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貓頭鷹一家子落戶穗民居
- 神奇動物大探索(千年回望神秘探索系列)
- 王順義主編
- 851字
- 2021-05-31 09:38:34
在廣州南沙蘆灣村的劉先生家,給人帶來驚喜的“一家子”——貓頭鷹媽媽正和它的寶貝。
孩子們安睡在花槽內,盡管一時人聲嘈雜,它也是稍稍睨視了一下,然后繼續閉目養神,一副處變不驚的樣子。
4只小寶寶出生才十幾天,絨毛還未褪盡,眼睛又圓又大,張著稚嫩的小嘴“吱吱呀呀”叫不停。劉先生目光充滿慈愛地說,平時都是鳥媽媽在照顧它們,鳥媽媽早上休息,晚上飛到山間覓食,他只是偶爾喂點水。
據劉先生說,4月20日,不常回來住的他回家時發現,自己驚起了一只鳥兒,開始并不以為意,不想那只鳥兒卻在附近窗檐停下,呆望著自家陽臺上的花槽。劉先生這才發現,那鳥兒像是一只貓頭鷹,順著它的目光看去,花槽內還有4只雪白的鳥蛋,比鴿子蛋大,比雞蛋小,意外之余,劉先生決心讓鳥兒安心孵蛋。
5月8日,劉先生發現,花槽內的4只蛋變成了4只初生幼鳥,它們圓頭圓腦,一身絨毛,小鴨子般大小,異常可愛。劉先生的辦公室就在樓下,單位的同事知道這事后,一撥一撥地往劉家跑,紛紛要看個究竟。
因為同事們都好奇,劉先生希望找專家弄清這“一家子”的身世,如果真是貓頭鷹,他也希望它們能長住下去,或者就算它們飛走了,每年還會回“老家”來。
廣州動物園飼鳥組的謝先生看了照片后,稱這是一個比較特別的案例,通常人工飼養貓頭鷹很難,而這只母貓頭鷹居然自己飛到居民家孵蛋,讓劉先生看到了全過程,這也算是他們的緣份。謝先生表示,從圖片上看,它們像是小型長耳貓頭鷹,一般晝伏夜出,野生的性情較為兇猛,母鳥如此溫順讓人動它的小寶貝,實屬罕見。那么,這4只小家伙長大了會不會飛走?以后會否再度回來筑巢?就很難說。
從貓頭鷹“落戶”民居這一案例,能否推斷南沙生態環境好呢?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的脊椎動物學專家王老師認為,判斷一個地區的生態環境如何,還有很多因素要參考。他同時表示,貓頭鷹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民遇到它們時,都不應該加以傷害,也不應擅自捕獵,萬一它們需要幫助,應求助于林業部門。
目前,4只小貓頭鷹中有兩只已飛離鳥窩,還有兩只仍在學習飛行,相信在未來一兩天內也可以獨自在藍天翱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