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健康飲食與食療

1.母乳喂養與健康

母乳喂養的嬰兒不容易得病

母乳喂養的嬰兒很少有腸胃炎、胸部感染和麻疹的病例,這是由于嬰兒直接接受了母體和母乳中抗體的緣故。在嬰兒生活的頭幾天里,抗體可對腸道產生一種保護作用,并且由于抗體為血液所吸收,形成了身體保護作用的一部分,以抵御各種傳染病。有些抗體,諸如抗脊髓灰質炎的抗體是在母乳內的,因此,當用母乳喂養嬰兒時,母親能夠自動地保護新生兒。

母乳比生奶更容易且更快消化

母乳喂養的嬰兒不會便秘。嬰兒很少拉大便,這是由于食物有效地和完全消耗的緣故。嬰兒的大便往往軟而無臭,并且不含有通常會引起阿摩尼亞性皮膚炎的細菌,因此,嬰兒是不易患尿布疹的。

母乳喂養對母親體形有好處

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如果采用母乳喂養,母體在妊娠期間所積聚起來的脂肪就會消除。在母乳喂養期間,母體內釋放一種荷爾蒙(激素),名為“催產素”,這種荷爾蒙促進子宮回復到原來的正常大小,骨盆更快地恢復正常,腰圍亦然。母乳喂養也不會影響乳房的形狀和大小。

母乳喂養有利于母親避孕

如果采用母乳喂養法的話,因嬰兒吸啜刺激,使催乳激素分泌增加,促進產乳量,同時抑制排卵,有避免懷孕的特點。

2.母乳喂養的益處

母乳營養豐富

母乳中鈣磷比例適宜(2:1),有利于孩子對鈣的吸收。母乳中含有較多的脂肪酸、乳糖、礦物和微量元素等,磷脂中所含的卵磷脂和鞘磷脂較多,在初乳中微量元素鋅較高,這些都有利于促進小兒生長發育。為預防佝僂病打下了物質基礎。

母乳有助于營養吸收

母乳中的脂肪球小,且含有多種消化酶,小兒在吸吮過程中,舌咽分泌的一種舌脂酶,有利于對脂肪的消化。另外,母乳的緩沖力小,對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助于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

母乳中含有免疫物質

在母乳中含有各種免疫球蛋白,如IgA、IgG、IgM、IgE等。這些物質會增強小兒的抗病能力。特別是初乳,其中含有多種抗病的抗體和免疫細胞,這是在牛乳中所缺少的。

母乳是嬰兒的天然生理食品

從蛋白分子結構看,母乳喂養嬰兒,不易引起過敏反應。而在牛奶中,含有人體所不適應的異性蛋白,這種物質可以通過腸道粘膜被人體吸收,引起過敏。因此,有的嬰兒哺牛奶以后,發生變態反應,引起腸道少量出血、嬰兒濕疹等現象。

母乳方便衛生

母乳中幾乎沒有細菌,直接喂哺不易污染,溫度合適,吸吮速度及食量可隨小兒需要增減,既方便又經濟。

母乳喂哺可增進感情

母親哺喂嬰兒時對嬰兒的照顧、撫摸、擁抱、對視、逗引以及母親胸部、乳房、手臂等身體的接觸,都是對嬰兒的良好刺激,這樣嬰兒會感到心情愉快,有利于嬰兒身心健康,對嬰兒的成長有好處。

母乳喂哺有助泌乳量

嬰兒的吸吮同時也會使母親泌乳量大增,對母親的子宮收縮、產后恢復也是極有好處的。

3.初乳的珍貴

產婦最初分泌的乳汁叫初乳,雖然不多但濃度很高,顏色類似黃油。與成熟乳比較,初乳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溶性維生素、鈉和鋅。還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酶類、抗氧化劑等。相對而言含乳糖、脂肪、水溶性維生素較少。初乳中一些物質可以覆蓋在嬰兒未成熟的腸道表面,阻止細菌、病毒的附著。初乳還有促脂類排泄作用,減少黃疸的發生。所以初乳被人們稱為第一次免疫。孩子的媽媽一定要抓住給孩子初乳喂養的機會。

