刃在原料肉面進行排剁,使之骨折、筋斷的刀法。這種刀法適用于肉類原料中筋較多的原料,如豬肉、牛肉等。
(2)刀背排。刀背排是用刀背對原料肉面排敲,使之肉質松散的刀法。這種刀法適用于對豬排、牛排的加工。整魚通過刀背排的處理,利于取肉。
(四)其他刀法
除了平刀法、直刀法、斜刀法之外的刀法皆稱為其他刀法。這些刀法多數不能將原料加工成型,作為輔助性刀法使用。有些雖然能使原料成型,但由于適用原料較少,而使用極少。這些刀法主要有削、剔、刮、拍、撬、剜、剮、割、鏟、敲和剞刀等。因它們在運用時易于操作,只要一般掌握即可。
- 基礎化學(第二版)
- 膜法水處理實驗
- 幼兒教師師德修養與專業發展
- AutoCAD+3ds Max+Photoshop一站式高效學習一本通
- 朱大年《生理學》(第8版)考研真題和典型題詳解
- 劉永澤《會計學》(第5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第二版)
- Illustrator 2022平面設計案例教程(全彩慕課版)
-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三版)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861綜合英語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MATLAB 2020信號處理從入門到精通
- 旅游政策與法規
- Web應用安全
- 從問題到程序:C/C++程序設計基礎
- 2020年北京市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判斷推理》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