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高山流水》描述的是什么故事
- 藝術(shù)走廊的百變?nèi)ぢ?/a>
- 科普小組主編
- 759字
- 2021-05-27 10:17:11
《高山流水》是我國的一部古典名曲,它是人們根據(jù)一段傳說改編而成的。
2500多年前,正值我國的春秋時期。當時有一個名叫俞伯牙的人,很擅長彈琴,是天下聞名的琴師。有一次,俞伯牙因事乘船外出,走到半路,天突降大雨,無法繼續(xù)航行。俞伯牙就命船夫把船靠在了一座山腳下。
傍晚時分,雨過天晴,月亮也升了起來,照在水波蕩漾的江面上,景色非常優(yōu)美。此情此景不由勾動了俞伯牙的雅興,他對手下人說:“趕快把我的琴拿來,我要暢快地彈奏一曲。”
手下人將琴擺好后,俞伯牙凝思片刻,就專心地彈奏起來。美妙的琴聲在靜寂的夜空中回蕩著。忽然,俞伯牙瞥見岸上的一塊大石邊站著一個人。他心中一驚,停止彈奏大聲問道:“誰在那里?”
“大人不必吃驚。我叫鐘子期,是住在附近的一個砍柴人。為了避雨,才躲在這兒的。因為您的琴彈得太好了,所以我就聽入了迷。”岸上的人回答道。
“難道一個在荒野里打柴的,也能聽懂我的琴聲嗎?他是不是在吹牛?”想到這里,俞伯牙就說:“子期,我再彈一曲,請你說說其中表現(xiàn)了什么。”
俞伯牙凝思片刻,想起了高山雄偉的姿態(tài),就彈了起來。一曲終了,只聽子期感嘆道:“真美妙啊,我仿佛看見了高山的雄姿!”
俞伯牙不動聲色,又彈了一曲。這次,他彈的是贊頌流水的曲子。一曲終了,只聽子期又高興地贊道:“啊,真是太美妙了,我仿佛看見了可愛的流水!”
俞伯牙站起身,激動地對鐘子期說:“您說得很正確。以前,我常常悲嘆,天下無人能夠理解我的音樂。沒想到,今日竟遇見了您這個知音。請上船來,讓我們暢談一番吧!”
從此,俞伯牙和鐘子期就成了知心朋友。后來,鐘子期死了,俞伯牙在墳前悲嘆道:“子期一死,天下有誰是我的知音呢?我還要琴做什么呢?”說完,他就舉起琴,把它砸碎在了鐘子期的墓前。
后人很為俞伯牙、鐘子期之間的友誼所感動,就根據(jù)他們的故事,譜出了這首名為《高山流水》的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