此外,早產乳也具有最適合喂養自己早產兒的特點。如早產乳乳糖較少,蛋白質、乳鐵蛋白較多,最適合早產兒生長發育的需要,請不要忽視這點。

4.母乳喂養的要領

掌握嬰兒需要的乳量

就身體而言,母親是完全能夠喂養自己的嬰兒的,乳房的大小和可產生的乳量無關。乳量取決于嬰兒的攝食量,嬰兒攝食的乳量越多,母親乳房產生的乳量也越多。

新生兒需要的乳量為:每450克體重每日需要50~80毫升。一個3公斤的嬰兒每日需要400~625毫升。母親的乳房可在每次哺乳3小時后產生乳汁40~50毫升,因此,每日產奶720~950毫升是足夠的。

做好母乳喂養的準備

在分娩前就應該決定是否采用母乳喂養嬰兒,這樣就可為母乳喂養做準備和計劃。如果乳頭凹陷,必須采取特別措施,如乳頭完全扁平,嬰兒就不能吸住乳頭,這種情況是十分罕見的,可以穿著胸罩使乳頭稍為凸起。

如果孕婦在醫院分娩,入院時就應告訴看護人員,自己打算用母乳喂養嬰兒,要求醫護人員幫助。必要時可請求看護人員或護士長,坐下來和你詳談有關母乳喂養的方法,以及當場提出一些有關該做什么與不該做什么的詳細意見,多聽取醫生的建議。

正確進行初乳喂養

嬰兒出生后72小時,乳房不產生乳汁,而產生一種稀薄的、黃色的液體,名為“初乳”。初乳是由水、蛋白質和礦物質組成。

當嬰兒出生后頭幾天母親還沒有乳汁分泌之前,初乳可滿足嬰兒所有的營養需要。

頭幾天應規則地把嬰兒抱在胸部前,一是喂哺初乳,二是使嬰兒習慣伏在胸上。如果在一間設有“母嬰房”(即把嬰兒交給母親照看)的醫院里,并且醫務人員確實鼓勵按要求用母乳喂養嬰兒,這樣就更好了。每當嬰兒啼哭時,可把他抱起靠近乳房,開始時每側乳房僅吸幾分鐘,這樣,乳頭不會酸痛。

如果嬰兒是放在醫院嬰兒室的,應該請醫務人員把嬰兒抱來喂養,不要用奶粉喂養,一定要喂嬰兒初乳。

做好排乳反射準備

嬰兒吸吮乳房時,母親的腦垂體腺受刺激而激發“排乳反射”,母親能夠感到這種反射。事實上,每當母親看見嬰兒或聽到嬰兒聲音的時候都可能促使泌乳,乳汁可從乳頭射出,為喂奶做好準備。

掌握嬰兒覓乳反射

母親頭幾次抱著嬰兒靠近乳房的時候,應該幫助和鼓勵嬰兒尋找乳頭。用雙手懷抱嬰兒,并在靠近乳房處輕輕撫摩他的臉頰。這樣做會誘發嬰兒的“覓食反射”。嬰兒將會立刻轉向乳頭,張開口準備覓食。此時如把乳頭放入嬰兒嘴里,嬰兒便會用雙唇含住乳暈并安靜地吸吮。許多嬰兒都先用嘴唇舐乳頭,然后再把乳頭含入口中。有時,這種舐乳頭的動作是一種刺激,往往有助于擠出一些初乳。

過幾天,嬰兒就無須人工刺激了,嬰兒一被抱起靠近母親身體,他就會高興地轉向乳頭并將其含在口里。

母親不要用手指扶持嬰兒的雙頰,把他的頭引向乳頭。他會因雙頰被觸摸受到不一致的引導而弄得暈頭轉向,并拼命地把頭從這一側轉到另一側去尋找乳頭,這就是嬰兒跟著感覺走的表現。

