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上古傳說(5)

在街頭巷尾與各鄉村大多還有建廟宇祀土地神的,稱為“福德祠”。廟里大體都立有土地公與土地媽偶像,供人們朝拜。

安葬死人建造墳墓的山地上,也要在每座墳墓同向左側置“土地之神”或“福神”,勒石豎牌,像配置一座小墳一樣。這種土地神只在每年清明或冬至上墳掃墓時拜祭一次。

臨時性的為營造新居、工場等建筑物以及修繕必須動土時,不論規模大小,在動工之前,都必須由建筑工人設置土地神位,用五副紙錠、五支沒點燃的香一并夾在一段竹桿之中,作為土地神位的標志,進行祭拜,工程完成之日還要備辦牲禮謝土地神。

現在潮汕人祭拜土地的形式已經十分簡單,在田頭隨便插上香燭,便可祈請土地神享用。在各家各戶,都設有“地主神位。”每逢初二、十六,都以飯菜或瓜果祭拜,形式雖然簡單但卻勤且持之以恒。如有喬遷,“地主神位”也是首先遷入的對象。由此可見土地神在潮汕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重要。

玉皇大帝

我國的道教,將天地人三界分得很清楚,天有十三層,一層有三萬里。天外的地方就叫做無極,而天內之天就叫做太極。太極的天分為五天,即東、南、西、北、中五天。

東天:為三官大帝所掌,主賜福,延壽,解災,赦罪,消厄。

南天:為文衡圣帝所掌,主眾神的委任、升降、考察各神祗的功罪。

西天:為番迦所掌,主世人的信仰歸依。

北天:為紫微大帝所掌,予福消災,兼賜財富。

在香港的離島長洲一地,有個玉虛宮,該處居民皆稱之為北帝廓,供奉的應該就是北天紫微大帝。

而玉皇大帝就是統率東南西北四方的帝君,而居于中天。上掌三十六天,下握有七十二地。

玉皇大帝,又叫玉皇或玉帝。他住在天宮里面,金碧輝煌的靈霄寶殿就是他發號施令的地方。他身邊有協助他執掌天經地緯、日月星辰、統諸星和四時氣候的北極太皇大帝;有輔助他掌管南北極和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世間兵革的上宮天皇大帝等。他手下有許多文武仙卿,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丘弘濟真人等;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四大天王、二十八宿、九曜星宮、五方揭諦、四值功等。數也數不清。他還管轄四海龍王、雷部諸神,以及陰地府中的地藏菩薩、十殿閻羅等。總之,他總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是宇宙的總皇帝。

玉皇大帝的由來是怎樣的呢?據說在很久以前,有個神秘的國家叫光嚴妙樂,統治這個國家的是凈聽國王,皇后名聽寶月光。他們都已年過花甲,兩鬢蒼蒼,但膝下無子,因此常為王位沒有人繼承而憂心忡忡,以至整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

在一個月圓星朗的夜里,皇后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老人慈祥地把一個嬰兒送到了她懷里。皇后一見嬰兒,欣喜萬分,從夢中猛地驚醒。果然不久,皇后就有了身孕,一年后,就生下了一個男孩。

王子長大以后,仁慈善良,常為百姓做一些善事,得到百姓的普遍擁戴。國王去世以后,王子繼位。可過了不久,他就不再熱衷王位了,而是想出外尋仙求道,做一個“真人”。于是他找來眾大臣商議,要把王位讓給大臣中賢明的人,自己去深山中修行。大臣們一再挽留,但他執意要走。眾大臣無奈,只好同意了他的選擇。他一個人來到普香巖山中,潛心學道,放棄人世間一切享受,用野菜、草根充饑,睡在冰冷潮濕的青石板上,一心用苦行來獲得靈魂的超脫。他矢志不渝地追求,終于歷經八百個劫數,修道成仙了。

