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的熱能需要相對比成人高,因嬰幼兒的基礎代謝率高,活潑好動,耗能多。生長發育需要熱能要多,特別是嬰兒期與青春發育時期發育旺盛,長得快,需要熱能更多。孩子生長發育對蛋白質的需要多,消化蛋白質需要的熱能也比消化脂肪與糖類多。嬰兒期容易腹瀉,消耗的熱能也多。因消化器官還未發育成熟,飲食稍不注意,容易引起消化功能紊亂,致熱能不足,孩子消瘦,造成營養不良,患營養缺乏癥。小兒生長發育快,活潑好動,喜愛體育運動的嬰幼兒和少年需要熱能多。病后康復期,熱能需要也多,應注意補充,可以多加一餐。
熱能的主要來源是糖類,糖類又稱碳水化合物。嬰幼兒膳食中糖類供熱一般應占55%~60%為宜。應該根據嬰幼兒的需要選擇糖類。
嬰兒最初3個月是靠乳糖來滿足需要,乳糖含量母乳為6%~7%,牛奶為4%~5%。最初嬰兒僅能消化乳糖、蔗糖、葡萄糖、果糖,對淀粉不易消化,故淀粉食物應在3個月或4個月后才開始添加。周歲以內嬰兒每日每千克體重需糖類25~50克,折合熱能為420~840千焦耳。由碳水化合物供給的熱能,約占1日總熱量的50%。碳水化合物是主要的供能營養素,有助于完成脂肪氧化及節約蛋白質消耗,還是腦細胞代謝的基本物質,如長期供給不足可導致營養不良。但如碳水化合物進食過多,而蛋白質不夠,則嬰兒會出現體重增加過快、發胖、肌肉松弛、抵抗力差、容易生病等反應。4個月添加的各式粥類、飯類、面湯、餛飩、餃子、薯泥等,均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來源比較廣泛。
膳食纖維也為碳水化合物,故膳食中應有適量的谷類、蔬菜、水果,以提供膳食纖維,防止便秘。
40.服用維生素過多有哪些危害?
盡管兒童必須從食物中獲取維生素以保證身體生長發育之必需,但又不可多服,尤其是脂溶性維生素容易吸收后沉積在脂肪中,引起不良反應,甚至產生中毒。
(1)維生素D中毒癥。一些父母怕小兒得佝僂病,常給孩子多服魚肝油精等含維生素D的藥劑,這樣易引起中毒,癥狀是:食欲減退、消瘦、尿頻(但尿量不多),還有低熱、便秘、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可表現為精神抑制、運動失調。
(2)維生素A中毒癥。若兒童大量進食豬肝、魚肝、濃縮魚肝油,即可引起急性或慢性維生素A中毒,癥狀是:骨痛、皮膚黏膜改變、顱內壓升高等。
(3)其他維生素中毒癥。此外,過量服用維生素E、維生素K也可出現不良反應。大量長期服用維生素C,可出現草酸結晶尿,而有尿頻、血尿,甚至尿閉等嚴重反應。
總之,服用維生素不可過量,必須在醫生指導下正確使用。否則,會適得其反。
41.為什么不能濫用魚肝油?
有些家長因對佝僂病了解不夠,總怕自己孩子患佝僂病,如果出汗多些,長得矮小點,就認為是佝僂病。再加上對維生素D這種藥缺乏認識,覺得維生素類的藥是營養藥,多吃、少吃沒什么關系,所以每天給孩子吃魚肝油總要多幾滴,或者給孩子打維生素D針劑。如果長期下去,會造成維生素A或D過量中毒。
吃魚肝油中毒的表現有輕有重,輕重程度取決于用量的大小,如果一次服用特大量時,小兒可發生急性中毒,引起頭顱內壓力增高,頭痛、惡心、嘔吐、煩躁、精神不好,前囟隆起,有時會誤診為腦膜炎。如長期服用較大量或口服的同時還經常打針,就容易造成慢性中毒,引起吃東西不香、發燒、腹瀉、口角糜爛、頭發脫落、皮膚瘙癢、腿痛、貧血、尿多、尿不正常等,嚴重時會有腎臟功能不好。
如果家長發現自己的孩子有以上情況,就應及時到醫院檢查,停止服用魚肝油,并吃含鈣少的飲食,少曬太陽,必要時按醫囑服用藥物,增加鈣的排泄,減少鈣的吸收,逐漸使病情好轉。因此,給孩子食用魚肝油,應按說明服用,千萬不要濫用,以免發生魚肝油中毒。
42.怎樣選購奶粉?