正確抱持嬰兒哺乳

每次把嬰兒放到乳房上時,應力圖將乳頭正確地放入他的口內,這樣做有如下好處:第一,只有嬰兒將大部分乳暈含在口內,才能順利地從乳房吸吮出乳汁。嬰兒以吸和啜兩種活動方式從乳暈周圍形成一個密封環,當吸食時,嬰兒的舌將乳頭推向口腔頂部(上腭),乳汁是在有節奏地一吸一擠的情況下被吸出來。只有當嬰兒對乳暈后方的輸乳管施加壓力,乳汁才能順利地流出來。第二,如果乳頭能正確地放入嬰兒的口腔內,那么,乳頭酸痛或皸裂就可以減少至最低限度。

嬰兒有很強的吸吮能力,如果他沒有含著乳暈而只有乳頭在嬰兒的口內,他能有效地切斷輸乳管的通道,這時就幾乎沒有乳汁流出了。這樣乳頭就變得酸痛異常,結果乳汁的供應就由于乳汁沒有被吸出而減少。嬰兒將會很自然地吸不到乳汁,并由于饑餓而哭鬧。

做好母嬰哺乳配合

一旦嬰兒在高興地吸乳時,母親就應安靜下來看著他。如果他的眼睛張開,母親應和他相對而視。當嬰兒吸乳時,母親應對他微笑和輕輕地細語閑談,這樣,他就會把看到母親的臉、聽到母親的聲音和聞到母親皮膚的氣味聯系起來,而歡歡喜喜地吃奶。

兩側乳房輪流哺乳

嬰兒吸啜在最初5分鐘內是最強烈的,此時,他已吸食了80%。一般地說,每一側乳房哺乳時間的長短視嬰兒的吸啜的興趣而定。但是,通常不超過10分鐘。大概到達上述時間,乳房已被排空,雖然可能還對吸啜感到津津有味,但你會發現,嬰兒對繼續吃乳已不感興趣,他也許開始玩弄你的乳房,將乳頭在口內一會兒含入、一會兒吐出;他也許轉過臉去,也許入睡。當嬰兒顯露出在一側乳房已吃飽時,應把他輕輕地從乳頭移開,把他放在另一側乳房上,如果他吸啜兩側乳房之后睡著的話,他可能已經吃飽了。

母親要想知道嬰兒的睡著是否由于吃飽的緣故,只要看他是否在約10分鐘后醒來又再次吃奶就知道了。同樣地,如果嬰兒看來只從一側乳房中吸食已能滿足他的需要量的話,那么,下次喂奶時,一開始應換用另一側乳房哺乳。

哺乳不可拉動乳房

切勿將吸食中的嬰兒從乳房拉扯開——這樣做只會弄傷乳頭。為了把吃奶中的嬰兒移開,可穩定地輕壓他的頦部使他松開口。另一辦法是用手指滑入乳暈和嬰兒頰部之間,將小手指放入嬰兒的口角內。上述這兩種方法都會使他的口張開,并且使乳房容易滑脫,而不必使用其他方法把乳頭弄出來。在頭幾天里,這些做法十分重要,因為乳頭需要變硬以利哺乳。

母乳喂養姿勢

母親可以按自己選擇的姿勢哺喂嬰兒,只要他能夠含住乳頭和自己覺得舒服、輕松自如就是,可以實踐各種方法并采用感覺最自然的一種。在一天以內要改換各種授乳姿勢——這樣做將會保證嬰兒不會僅向乳暈的一個部位施加壓力,并且盡量減少輸乳管受阻塞的危險。如果坐著授乳,一定要位置舒服。必要時,用軟墊或枕頭支持雙臂和背部。

躺在床上喂乳也很好。特別是在頭幾周的晚上,母親應采取側睡姿勢,如希望更舒服,則可墊上枕頭,輕輕地懷抱嬰兒的頭和身體緊靠你的身旁。可能需要把嬰兒放在枕頭上,使他的位置高一點以便吸吮乳頭,但是較大的嬰兒應該躺在床上并靠在母親身邊,保證母親臀部下側的肌肉不受扭曲或拉得太緊,因為這樣會使奶流減慢。另一種辦法就是在母親手臂下墊個枕頭,把嬰兒放在枕頭上,讓他的雙腿放在母親后方,嬰兒面向母親的乳房,而手可以托住他的頭部。

