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奇特的犰狳
- 神奇動物大探索(千年回望神秘探索系列)
- 王順義主編
- 1928字
- 2021-05-31 09:38:34
犰狳是一種奇特、而且常常被人低估的動物,然而它已經歷了超過幾百萬年的進化,可以比作一架設計復雜的機器。犰狳有保護性的甲胄,是具有真正甲殼的惟一哺乳動物。對于第一批西班牙征服者來說,它一定看起來很奇特,差不多就像鴨嘴獸對澳大利亞的歐洲定居者來說一樣。
消失和重現
犰狳有21種,目前分布最廣的是常見的長鼻子九帶犰狳,人們能夠在南至阿根廷的美洲發現這種犰狳這種機敏的動物在1850年左右橫渡格蘭德河,輕松地移居北美洲。目前,犰狳多數分布在得克薩斯州、路易斯安那州和佛羅里達州,盡管受其不能忍耐嚴寒的限制,人們仍在北至科羅拉多州的地方見過犰狳。人們尚未徹底弄清這種動物如何能如此成功地移居到新地帶。
以橫渡格蘭德河為例。九帶犰狳的體型大約相當于很大的一只貓,體重在2.5公斤至6.5公斤之間。這會使人們得出它們可能怕水的結論。然而它們成功地渡過了格蘭德河。九帶犰狳能夠把空氣深深的吸入胃和腸,增加浮力,有助于漂浮。沒人確切知道它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它們還能憋氣10分鐘之久。人們可能見過犰狳拖著氣泡,從溪流底部涉水而過,再爬到岸上。
犰狳與食蟻獸和樹獺一樣屬于異關節目。它們的祖先大約在5800萬年前開始出現在今天的南美洲,而它們的興衰是由在第三紀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南美洲一直是一個巨大的孤島這一事實決定的。
異關節目動物在一個幾乎沒有競爭的環境中茁壯生長和分化。但是在美洲之間的陸橋大約在上新世(500萬年前)形成之后,大型捕食動物向南遷移,并造成嚴重的破壞?;涗涳@示,犰狳的祖先跋涉到北美洲,多半是為了逃生。隨后,大約在1.1萬年前,它們無緣無故地消失了,又在不到兩百年前,重新出現在格蘭德河以北的地區。
隱藏和自衛
犰狳的專門適應半地下生活方式的代謝系統助長了其韌性。犰狳的體溫為33—33.5攝氏度,代謝率(這一體型動物的預期代謝率為29%—57%之間)較低,這能防止它們在主要是獨居的地洞中太熱。一只九帶犰狳的活動范圍可達10.8公頃,而且有多達12個地洞。有些地洞只是地表上的一個淺洞,能讓犰狳把鼻子埋進土里休息,其他一些地洞深達2米,里面鋪著草。再加上它們憋氣的本領,使它們在對付捕食者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因為捕食者無法在犰狳黑暗和不透氣的地道里鉆得很深。
如果犰狳碰巧在地洞外面,或者在地表的淺洞中遇到捕食者,就會用兩種方法自衛。第一種是蜷縮身體,把甲胄的邊緣插進地里,四肢緊緊縮回,收緊腳爪。這種方法通常足以阻止較小的捕食者,因為它們無法到犰狳的身下,將其翻過來。三帶犰狳能夠蜷成一個結實的球,這就更安全了,但是像美洲豹這樣的大型捕食者能夠用嘴咬住犰狳,弄裂甲胄。犰狳的另一種防御手段是突然而且迅速地垂直躍入空中。這種方法能嚇住捕食者,使犰狳有足夠的時間逃跑。
犰狳逐漸形成了能確保其幼仔有相當大的存活幾率的方法。它們在夏季交配,而且能推遲受精卵著床。研究人員認為,犰狳能進行孤雌生殖,不過它們似乎能夠把受精推遲2年之久。
令人類著迷
在南美洲,犰狳肉被認為是一種美味,據說味道像上好的豬肉,其甲胄也被制成皮包。在得克薩斯州,犰狳有一批追隨者,因為一名叫“犰狳吉姆”的人用它作宣傳工具,教育人們要像犰狳那樣保護自己,朋友和家人免受毒品、犯罪和暴力的傷害。美國人對犰狳有不同的看法,要么喜歡,要么討厭。對一些人來說,它們是在花園里掘洞的,猶狳就像獨角獸,樣子真是太怪了。
犰狳也讓科學家著迷。這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九帶犰狳的幼仔具有相同的基因。這種犰狳總是一胎產4只一模一樣的幼仔。它們由相同的遺傳物質形成,并共享一個胎盤。瑞士獸醫和犰狳專家馬里耶拉·蘇佩里納說:“有幾種理論試圖解釋這一現象,但尚未弄清其意義?!?
九帶犰狳的幼仔出生時沒有甲胄,不能自立,身上覆蓋著柔軟但堅韌的皮膚。皮膚隨后會變硬,并由骨質甲板形成甲胄。幼仔在4至5周后斷奶,并在6個月至1歲大時達到性成熟。
第二個原因是,犰狳是除人類之外,惟一易受麻風病菌感染的哺乳動物。在大多數犰狳的組織中,尤其是肝臟、脾臟和肺臟中存在麻風分支桿菌。在得克薩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發現的犰狳中,每6只中就有1只攜帶這種病菌。美國全國麻風病計劃負責人理查德·杜魯門博士說,他們正在研究犰狳為何會感染麻風分支桿菌?以及對人類有何影響?不過似乎沒有必要驚恐地擔心每只犰狳都攜帶麻風病菌,并傳染給人類。同人與人之間的傳染相比,犰狳把麻風病菌傳染給人類的幾率很小。
杜魯門說:“我們正在設法克隆犰狳,使我們能夠確定和弄清它們的免疫反應。有些犰狳易受感染,有些卻不容易。我們想知道為什么。我們還著手研究麻風分支桿菌的基因組,識別其遺傳標志,并確定菌系。更好地了解哪些因素會影響犰狳對麻風病的易感性?以及能夠阻斷麻風分支桿菌在犰狳中的傳播。這有可能顯著提高我們在人類中控制麻風病的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