在為新生兒選購奶粉時,千萬別被標榜含有高蛋白、維生素、礦物質等奶粉所吸引而購買。因嬰幼兒腎臟、腸胃等各器官功能均未發育完全,這類含高蛋白等營養成分的奶粉并不適合嬰幼兒攝取,它們極易使嬰幼兒發生消化不良等代謝問題。若是無法親自哺乳,在選擇代替品時一定要選購嬰幼兒配方的專門奶粉,而一般高蛋白成分的奶粉應待嬰幼兒1歲以后,才能考慮給予。
另外,在沖泡奶粉時,最好按照奶粉罐上的批示水量與奶粉比例沖泡,而沖泡水應以40~50度左右為佳。
43.怎樣治療嬰兒腹瀉?
治療一般嬰兒腹瀉的飲食原則是,減少膳食量以減輕腸道負擔,限制脂肪以防止低級脂肪酸刺激腸壁,限制碳水化合物以防止腸內容物發酵的產物促使腸道蠕動增加。換言之,即給以清淡飲食,以利腸道修復。
胡蘿卜常用作治療腹瀉的食物。使用時需將胡蘿卜制成泥,再加水成胡蘿卜湯。500克胡蘿卜制成湯1000毫升,約4飯碗。這種胡蘿卜湯所含熱能較低,每1000毫升約為300千卡,含脂肪也極低僅0.2%,又富有堿性,含有果膠,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細菌及毒素的作用。所以小兒腹瀉初期,如以胡蘿卜湯治療,可收到較好的效果。蘋果纖維較細,對腸道刺激少,且富有堿性,含有果膠,有吸附作用,所含鞣酸又具有收斂作用,而且所含的熱能、脂肪均較低,也符合治療腹瀉的原則。食用時,將蘋果用肥皂洗凈,切成兩半,用湯匙輕輕將蘋果肉刮成泥,邊刮邊喂給患兒即可。
這種飲食治療,因熱能很低,其他營養素含量也很少,食用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患兒的營養狀況。當腹瀉減輕時,即應根據實際情況改用其他飲食,如米湯、沖淡的脫脂奶、酸奶等,由淡而濃,使腸道有一個恢復功能的階段。
44.患奶癬該怎么辦?
1歲以內吃奶的嬰兒常常患有“奶癬”,醫學上稱為嬰兒濕疹。有些家長認為既然奶癬與吃奶有關,就采取提前斷奶的辦法。結果,不僅濕疹照樣發,而且嬰兒因為得不到母奶或牛奶喂養,極易發生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經常得病的現象。那么,怎樣喂養有奶癬的嬰兒呢?
引起奶癬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嬰兒的過敏性體質所致,也有認為與母親在懷孕期間飲食單調有關。一般說,奶癬是在嬰兒出生2~3個月時開始發病,有的在面頰、前額、頭頸,嚴重的可蔓延到軀干、四肢和臀部,有時還可繼發細菌感染。癢是嬰兒患奶癬時的主要癥狀。嬰兒患奶癬,如果嬰兒是用母乳喂養的,母親應多吃些蔬菜、水果、豆制品和肉類的食物,少吃魚、蝦、蟹等水產品。如果嬰兒是用牛奶喂哺的,可適當延長牛奶的燒煮時間,以利蛋白質變性,減輕致敏作用,也可改用羊奶或市售的多維乳兒粉喂哺嬰兒。不論是采用哪種喂養法,都應注意不要給嬰兒喂得過飽,因為消化不良會使奶癬加重。
患濕疹的孩子在護理上更應重視一些。洗臉洗身都應用溫開水清洗,少接觸肥皂,以免嬰兒皮膚受到肥皂的堿性刺激,必要時可用淡鹽水浸泡紗布敷在濕疹處止癢。嬰兒的衣服要寬大,經常更換,保持清潔,避免細菌感染。衣服和被褥均應選用全棉布制作,忌用化纖或毛織品,避免接觸鴨絨等容易引起過敏的物品。患奶癬較嚴重的嬰兒,應禁止接種多種疫苗,不能注射預防針。一般在1~2歲以后,奶癬會自然減輕消退。
45.患鵝口瘡該如何喂養?