他不僅自己求道,還四外去布道傳法,為眾生大開方便之門。這樣,又經歷了八個劫數。

有一年,地上鬧瘟疫。許多人因無藥救治,只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親人在痛苦的掙中死去;有的干脆離開了自己的家園,外出躲避。一時間,哭聲遍野,人們流離失所,人心惶惶不可終日。他見到這種慘狀,心如刀絞,焦慮萬分。為了消災除病,他登上懸崖絕壁,采來各種草藥,遍嘗靈驗后,又親自下山送給災民。這藥果然藥到病除,人們終于擺脫了瘟神的困擾。

他就這樣忍辱負重,堅忍不拔,他終于修完了三千二百大劫,脫胎換骨,得道成仙了,才做了天國中最崇高的神——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的由來,還有不同的故事。據說,玉皇大帝生前原是一個寨主,名叫張友人,又稱張百忍。話說盤古開天辟地以來,天地間一切祥和,后來諸神開始爭斗、人間荒淫無度,使得天地三界大亂,太白金星因此下凡尋找才德兼備的人才來做三界的大帝。太白金星化身成為乞丐,四處尋找,后來到了張家灣,發現人稱“張百忍”的張友人,將寨內治理得非常和睦,并且為人和善慈悲,因此帶回天庭做了玉皇大帝。后來三界眾神仙紛紛陳請共同推崇張百忍為“終身天帝”,稱為“玉皇”,又因玉皇是三界的總皇帝,因此加稱為“玉皇大帝”。

關于玉皇大帝的故事很多。“玉皇觀棗”就是其中一個:在河南新市孟莊鎮的河北張村東地有個玉皇觀棗臺。在很久很久以前,一個棗童站在觀棗臺上看護棗林,金秋時節,滿樹透紅的大棗,散發出獨特的芳香。玉皇大帝的女兒在天庭里觀看到這一美景,私自下凡來到了棗林,恰巧與棗童相遇,兩位一見鐘情,結成連理。玉皇大帝得知后,親自來到人間,想把女兒抓回天庭治罪。當他站在觀棗臺觀看時,只見棗樹密密麻麻環繞著觀棗臺,綠葉叢中紅棗個個賽過瑪瑙,空氣清新,景色誘人,頓覺心曠神怡。玉皇大帝暗中思忖:“如此美景,天庭也難找,難怪女兒執意下凡。”他看到棗童聰明能干,又和女兒真心相愛,就同意了這門婚事。久而久之,人們就把觀棗臺稱為“玉皇觀棗臺”。

王母娘娘

王母娘娘亦稱為金母、瑤池金母或西王母,是傳說中的女神。她住在昆侖山的瑤池園,園里種有蟠桃,吃了可以長生不老。

說到王母娘娘,最有名的是“八仙赴蟠桃會”的故事。

話說王母娘娘壽誕在即,八仙商量如何給王母娘娘祝壽,張果老提議向太上老君去求字。八仙遂駕祥云來到了太上老君家中。聽完八仙的請求,太上老君欣然動筆,以《千秋歲》為調作詞一首:昆侖日暖,閬苑風光好。玉樓醉,玄女傅朱顏,頓覺烏云曉,增纖巧;人在也,榮華南極祥光繞。位比東王老,歷萬劫而不朽,瑤池臺上司陰教。鈞天諸品,就贊乾坤自悠久;今朝海鶴添籌,莫惜金樽倒。

八仙讀完,稱贊不止,告別太上老君,駕云回府。八仙以天外的錦緞為軸,編星星為字,剪云霞為彩,量好王母娘娘宅宇的尺寸,制作了一幅賀壽云軸。王母娘娘壽誕這一天,八仙手持賀壽云軸,駕著祥云,穿著盛裝去給王母娘娘慶壽。

