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鬧,情緒
- 孫正元
- 2011字
- 2021-05-19 18:04:08
把握情緒活動規律——當情趣遭遇“盲點”時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情緒化的時候,不同的是:一些人能夠清晰地洞悉自己的情緒盲點,理智地調控自己的情緒;而另一些人則被情緒牽制,淪為情緒的奴隸。
保羅在12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去世了。這種幼年失去母親的痛苦一直伴隨著保羅。29歲時,保羅結婚了,他有了一位漂亮賢惠的妻子,生活過得很幸福。但保羅與妻子之間也時常會有一些“不和諧”音符出現,而這些不和諧的產生大都是因為保羅認為妻子“不關心自己”而造成的。例如,一次妻子去外地出差,按照以往慣例,妻子會在晚上10點左右給保羅打電話。然而,妻子這次卻一晚上都沒有打來電話。保羅開始擔心起來:她早該打電話來了,為什么還沒有打電話來?難道她正在做什么難堪和難以啟齒的事情嗎?或者她生病了,抑或出車禍了?我是不是應該報警?或許她今天太累了,忘記了打電話的事情?當保羅想到也許妻子正在玩而自己卻在這里擔心時,憤怒的情緒又取代了先前恐懼的情緒。于是,在第二天上午妻子終于打來電話時,這種情緒如火山噴發般地爆發了出來。
保羅生活中的這些“不和諧”音符為何會屢次出現?其根源在于保羅對于自己的情緒盲點缺乏一個清晰的認識。心理學研究發現,人的情緒如同眼睛一樣也有“盲點”,即存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不了解自己的情緒活動規律;二是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變化;三是不善于體諒別人的情緒變化。在這三者中,不了解自己的情緒活動規律是最為根本的原因。
了解自己的情緒盲點,把握自身情緒活動的規律是有效調控自身情緒的重要途徑。如果保羅知道由于母親的去世對他心靈上造成的傷害可能引發被女人拋棄的擔憂,即保羅清晰地了解了自己的這一情緒盲點,就會事先有所準備,而不會在妻子沒有打電話來時被隱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情緒所俘虜。也許他還會因此而生氣、憤怒,但他已經可以站在妻子的角度重新評估正在發生的事情,即使他認為自己的感覺合情合理,也可以不讓它影響他的心情與行為,并明智地決定,等妻子回家后再表露自己的不滿,而不是通過長長的電話線路怒吼。
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情緒盲點,把握自身情緒活動的規律,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多加注意,培養自己相應的能力。
了解自己的弱點,培養敏銳預測情緒的能力
洞悉情緒盲點,需要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弱點、自己的情緒引爆點和容易引起情緒失控的事情是什么,并且事先想到你遇到此情況時應當選擇怎樣的情緒應對方式。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引導你關注自己,知道什么因素會使你產生情緒化反應以致事后追悔莫及。例如,上述例子中保羅的情緒誘因,就是沒有接到電話而引起了始終難以釋懷的對母親棄其而去的憤恨,這樣的記憶被移植到了新的情景之中。了解了自身的弱點與情緒盲點,就可以事先做好準備,敏銳預測到情緒可能出現的變化,事先積極主動地采取應對措施。
培養事后分析及理解每段情緒經歷的來龍去脈的能力
“同樣的錯誤不能犯第二次”。情緒的失控與情緒的爆發是一種正常現象,但不能讓這種現象成為常態。有著敏銳情緒感知力的高智商人士一定能夠在一次情緒失控后及時總結,分析事情的起因,找到影響自己情緒失控的根源、誘因、動機,正確地評估事情的前因后果,并最終達到提升自身情緒調控力的目的。
了解自身情緒周期并坦然接受自身情緒狀況的能力
美國加州大學心理學教授羅伯特·塞伊說:“我們許多人都僅僅是將自己的情緒變化歸之于外界發生的事,卻忽視了它們很可能也與你身體內在的‘生物節奏’有關。我們吃的食物、所擁有的健康水平及精力狀況,甚至一天中所處的不同時段都能影響我們的情緒。”情緒周期的理論證明了這一點,科學研究發現,每個人都有為期28天的情緒周期,這個周期是一條正弦曲線,也就是說在28天之內,人的情緒有一個由高到低,再由低到高的過程,這個過程循環往復,永不間斷。那么,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情緒活動規律呢?計算自己的情緒節律可以分為兩個步驟。
(1)計算出你的出生日到計算日的總天數(閏年要多加1天)。
(2)計算出計算日的情緒節律值。(用你出生日到計算日的總天數除以情緒周期28,得出的余數就是你計算日的情緒值。)余數是0、14和28,說明情緒正處于高潮和低潮的臨界期;余數在0~14之間,表明情緒是處于高潮期;余數是7時,說明情緒是最高點;余數在15~28之間,表明情緒是處于低潮期;余數是21時,說明情緒正處于最低點。
情緒周期的理論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要奢望自己永遠生活在激情、浪漫、興奮之中,對于偶爾出現的失落、煩悶、憂郁等現象不要帶有排斥的態度,要尊重情緒變化的規律。當然,在我們提升了自身的情緒智力、修煉出高情商之后,我們便能有效地應對情緒周期帶來的影響。
增強對他人的理解能力
“人們尋求他人的理解,就像花兒渴望陽光那樣迫切。”這句古語道出了人際交往中理解人的重要性。對他人的需求、情緒、感受等的理解,不僅有助于建立一種和諧健康的人際關系,而且有助于你通過對別人的情緒、心態、觀念等的理解,反觀自身,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