鵝口瘡是嬰幼兒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普遍發生于1歲以內的哺乳嬰兒,尤其多見于先天不足、體質虛弱的新生兒。臨床表現為小兒口舌布滿膜狀白屑,形如鵝口,故稱為“鵝口瘡”。又因其白屑如雪,所以又稱“雪口”。
患鵝口瘡的小兒,開始微有發熱,經常啼哭,舌上口腔黏膜出現白屑雪片,逐漸蔓延,形如鵝口,白屑周圍有紅暈,互相融合而形成結實的厚片,狀如凝固的牛奶,不易消除,嚴重的可延至喉嚨,吮乳困難,呼吸不利乃至全身情況惡化。中醫認為口為脾之竅,舌為心之苗,由于胎熱內蘊于心脾,積熱循經絡上熏于口舌,或由于水不制火,虛火上炎,故口腔黏膜及舌上出現白屑雪片。由于熱毒上熏,邪火灼傷黏膜,故白屑周圍出現紅暈,瘡面疼痛,白屑壅塞咽喉,引起吮乳困難、呼吸不利等癥。
由上可知,引起鵝口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胎中伏熱,熱毒上熏心肺所致,后天失調,導致心脾之積熱循經上熏于口腔而致,因此患鵝口瘡的小兒,其乳母要注意忌食辛辣香燥,動火食物,如煙酒、大蒜、胡椒、辣椒、油煎熏烤等食物,以防熱毒經母乳進入嬰兒體內,蘊于心脾二經,積熱上熏致病情加劇。另外,過量用抗生素也會引起鵝口瘡,故乳母在哺乳期不要過量用抗生素,必須使用大量抗生素時,嬰兒可代用人工喂養為好,以防嬰兒發生鵝口瘡。如見小兒發熱、癡呆、吵鬧等癥狀,應忌食牛奶,少哺人乳,更應忌食海鮮、雞鴨、牛羊肉及其湯類。在乳母暫時不能哺乳期,更應注意忌上述食物。如不注意忌口,則易生濕熱,濕熱交阻,使病情加重,或經常復發,影響小兒的生長發育。因此凡患鵝口瘡的嬰兒的乳母一是注意自己的忌口,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二是注意小兒的飲食忌口,如暫時人工喂養,更應多給予米湯、葡萄糖、多種維生素、果汁、蔬菜湯等,切忌給以過多的奶糖、巧克力和粗糙的食物,以免加重濕熱和損傷黏膜,使病癥加重或并發感染。
46.夜啼與乳母飲食有什么關系?
