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人,要么孤獨,要么庸俗
- 人生的智慧(典藏版)
- (德)阿圖爾·叔本華
- 435字
- 2021-05-26 17:32:26
智者會尋求沒有痛苦和憤怒的狀態(tài),追求閑暇與自由,過上一種平靜、質(zhì)樸,不受人打擾的生活。于是,在對所謂的人類生活有所了解后,他便會選擇遁世隱匿,甘愿獨處。因為人的內(nèi)在越是充盈,對他人也更無所求,他人對他而言自然也就無足輕重,這也是擁有高智商的人為何傾向于離群索居的原因。
的確,若智力的數(shù)量能夠彌補質(zhì)量,即便在熙熙攘攘的凡世中生活也是值得的,但不幸的是,一百個傻瓜也湊不成一個智者。而處于痛苦另一端的個體,一旦不必再為生計奔波,便會不遺余力尋求娛樂與消遣,盲目地社交,對自我則唯恐避之不及。因為在獨處時,每個人都暴露在自我之下,其內(nèi)在也一覽無余。
外表光鮮的愚人,在他可憐人格的重壓之下怨聲載道且永遠(yuǎn)無法擺脫,而聰明人即使身處不毛之地,依然有朝氣蓬勃的思想相隨。塞涅卡[29]曾說,“愚蠢是愚蠢自身的負(fù)累”,這可謂是一句真理。同樣,西拉[30]也說過:“蠢人的生活比死去更糟糕?!蓖ǔ碚f,一個人越是思想貧乏、智力平庸,他就越熱衷于社交。生而在世,人要么孤獨、要么庸俗,沒有更多別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