天上諸佛、玉皇、諸神、諸仙,都來賀壽,賓客滿庭,大開筵宴。忽然仙童來報“八洞神仙來賀壽。”王母娘娘命仙童將八仙引入座席。寒喧完畢,八仙送上賀壽云軸。王母娘娘命將云軸張掛起來,只見云霞燦爛,光輝滿堂,賀詞韻味雋永。而且云軸的尺寸恰合王母娘娘的庭宇。王母娘娘大喜,邀請眾仙同游閬苑。只見園中奇花盛開,異卉叢生,珍禽繞客飛鳴,靈獸盤舞歡迎,蟠桃紅熟,青鳥相鳴。處處有異香隨擁,步步有仙樂相從。千奇萬異,難以盡述。又見臺殿回旋屈曲,直抵九霄。上窺無極之天,下看四方之地。令人目不暇接。

王母娘娘又在瑤池之上設宴,與眾仙對酌。筵宴中擺列有青梨火棗,玉液瓊漿,胡麻紫芝。珍奇美味,應有盡有。席間,董雙成吹云和之笛,王子彈八瑯之璈,許飛瓊鼓太虛之簧,安法其歌妙初之曲。四人更是唱和疊和,果然是鈞天廣樂,余韻悠揚。八仙聽得心曠神怡。受其鼓舞。藍采和手持酒樽到王母娘娘前拜壽。王母娘娘說:“久聞賢弟,善能踏歌,今日正當行樂之會,何不為我一試。”采和說:“只怕我的歌難和這些陽春白雪相比。”王母娘娘說:“各有各的意趣,不必過謙。”于是采和來到庭前,扣衣盤舞,俯仰紆徐,手執云陽板,顛狂跳躍。舞罷,采和大踏步歌道:演出到此結束。眾仙大笑。王母娘娘說:“在我的戲臣中還沒有你這樣的表演的。”眾仙又推舉湘子唱道情一曲,湘子離席吹蕭助興,蕭音奇絕。王母娘娘贊道:“此曲極妙。”于是命安法其記下樂曲。

這時,有仙童捧出三千年才結一次果的蟠桃來到席間,王母娘娘命眾仙各食二枚。壽宴完畢,張果老率眾仙辭謝過王母娘娘,飄飄然赴龍華仙會而去。

在民間,還有西王母娘娘與后羿的故事。據說,羿上射九日、下除六害,堯和普天下的人民感激不已,頌揚他的歌謠在民間四處傳唱,但是,羿的心頭卻沉甸甸的,自己畢竟射殺了天帝的九個太陽兒子,不知道天帝能否原諒。羿特地宰了在桑林捕獲的大野豬,把豬肉剁得細細的,制成肉膏,恭恭敬敬地端上天庭奉獻給帝嚳,想看一看帝嚳對他的態度改變了沒有,是否對他依舊親密,依舊信任。

帝嚳看也不看豬肉膏,悶悶不樂:“我不愿再看見殺生的事,也不愿再看見你。你和你的妻子住到下方去吧。”

羿于是到了下界,夫妻倆成了凡人,他深感對不住妻子,便與嫦娥商議:“天上等級森嚴,在人間倒也逍遙自在。不過凡人終將一死,若要長生,就必須渡弱水,翻火山,登上昆侖,去向西王母娘娘求取不死的靈藥。”

昆侖山下有弱水環繞,弱水非但不能載舟,一片鳥羽落下亦會沉沒。弱水外又有炎火之山,山上的火焰晝夜不息。羿憑著蓋世神力、超人意志,越過炎山、弱水,攀上了一萬三千一百一十三步二尺六寸高的懸崖峭壁,在昆侖山巔的宮殿里拜見了西王母娘娘。

西王母娘娘欽佩羿的作為,同情羿的遭遇,取藥慷慨相贈:“不死藥是用不死樹結的不死果煉制的。不死樹三千年開一次花,三千年結一次果,煉制成藥又需三千年。我收藏的藥丸僅剩一顆了,兩人分享俱可長生不老,一人獨食即能升天成仙。”