小兒夜啼是指非身體不舒而引起每夜啼哭,甚至通宵達旦,有的每夜定時啼哭,哭后仍然安靜入睡者,稱為“夜啼癥”。
小兒夜啼與乳母的飲食忌口有很大的關系,如乳母經常進食油炸辛辣油膩之品,辛辣刺激,肥甘之味易生濕熱,內熱經乳汁進入小兒體內,可使邪熱乘心。中醫認為心熱為陽,陽為人身的正氣,因小兒正氣未充,至陽則陽衰,陽衰則無力與邪熱相搏,正氣不能戰勝邪熱,則邪熱乘心而致小兒夜間煩躁啼哭,睡喜仰臥,見火或光亮夜啼更嚴重,同時還可見到小兒煩躁悶熱、口中氣熱、手腹發熱、面赤唇紅、小便短赤、大便秘結等癥狀。有的乳母喜食生冷寒性食物也可影響小兒陽氣,導致寒邪內侵。中醫認為諸臟屬陰,夜則陰盛,陰盛則陽衰,陽衰則陰寒凝滯,或陽為陰寒所郁,不得伸展,白天表現為睡喜伏臥,四肢欠溫,面色青白,口中氣冷等。夜間則表現為啼哭不休,一般在清晨3時后停息。
由此可見,乳母飲食宜清淡,既保持一定的營養,又應忌食助火生熱化燥傷陰之品,這樣就會減少母乳中致嬰兒夜啼之物,從而避免嬰兒夜啼。
47.營養不良應注意什么?
一旦發生營養不良應該及早診斷,早治療效果較好。首先要找到病因,既按病因治療,又要治療有關的疾病與并發癥。護理與飲食療法是極為重要的,營養物質要符合需要又要適合其消化力,食物種類不宜變換過快,應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逐步添加,保證一切食物要新鮮和清潔,要耐心地喂。注意皮膚及口腔清潔護理,也要注意護理眼部。一旦有眼部干燥(維生素A缺乏)應及時治療,因為發展下去是可以致盲(失明)的。另要保溫、防止受涼及呼吸道感染、安排好生活制度,定期測體重以觀察增長情況,重癥的營養不良最好住院治療。
48.消化不良怎樣調配飲食?
由于嬰兒消化器官發育尚未完善,對食物的耐受力較差,但又在不斷生長發育,所需營養物質相對地較成人為多,因此極易引起消化機能紊亂。尤其是先天不足的早產兒和后天失調的營養不良兒,每當飲食不調或受外界氣候的影響,易使胃腸道機能紊亂而患腹瀉,病程延續,不易痊愈。
此時,小兒的飲食應暫時停止添加輔食,以母乳喂養的嬰兒應以母乳為主,母乳不足,只能根據病情補充米湯或沖淡的脫脂奶等。無母乳者,可根據病情依次選擇喂給胡蘿卜湯、焦米湯、米湯、魚粉米湯和沖淡的脫脂奶等,這些食品都可糾正腹瀉。每次飲食還需合理安排,食量最好與原牛奶量相同,病情日漸好轉后應更換飲食,或由淡而濃,或濃度不變但適當增加食量,使腸道逐漸適應后恢復原來飲食。注意避免長期使嬰兒吃不飽而處于半饑餓狀態,或只喂以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如米湯、奶糕之類食品,致使嬰兒攝入營養素不平衡而導致饑餓性腹瀉。病情完全好轉后,可隨著月齡的增長而添加各類輔食品。
49.哪些食物有利于保護眼睛?
(1)養肝明目的食物
①山藥:既可粥食,又可做菜,還能蒸吃,可常食之。
②豬肝:能補肝、養血、明目,每100克豬肝含維生素A 8700國際單位。可用豬肝100克,枸杞子50克,共煮熟,食肝喝湯。
③羊肝:味甘苦,性涼,能益血、補肝、明目,尤以青色山羊肝最佳。可用羊肝做羹,肝熟入菠菜,打入雞蛋,食之。
④青魚:魚中佳品,滋腎益肝,對視物模糊效果較佳,可常做菜食之。
⑤蚌肉:味甘咸,性寒,滋陰、養血、明目,可炒食或煮湯。
⑥鮑魚:雖稱作魚,其實乃是一種單殼貝類,其營養和藥用價值都非比一般,其殼稱“石決明”,有平肝明目之效。用時研末,同豬肝共煎,有益于眼。
(2)富含胡蘿卜素的食品。胡蘿卜素是維生素A的前身,在人體內能轉變成維生素A。維生素A有維持眼睛角膜正常,不使角膜干燥、退化以及增強在無光中視物能力等作用,此類食品主要有青豆、南瓜、西紅柿、胡蘿卜、綠色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