開始時,母親所選擇的哺乳姿勢可能受到分娩影響,例如,若做過會陰切開術的話,就會覺得坐起來非常不舒服,因此,側臥哺乳更為適合。同樣的,如果做過剖腹產手術,腹部就太柔嫩,以致不適宜讓嬰兒躺在上面,因此要把嬰兒的腳放在臂下的位置,或把他放在床上靠在自己身旁的位置哺乳。

把握母乳喂養次數

嬰兒因為身體幼小需要多次喂食。母乳喂養的嬰兒可能比奶粉喂養的嬰兒喂食次數更多,這是由于前者吸收乳汁更快。

新生嬰兒每兩小時需要喂奶一次,一天喂的次數多達8~10次。嬰兒長大至1個月左右,通常每3小時進食一次;約2~3個月左右,則每4小時喂食一次。

大多數3個月大的嬰兒在晚上喂食后都睡一整夜,但不應考慮放棄晚間哺乳,除非嬰兒一直睡覺不醒。

夜間如何哺乳

要滿足嬰兒對食物的要求,就應增加哺乳時間,但每次最少哺乳要用30分鐘,這樣,24小時就花去了3個小時。由于夜間哺乳比其他事情更為重要,因此,母親往往為照料嬰兒而弄得疲倦不堪和精神緊張,一天睡不上幾個小時,母親的睡眠方式在很長時期內會被破壞。所以,母親應在白天和晚間爭取充分的休息,作為丈夫應該協助妻子,并且幫助妻子做一些家務事。實際上,雖然母乳喂養在夜間哺乳不應完全是丈夫的責任,但如果嬰兒睡在另一間房里,一旦嬰兒啼哭,就可請丈夫把他抱來喂,并且在喂完奶后把他抱回嬰兒睡房和換尿布。

適當減少夜間喂食

嬰兒在體重達到4.5公斤的時候,他才能一次睡眠5個小時以上,不會因饑餓而醒來。嬰兒的體重一旦達到上述標準,就可嘗試把兩次授乳之間的時間延長,以便能獲得6小時安靜的睡眠,并能順利地停止凌晨給嬰兒喂乳。嬰兒有他自己的吃奶規律,但一般地說,巧妙地省去最后一次喂乳是合理的,以便自己能按規定的時間睡覺。但是要靈活處理,也許嬰兒不想停止凌晨的哺乳,無論怎么樣力圖改變哺乳程序,他還是醒來就餓了。

5.增加乳汁維生素

母親一時營養供給不足,不會影響乳汁成分。但是如果母親長期營養攝入不足,可影響到乳汁營養素的含量,尤其是維生素B?. B??、A,出現維生素缺乏癥及營養不良現象。

為此,在懷孕期間,如果母親沒有充分地服用綜合維生素,新生兒的維生素貯存或許會少,為了不引起維生素不足,從預防的角度出發應及早給新生兒加維生素。另外,未成熟兒由于身體小,貯存的維生素少,也要盡早補充維生素。可以從生后15天起每天加0.25毫升的綜合維生素。

缺乏維生素D易患佝僂病,引起嬰兒骨質發育不良。如果照射紫外線,人體的皮膚就能產生維生素D。可是,新生兒在生后一個月里,一般是不會曬太陽的,所以從生后3周開始,要每天給嬰兒加4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D。特別是未成熟兒,體重在2公斤時,體內維生素D的貯存很少,更需要從生后兩周開始加維生素。

缺乏維生素C易患壞血病,癥狀是身體各處出血,當觸摸一下腳部時,嬰兒常常由于疼得厲害而哭著彈起來。用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如果母親不是完全不吃水果和蔬菜,就不會得這種病。在用鮮牛奶和奶粉喂新生兒時,由于調配時加開水,就使部分維生素C受到破壞。為此,從生后2~3周開始,每天要補充維生素C?25毫克(或者加橘子汁50毫升)。

維生素A不足時,眼的角膜會發干,嚴重時會導致失明。維生素A耐熱,即使牛奶進行消毒后也能剩下大量的維生素A,母乳中也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 (每100毫升乳汁中有200~500國際單位),所以不補充也可以。為了預防起見,每天需加維生素A500~2000國際單位。

