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
【原文】
曾子寢疾[1],病[2],樂正子春坐于床下[3],曾元,曾申坐于足[4],童子隅坐而執燭。童子曰:“華而睆[5],大夫之簀與[6]?”子春曰:“止!”曾子聞之,瞿然曰[6]:“呼!”[8]曰:“華而睆,大夫之簀與?”曾子曰:“然。斯季孫之賜也[9]。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簀!”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10],不可以變。幸而至于旦[11],請敬易之。”曾子曰:“爾之愛我也不如彼。君子之愛人也以德,細人之愛人也以姑息[12]。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斃焉,斯已矣。”舉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沒。
【注釋】
[1]疾:病。
[2]病:病重。
[3]樂正子春:人名。
[4]曾元、曾申:曾參的兒子。
[5]睆:(ɡuǎn)光澤。
[6]簀(zé):竹席。與:語氣詞。
[7]瞿:驚視。
[8]呼:呼氣聲。
[9]斯:這。季孫,魯國大夫。
[10]革:急,重。
[11]幸:希望。
[12]細人:小人。姑息:得過且過以取得安寧。
【譯解】
曾子生病睡在床上,已經病得很嚴重了。他的學生樂正子春坐在床下面,他的兒子曾元和曾申坐在他的足邊,一個少年僮仆坐在角落里,手上端著蠟燭。這個僮仆說:“多漂亮的花紋,多光滑的篾子,這是大夫用的席子啊!”樂正子春說:“住口!”曾子聽到僮仆的話,吃驚地說:“嚇!”僮仆又說:“多漂亮的花紋,多光滑的篾子,這是大夫用的席子啊!”曾子說:“是的,這是季孫送給我的,我還沒有換掉它。元呀,起來換掉這床席子!”曾元說:“您的病很重了,不能換。要是能挨到天亮,我一定給您換掉它。”曾子說:“你關心我比不上他。君子關心人是堅持原則,小人關心人卻企圖茍且偷安。我還希望什么?我能夠死得合乎正禮,這就行了!”于是大家抬起他來,換過席子,他在新的席子上還沒睡平就死了。
【賞析】
這篇短文,記述的是孔子弟子曾子臨終前發生的一幕感人的故事。魯國正卿季孫氏曾送給曾子一個大夫專用的席子曾子接受了這一饋贈,但這在當時是不合乎禮制的。曾子處于彌留昏迷之際,依然命曾元為他更換,就在床席剛剛更換完畢之際,就無憾而終了。孔子弟子中,曾子以嚴守禮法,慎于做人而聞名,曾親自說過“吾日三省吾身”,反映了曾子對禮法制度的重視和認真。
文章只用了152個字,短小精悍,但將曾子形象刻畫得神情畢肖,給人以深刻印象,是一個情景動人而富有教育意義的故事。
清余誠曰:“易簀以得正,小中見大,一生德行,于此完全無憾。而行文之妙,則針線細密,神情宛肖,簡老之中,姿態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