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語文教育工作者在作文教學方面的研究和改革,雖然取得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和顯著的成績,但“作文難”的問題依然困擾著眾多的學生,究其原因,是老套的作文教學模式首當其沖,未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學生的視野過于狹窄及其他諸方面的因素。
怕寫作文,認為作文難寫,是不少初中學生的共同心態。其實,寫作文并不難。回憶一下,我們每個人都曾有過這樣那樣的經歷和感受,如果把這些感受想清楚,寫下來,就能成為一篇好作文。問題是我們處在這個“唯物”時代,“實用”的力量太大了。
在環境的重壓下,大家都習慣于另樣的寫法,無論什么樣的寫法,什么樣的作文題目,都在最短的時間內,用適當的格式來完成一篇作文。因此,要寫好作文,就必須打破常規格式,擺脫思維定勢,回歸作文的本身。用葉圣陶的話說,就是要“寫自己誠實的話”。
傳統的作文教學,存在著形式單一,訓練無序和量少的弊端,遠遠沒有調動起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切有利因素。加上多年來語文教學“講風”盛行,各類練習題泛濫成災,學生的課內閱讀能力培養不夠,課外閱讀少書報,少時間,嚴重影響了學生作文能力的提高。
改革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
以往的作文訓練主要是:教師先講述這次作文的寫作要求及步驟,再命題,讓學生在這個圈子里完成寫作任務。隨后是教師的精心批改,如有半點越軌,便視為不合格。這樣大大約束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和拓寬,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必須設計新作文訓練模式。
緊密聯系單元教學內容,根據本單元所學課文,仔細研讀,模仿訓練,邊看邊練,同學之間相互借鑒,共同提高;結合課外資料,吸取精華,模仿其新的立意和巧妙的構思來謀篇布局;教師提供范文,讓學生有一個可借鑒的模式。這樣,各種課型在內容上和形式上起到互補與調節作用,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
構建初中作文教學序列
構建初中作文教學序列,主要是依據初中作文教學大綱,依據語文教材的知識體系及寫作訓練安排;其次,要考慮學生的心理特點,寫作基礎,生活范圍。還要參照其他學科的內容,考慮宜采用的訓練形式和課型。
從文體序列來說,初中作文教學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一二兩個學期,以基本表達能力培養和記敘文寫作為主;主要訓練觀察能力。第二和第三階段,要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多種表達方式的能力,實用文體的寫作能力;第四階段主要訓練分析綜合能力及聯想、想象和創造能力。
構建作文教學序列,有助于教師統一籌劃作文教學,做到目的明確,訓練有序。科學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從而避免作文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
加強三個聯系
針對語文教學與作文訓練脫節的現象,提出語文教學要把作文訓練作為單元教學重點目標之一,貫穿教學始終。要發揮重點單元、重點篇目的寫作范例作用,進行仿寫訓練;做好課后片段練習;根據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的實際情況,加強語言教學,改變只注重內容和寫法進行分析的方法,努力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作文訓練只有與學生生活聯系,才會找到源頭活水。為加強這種聯系,我們要求作文命題必須緊扣學生的生活,同時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進行觀察指導
觀察有利于學生對生活的理解,更是寫作素材積累的重要途徑。就從初一開始,就有計劃地指導學生參加觀察活動,讓觀察活動從室內到室外,從物到人,從現象到本質,從不自覺到自覺,并引導學生始終對人的觀察為重點。通過對人的了解來了解社會。進一步促使學生寫觀察日記。
(2)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通過活動來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動口、動腦、動手的能力。
(3)為課外閱讀創造必要條件
閱讀是學生課余生活的重要內容之一,只有通過大量的閱讀,在閱讀中不斷積累素材,借鑒美文,把別人的東西與自身經歷結合起來,就會寫出好文章。
加強作文訓練與其他學科內容的聯系。初中“思品”課本中有“勇于開拓進取”等篇目,借此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作文訓練中可以借助于這些內容,以這些課題為文題,進行小議論文訓練。還可將數、理、化、生物課中的某些引進來進行說明文訓練。這樣就有利于拓寬命題范圍,增強寫作興趣。
寫作訓練和其他學科的橫向聯系,拓寬了寫作材料的來源,使學生感到寫作材料無處不在,作文訓練無處不在。
寫作心理能力的訓練
寫作心理能力,指的是人們從事寫作活動時表現出的個性心理特征。主要指在寫作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觀察力、記憶力、思維能力以及興趣、意志、情感、注意力等心理因素。它是影響寫作的基礎條件;而興趣、意志、情感、注意力等是非智力因素,它寫作主體的動力系統,二者互相聯系,相互制約。
作文過程實際是寫作主體由感知到內容,進而達到外化的過程。感知的過程,就是觀察與實踐的過程。個人情感、意志等因素對感受對象起著重要作用,直接影響文源;內蘊是文章構思于腦際的思維過程,是寫作主體主觀能動作用的集中體現。個人的興趣、創作的激情,推動著寫作過程。
可見,寫作訓練有素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智力因素,還要注意非智力因素,這樣才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從近幾年來的教學經歷看,學生作文的困惑主要有:作文內容脫離實際,無米下鍋;對作文無興趣,沒有激情。這種情況主要通過以下途徑來解決。
(1)克服消極心理來提高觀察水平
心理定勢指人們受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影響,在解決問題時具有傾向性和心理準備。心理定勢的消極作用主要指用經驗套用新事物,而產生一些誤解,影響對這些事物的正確認識。
由于這種消極定勢的影響,學生們把觀察景物當成是“老一套”而走馬觀花。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必須引導學生熱愛生活,關心周圍一切事物的變化,做生活的主人,讓其萌發探索事物奧秘的愿望,寫出感人的文章來。具體操作措施如下:
第一,采用定向觀察法,提高有意注意水平。心理學指出,有意注意就是自覺的有預定目的的注意。烏申斯基說:“注意是個大門,如果沒有他,外部世界的所有東西都無法進人的心靈”。只有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才能得到提高,而提高的有效措施之一,便是定向觀察法。
第二,再現作文情境,提高學生的觀察水平。由于心理定勢的影響,有的學生對客觀事物看得不仔細。這時,就采用再現作文情境的方法,由師生對生活中的某些場景進行現場表演,然后再寫作,這樣,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特別是通過老師的演示,學生觀察的積極性更高了,學生隨時都處于亢奮狀態,更有利于進行寫作。
(2)培養學生的生活體驗能力
專家們把寫作過程分為:形成作文概念、醞釀成文、修改定稿三個階段。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給學生寫作技巧,還要結合實際情況,指導學生積極參加生活實踐,只有通過這一步,才能使學生形成完整的作文過程。
上述寫作形式,是針對學生沒有東西可寫,“無米下鍋”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它是在老師的指引下,有計劃、分步驟地進行某一方面的實踐,隨后進行寫作的。這一系列的作文特點,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實踐的依據。有人形容這一代學生是在影視中、無端的崇拜影視明星和烏七八糟的游戲節目的熏陶下,活得分外灑脫,但這種灑脫是沒有創新,沒有生命力的灑脫,是一種寄生式的、畸形的灑脫。
只要在學生中稍作調查便會發現,生活方面的瑣事大部是父母、親人包辦的。這種生活上依賴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不好的影響,學習起來就不肯動腦筋,作文多數靠改編,甚至用原來寫過的作文來應付差事,為了使學生的生活和作文走出依賴的“圍城”,要讓學生我實踐。
當然,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寫作能力的方法和途徑遠遠不只這些。對于不同的學生個體,要適時地采取不同的方法來訓練,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