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4月3日,一架從英國倫敦國際機場起飛的波音747客機滿載著二百多名乘客剛剛升空,就被四名武裝歹徒劫持。歹徒們選擇了尚無“反劫機行動經驗”的中國作為飛機的停降地。中國政府從人道主義出發,破例允許客機在東南沿海海軍航空兵某部的軍用機場著陸,并緊急行動起來,做好營救人質的準備。
客機著陸后,歹徒們通過無線電與機場塔臺建立了聯系,他們以二百多名乘客和機組人員的生命相威脅,向中國政府提出了包括索要五千萬美元現金在內的種種無理要求,否則,“就將用烈性炸藥引爆飛機”,“與機上所有人質同歸于盡”。
中國政府一面與劫機歹徒巧妙周旋,一面召來特種部隊,制定了周密的反劫機行動計劃,對每一秒鐘每一個行動可能發生的“意外”都精心進行了研究。
要制服劫機分子,又要保證二百多名人質的生命安全,這是一個不可調和的矛盾。為了創造登機的條件,中方提出給飛機加油和向二百多名人質提供飲水的建議。歹徒們一開始就沒有把中國放在眼里,認為他們人多,而中國政府又從無反劫機行動經驗,在猶豫片刻之后,也就同意了。
三名特種部隊成員打扮成機場工人,提著水,在歹徒們的嚴密監視下,一步一步地靠近了客機的舷梯。一名滿臉大胡子的歹徒“嘩”地打開艙門,示意他們可以上機。但是,就在三名“工人”接近機艙時,“大胡子”擋住他們的去路,吼叫著命令他們放下水桶。
三名“工人”慢悠悠地放下水桶,一名“工人”還揚起胳臂擦了擦滿面的汗水。
“大胡子”做了一個手勢,讓三名“工人”立即離開飛機,隨后,扭頭招呼機上的同伙前來取水。
機會來了!
三名“工人”相互看了一眼。走在最前面的那位“工人”一步躍到艙門前,揮拳將“大胡子”擊倒。說時遲,那時快,后面的兩名“工人”不待“大胡子”躺倒在地,早已飛身跳入機艙。
一剎那間,機艙內的三名歹徒驚呆了,但他們很快又醒悟過來,抽出手榴彈,揮舞匕首,企圖做垂死掙扎。就在三名反劫機英雄向歹徒們猛撲上去的瞬間,歹徒手中的手榴彈和匕首突然被兩名不知身份的人奪下,三名反劫機英雄乘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將歹徒們制服。
原來,那兩名“不知身份的人”是某國情報局的警探,他們登機去執行有關緝私的使命,不料遇上了劫機事件。兩名警探反復商量采取行動,但力單勢薄,不敢輕舉妄動,這時見時機已到,便果斷行動。
一場閃電般的反劫機行動至此以全勝而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