缺乏維生素B?會引起腳氣病,牛奶中維生素B?的含量比母乳中多(每100克牛奶中含0.04毫克,而100克母乳中則含0.02毫克)。新生兒每天需要0.5毫克的維生素B?。如果母親不喜歡吃面粉、面條、面包等,而只吃精白大米,又不吃較多的副食品,母乳中的維生素B?就會缺少,使新生兒患上腳氣病。由于不清楚母親的食物中所含維生素的量,為了預防,每天可加0.5毫克左右的維生素B?。

為了預防各種維生素的不足,需要注意上述各方面。若擔心肝油對嬰幼兒的刺激太大,或擔心果汁也易引腹瀉,可喂綜合維生素。市售的綜合維生素,除含有A、D、C?外,還混有其他各種新生兒每天所需的維生素,從預防的意義上說可以讓新生兒食用。只是維生素D和維生素A的服用量若超過了需要量反倒有害,所以不能隨心所欲地加綜合性維生素。當新生兒長大時就可以常曬太陽,能喝果汁后也就不必食用綜合維生素了。

現在的特制奶粉含有各種維生素。一天食用100克奶粉就可以滿足新生兒對維生素的需要量。但這個時期的新生兒還吃不了100克奶粉,所以還是加一點綜合維生素好。

6.喂母奶可少得佝僂病

佝僂病是小兒的常見病,但佝樓病并不都是小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缺乏維生素D而發生的,有一部分小兒的佝僂病始于胎兒期。

胎兒佝僂病的發生原因很多。一是不少孕婦患有慢性腸道疾病、慢性膽囊炎、慢性肝炎、慢性腎炎等病,這些病的存在會影響維生素D的吸收;二是孕婦不注意營養平衡,食欲減退,進食減少,偏食挑食,致使維生素D的攝入不足;三是由于冬夏天氣的過冷過熱,孕婦曬太陽過少,使皮內的脫氫膽固醇不能轉化為維生素D。以上幾種原因導致孕婦體內維生素D缺乏,影響鈣的代謝,使母體內鈣平衡失調。孕婦缺鈣,不僅影響孕婦的正常生理功能,對于胎兒來講,可使其骨骼發育、體重增長受到影響,發生先天性佝僂病。

可見,預防孕婦維生素D缺乏才能不使胎兒患佝僂病。孕婦平時要多曬太陽,患病后要及時治療,注意增加營養,奶油、蛋黃、動物肝臟、魚蝦、瘦肉及豆類,都有豐富的維生素D,孕婦可多吃一些含鈣豐富的食品如鮮牛奶、蔬菜等,骨頭湯等也應多吃。

7.腹瀉時的喂乳

嬰兒腹瀉以夏、秋多見,其發病原因除腸胃道受細菌感染外,主要是由喂養不當,天氣太熱,或突然受涼引起。如果未按時添加輔食或喂養不定時,一旦食物變化較多,小兒腸道不能適應,也會引起消化不良而腹瀉。對嬰兒腹瀉,除要注意衣著、用藥物治療外,飲食調理也非常重要。以牛奶為主食的嬰兒患腹瀉時,要根據腹瀉、嘔吐、食欲和消化情況來確定飲食治療方案。如病情較重,每日腹瀉超過10次,并伴有嘔吐現象,應暫時停喂牛奶,即禁食6~8小時,最長不超過12小時。禁食時可用胡蘿卜湯或焦米湯代替,間隔時間和每次用量均與喂牛奶時相同。這些食物易于消化,能減輕腸道的負擔。腹瀉情況如有好轉,逐漸改用米湯、沖淡的脫脂牛奶、稀釋的牛奶,最后恢復原來的飲食。如嬰兒腹瀉情況并不嚴重,每日腹瀉5.6次或7.8次,比正常多2~3次,無嘔吐。此時可暫用1~2日米湯,以后用沖淡牛奶或以牛奶和水各摻半的濃度,或制成2份牛奶1份水的濃度,使腸道逐步適應。當大便恢復正常后即可改用原有的牛奶濃度。如嬰兒偶然出現腹瀉,而且病情也輕,則只需用沖淡牛奶喂1~2天即可,以后恢復正常牛奶飲食。沖淡牛奶時最好用米湯,因為米湯沒有發酵作用,減少酸對腸道的刺激,有利于腹瀉的治愈。

