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曲《廣陵散》是一首著名的古代名曲。它以結構龐大、曲調激昂、旋律豐富而被尊為“曲之師長”。
歷史資料中對《廣陵散》的記載不少,但從中卻看不出這首曲目所表達的內容到底是什么。
有學者指出,古琴曲《廣陵散》主要是描寫戰國時期聶政為父報仇刺殺韓王的故事。
在公元二世紀,漢蔡邕著《琴操》一書,即《聶政刺韓王曲》。此書描寫聶政為父報仇刺死韓王,自己自毀容貌而死,其母不辱英名與子同歸而去的情節。但自漢代以后,《聶政刺韓王曲》已不再有人提及,改稱《廣陵散》。據推測,可能是這個名稱觸及了統治階級的尊嚴,故采取了回避之舉。
另據《史記》、《戰國策》等書記載,《廣陵散》所描寫的故事內容與《聶政刺韓王曲》不同,原本是聶政被嚴仲子所用刺殺俠累的故事。
與司馬遷的《史記》相比,蔡邕所著《琴操》一書的可信度頗值得懷疑。而司馬遷治學嚴謹是眾所公認的。
古琴名曲《廣陵散》,歷經千百年流傳至今,為中國音樂發展史增輝添色。雖然對這首名曲是根據什么內容創作而成,至今仍看法不一,但這絲毫不影響它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