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為政第二 (凡二十四章)

2.1 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譯文】

孔子說:“以道德原則治理國家,就像北極星一樣處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圍繞著它。”

2.2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用其中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無邪’。”

2.3 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譯文】

孔子說:“用政治手段來治理他們,用刑罰來調整他們,人民就只求免于犯罪,而不會有廉恥之心;用道德來引導他們,用禮教來調整他們,人民就會不但有廉恥之心,而且還會人心歸順。”

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開始有志于學問。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立身處世。到四十歲,對自己的言行學說堅信不疑。到五十歲,懂得世事的發展懂得了天命。到六十歲,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對待聽到的一切。到七十歲,可以從心到身,自由動作,而又不越出應有的規矩。”

2.5 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于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

【譯文】

孟懿子請教孝道。孔子說:“不要違背禮節。”之后,樊遲為孔子駕車,孔子便告訴他說:“孟孫向我請教孝道,我回答不要違背禮節。”樊遲說:“這是什么意思?”孔子說:“父母活著時,依照規定的禮節侍奉他們;父母死后,依照規定的禮節安葬他們,依照規定的禮數祭奠他們。”

2.6 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譯文】

孟武伯請教孝道。孔子說:“對于父母,只擔心他們的疾病。”

2.7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

【譯文】

子游請教孝道。孔子說:“現在的所謂孝道,只看作能夠養活父母就行了。至于犬馬,老了都能得到飼養。如果對父母缺乏敬愛之心,拿什么去區別對人與對牲畜呢?”

2.8 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

【譯文】

子夏請教孝道。孔子說:“孝道難就難在兒子在父母面前總能保持和顏悅色。碰到事情,由年輕人效勞,遇到好吃好喝的,讓年長的享用,這樣就可以稱作盡孝道了嗎?”

2.9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譯文】

孔子說:“我整天同顏回談話,他從不提出反問,像個愚鈍的人。等他退下去,我考察他與別人私下的討論,卻也能進行發揮,可見顏回并不愚鈍。”

2.10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譯文】

孔子說:“觀察他做的是什么,再考察他用什么途徑去做,再考察他這樣做的心理動機。那么,這個人怎么隱藏得住呢?這個人怎么隱藏得住呢?”

2.11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能夠在溫習舊知識時有新的體會和發現,就可以做老師了。”

2.12 子曰:“君子不器。”

【譯文】

孔子說:“君子不要像器皿一樣只是有某一方面的用途。”

2.13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譯文】

子貢問什么是君子。孔子說:“先實踐所要說的話,然后再把這話說出來。”

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親密團結,而不相互勾結,小人相互勾結,而不親密團結。”

2.15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思考,就會越學越糊涂;只思考而不讀書,就會疑惑不解。”

2.16 子曰:“攻乎異端,斯害也已。”

【譯文】

孔子說:“錯誤言論剛一出現,就進行批判,禍害也就停止了。”

2.17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譯文】

孔子說:“由!我把對待知與不知的正確態度教給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

2.18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譯文】

子張向孔子學求官職得俸祿的方法。孔子說:“多聽,有疑問的地方先予以保留,對其余無疑問的謹慎地說出,這就能減少過失;多看,有疑問的地方先放在一邊,謹慎地去做其余的部分,這就能減少懊悔。言語少過失,行為少懊悔,官職俸祿就在里邊了。”

2.19 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說:“怎樣做才能使百姓信服?”孔子恭敬回答說:“把正直的人提拔出來,居于邪惡的人之上,百姓就會信服;把邪惡的人提拔出來,居于正直的人之上,百姓就不會信服。”

2.20 季康子問:“使民敬、忠以勸,如之何?”子曰:“臨之以莊,則敬;孝慈,則忠;舉善而教不能,則勸。”

【譯文】

季康子問孔子:“要使人民對在上者敬重、忠誠并勤勉辦事,應該怎么做?”孔子說:“以嚴肅的態度對待他們,他們對你就會敬重;以敬老愛幼的胸懷對待他們,他們對你就會忠誠;提拔正直善良的人,教育能力不足的人,他們就會勤勉辦事了。”

2.21 或謂孔子曰:“子奚不為政?”子曰:“《書》云:‘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為政,奚其為為政?”

【譯文】

有人對孔子說:“您為什么不參與政治呢?”孔子說:“《尚書》中說:‘孝就要真正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用這種修養影響執政大臣。’這也是參與政治,為什么一定要做官才算參與政治呢?”

2.22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孔子說:“做一個人,卻不講信用,我不知道那怎么行得通!這就像大車上缺少輗,小車上缺少軏,這車怎么走呢?”

2.23 子張問:“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禮,所損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禮,所損益,可知也。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

【譯文】

子張問道:“久遠的十代以后的禮制還可以知道嗎?”孔子說:“殷朝沿襲夏朝的制度,所作的減損和增加是可以知道的;周朝沿襲殷朝的制度,所作的減損和增加是可以知道的。假若有繼周朝而當政的人,即使以后一百代,大概也是可以預知的。”

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

【譯文】

孔子說:“不是自己族里的鬼神也祭祀了,這是獻媚。見到合乎道義的事卻不去做,這是無勇。”

【智慧解讀】

《論語》為政篇一共二十四章,是“學而篇”的一個延續,第一句是主旨,起著提綱挈領的作用:“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孔子說,用道德來治理國家才會使自己像北極星一樣,別的星辰都圍繞它。這充分說明了德的重要性,因為只有有德之人,別人才會以你為中心,你的政令才能確保實施。

孔子認為“德”是治理國家、取得民心民力的主要方法;“德”高于君主的權力,高于國家及法律,是執政、司法的指導方針。在孔子看來,當政者只有施行“德政”,老百姓才能受其“圣德”感召并遵其道而行之,天下自然就歸于太平。

圍繞“德”這個主題,《論語》“為政篇”講到何為孝,講“君子不器”,講“信”之重要性,“德”是為政之源,使看似散亂的“為政篇”,在“德”的統率下,變得主題鮮明,條理清晰。

在“德”的主題下,《論語》又穿插了學習,“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談論學習的名言,表面上這些話很難和為政聯系在一起。但是仔細一想,無論做什么,都需要不斷地進行學習,都是學習、實踐、思考,再學習、再實踐,再思考這樣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只有通過學與思的結合,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泰县| 大冶市| 武鸣县| 禄劝| 朝阳区| 纳雍县| 昌宁县| 顺平县| 竹溪县| 香港 | 大方县| 巴马| 鄯善县| 南岸区| 泾阳县| 图片| 出国| 遵义县| 新和县| 垫江县| 长沙市| 哈尔滨市| 松桃| 丰城市| 东城区| 抚顺市| 荥经县| 阿拉善左旗| 桑植县| 满城县| 罗田县| 郎溪县| 新邵县| 福泉市| 通道| 宁晋县| 德阳市| 漯河市| 古丈县| 北流市| 靖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