腹瀉時期,無論病情輕重,輔助食品應全部停止添加,至痊愈后再逐步恢復。

8.吐奶時的喂乳

掌握好喂奶的時間間隔,如喂奶過于頻繁,上一餐吃進的乳汁還有部分存留在胃里,這必然影響下一餐的進奶量,或者引起胃部飽脹,以致吐奶。

9.低體重兒的母乳喂養

凡出生時體重不足2500克的新生兒統稱為低體重兒,此也包括胎齡不足37周的早產兒及滿37周的足月兒。早產兒自34周起就有吸吮和吞咽能力,但體重不足1800克的早產兒吸吮力差,常不能滿足自身的需要;體重不足1500克的早產兒叫作極低體重兒,完全沒有吸吮能力。母親的乳汁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正是早產兒所需要的,因此應首選母乳喂養。對低體重兒,母親應擠奶,每天至少擠8次,每次都應盡量擠凈(如果每天只擠1~2次,奶量會很快減少),將擠出的奶用杯和小勺或滴管哺喂小兒。出生第1天的低體重兒喂奶量為每千克體重60毫升,將總量分成8次,每3小時喂1次。第2天每千克體重喂奶80毫升,第3天每千克體重喂奶100毫升,第4~7天每天每千克體重喂奶量增加20毫升,第8天每千克體重喂奶200毫升,用以上的奶量維持到嬰兒體重達1800克,然后讓他盡早開始自己吸吮母乳,但應幫助他把奶頭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低體重兒的第1次哺喂應在生后6小時內,以防低血糖的發生。母親可擠出少量的初乳及時哺喂。如果實在沒有初乳,須借助他人的母乳時,須注意對方的身體情況,并將奶煮沸消毒后再喂。

10.不宜母乳喂養的母親

患有嚴重心臟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的母親,為避免病情加重,都不宜喂;。

患有肝炎、結核病的不宜喂奶,以免傳染嬰兒;

患精神病和癲癇病的母親,若在喂奶時發作,會對嬰兒造成傷害。而且患病母親因為長期服用魯米那、安定片等藥物,藥物可隨乳汁進入嬰兒體內,引起嬰兒嗜睡、虛脫、全身瘀斑等等,因此不宜喂嬰兒;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母親,在服藥期間也不要喂奶,以免引起嬰兒甲狀腺病變;

患急性感染的母親,在服用紅霉素、氯霉素、磺胺等藥物治療期間,應停止給嬰兒喂奶數天。為了避免回奶,應將乳汁吸出來倒掉,待病好后再繼續哺乳;

生下患乳糖血癥或苯丙酮尿癥患兒的母親,要立即停止用母乳及其他乳類制品喂養患兒,以免患兒智力受到損害;

母親乳房患病,如乳頭凹陷,乳頭糜爛,乳腺炎等都不宜給孩子喂奶;

服用避孕藥或注射鏈霉素時,也不宜讓孩子吃母乳;

母親患嚴重感冒或高燒時,也要暫時中止喂奶,等恢復之后再喂。

不宜母乳喂養的母親,應該努力想辦法醫治自己的病患,盡快盡可能地滿足孩子的需要。

11.不宜給嬰幼兒哺乳的情況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食品,當寶寶有病而不能直接吮奶或因母親奶頭內陷而不能直接喂奶時,可將乳汁擠出,用小勺或箔管喂給寶寶吃。

當乳母患有急性甲型肝炎,血清中HBsAg、HBeAg、抗HBc陽性(大三陽)或HBsAg、抗HBc陽性(雙陽)、嚴重的心臟病、中至重度腎功能不全、糖尿病合并心臟病、腎臟疾病、眼底病變、高血壓、癲癇、精神病、單純瘡疹、乳腺膿腫等疾病時,暫不宜哺乳,當乳母因病而服用某些藥物,如:苯巴比妥、可待因、嗎啡、淇隱亭、麥角0貍、撲癇酮、氯霉素、四環素等。這些藥物中有一些成分可隨乳汁被新生兒吸收,使新生兒受到傷害。所以,這種情況下亦暫不能哺乳。但這些暫不能哺乳的母親每天應擠奶6~8次或更多,以防病好后乳汁也不分泌了。

12.哺乳母親的禁忌

能不能哺乳完全看母親的情況,母親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別說喂奶,就是同住一起也不合適,這種情況下是更不能喂奶的。要給嬰兒接種BCG(卡介苗)6-8周后,母親的結核經治療后有所好轉,咳嗽止住了,可以考慮給孩子喂奶,但這時往往母親的乳汁大多也干涸了。患乙型肝炎的母親,因為,產前使胎兒發生感染的可能性很大,有的醫生也就認為沒有必要禁忌授乳。至于患有心臟病、慢性腎炎、糖尿病等的母親,只要她能夠分娩,一般都可以給嬰兒喂奶,如果體力不行,再考慮停喂。感冒發燒是防不勝防的,但仍可喂奶,讓母親注意戴口罩以免將疾病傳染給小兒。患乳腺炎時,乳腺管的膿液會跟著奶汁流出,此時的奶不能喂給孩子。病情恢復后仍可繼續喂奶。

母親服用的藥物和食物成分可以滲透到乳汁中,通過喂奶進入嬰兒的體內,對嬰幼兒發生作用。哺乳的母親不要用氯霉素、四環素、磺胺類藥物,以及阿托品、苯妥英納、安定、可待因、嗎啡等藥物。比如,母親長期服用四環素,就會使嬰兒長出的牙齒變成黃色,那是永不褪色的斑痕。對一些不知副作用的新藥也應禁忌。現在時興喝咖啡,如果你不想讓嬰兒難以入睡的話,最好少喝一點兒。煙酒也應禁忌。

13.母乳禁用的藥物

1.要避開乳汁中含藥物濃度較高時哺乳,如服藥前哺乳比服藥后哺乳為好。

2.要注意選擇藥物的種類。一般小分子藥物容易進入乳汁,而大分子藥物不易進入乳汁。但要注意的是,有些藥物盡管進入乳汁中的量極微,也可以對嬰兒產生較大的損害。

3.要注意能局部用藥的就盡量避免全身用藥。如產婦便秘需要導瀉,首選用局部作用的開塞露或甘油栓,而不能采用像大黃等那樣作用猛烈的瀉藥。

4.要注意下列對產婦和嬰兒有影響的藥物:

婦女哺乳期禁用的藥物,如抗癌藥、抗精神病藥、有放射性的藥物、口服抗凝藥、氯霉素、異煙肼;能抑制乳汁分泌的藥物,如含雄性激素、雌激素的藥物、阿托品類藥物、利尿藥、多巴胺類藥物,過量輸液或飲水,大量用B族維生素;容易對乳兒產生不良影響的藥物,產婦(乳母)應盡量避免服用。如大量酒精、氨芐青霉素,青霉素G,磺胺類藥物,慶大霉素,鏈霉素等,四環素類,巴比妥類,苯妥英鈉,抗甲狀腺藥物,阿司匹林,心得安類藥物,安定類藥物,骨化醇,雌激素,溴化物,喹諾酮類藥物等。

盡管上面所列藥物較多,但在眾多藥物中,它們只占1%~2%,而且絕大多數是可以找到對乳母、乳兒均沒有副作用的替代藥物。總之,產婦不能隨意用藥,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子县| 文化| 紫金县| 工布江达县| 衡南县| 静海县| 西华县| 五家渠市| 江阴市| 通江县| 通辽市| 浦东新区| 松滋市| 永平县| 大渡口区| 鲁甸县| 盈江县| 墨脱县| 平安县| 循化| 凤台县| 寿宁县| 宝清县| 镶黄旗| 洪洞县| 瓦房店市| 文水县| 江油市| 郓城县| 廉江市| 双鸭山市| 东城区| 上林县| 太和县| 大埔县| 阳曲县| 黄平县| 鄂尔多斯市| 堆龙德庆县| 福鼎市|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