羿終于如愿以償,歡喜異常,回來與嫦娥約定。可是,嫦峨經受不住天堂生活的誘惑,趁羿夜出打獵,把藥丸獨自吞下了。

奇跡果然發生了,嫦娥漸覺身子失重,雙腳離地,不由自主地飄出了窗戶,像氫氣球一般冉冉飄升。上哪兒去呢?嫦娥思忖著:我背棄了丈夫,天庭諸神一定會責備我,嘲笑我;不如投奔月亮女神常羲,在月宮暫且安身。這樣,嫦娥就到月宮里去了。

除了以上的故事之外,還有王母娘娘騙字的故事。

有一年,玉皇大帝下旨重修南天門,新的南天門氣勢宏偉、巍峨莊嚴,只是缺一塊匾。有一大臣奏言道:“凡間王羲之極善書法,只有他的字才能與南天門相配。”玉皇大帝立即派王母娘娘與一仙女下凡請王羲之寫匾。這一天,王羲之游玩之后返家,途中遇一老婦和姑娘在烙饃,老婦捏一個饃便從閣著的門簾丟進屋子里間,正好落在鍋上。王羲之贊嘆不已,老婦稱:“你寫字的手段才高明呢。”王羲之謙虛地說他實際不過是徒有虛名罷了。老婦很不高興,硬要他在案板上用掃帚寫下“南天門”三個大字,與王羲之比高低。王羲之無法只好寫了。老婦喜上眉梢,捧起案板,說了聲“多謝書圣寫匾”,便一道白光升上天空,原來老婦是王母娘娘變的。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就是老子,生卒年不詳。名聃,字伯陽,春秋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張“無為”的學說,后世把他當成是道家的始祖。

關于老子的出生,有各種各樣有趣的說法。有的說老子是因為他母親“感大流星而有娠”而生的,并說他稟受了天地之氣,是萬物的本原,天地的精魂。也有的說,老子之所以叫“老子”,是因為他母親懷了他72年才把他從腋下生出來的。因為他在娘肚子里呆的時間太長了,他生下來就白發蒼蒼,人們也就以“老子”來稱呼他。還有一種說法是說,老子是他母親走到李樹下才把他生出來的,生下來就能說話,并且自己指著旁邊的李樹說:“這就是我的姓。”這樣,老子就從此姓李了。

老子曾在周朝擔任收藏方面的官吏,學識相當淵博,孔子也曾就有關禮的事情請教于他。后來,周王室漸漸衰弱下來,老子就辭官了,從此過上了隱居的生活。但在他西出函谷關的時候,很有心計的守關人尹喜知道老子很有才學,就把老子截住了,非要他透露一點真學,才肯放行。老子在無奈之下,揮筆留下了《道德經》五千言。此后便再也沒有什么蹤影了。

雖然老子隱居,但是民間有關他的傳說故事很多,其中老子與徐甲的故事最能說明道家的道義。

故事是這樣的。相傳,老子在周朝做過幾任小官后,潛心學道,辭官歸故里商丘。回家路上,他看見道旁有一堆嶙嶙白骨,他慧眼一觀,似有魂魄在飄蕩,頓起惻隱之心,便施展道術,用“聚形符”將白骨點化成人。這便是年輕英俊、為老子牽牛的徐甲。函谷關令尹喜迎老子到樓觀臺講學時,他已為老子牧牛二百年了。老子原先許諾過他:等傳道至西方安息時,再付給他黃金作為工錢。

老子到樓觀臺,終日說經講道,忙得不亦樂乎,閉口不提給工錢的事情。徐甲心中甚為不悅,一方面覺得終日牧放青牛,風餐露宿,苦不堪言;另一方面感到學道清苦寂寞,太勞神費力了。于是打算向老子討了工錢去過逍遙自在的舒心日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安| 龙井市| 曲靖市| 青浦区| 镇雄县| 电白县| 岗巴县| 称多县| 偏关县| 昌图县| 大连市| 陵川县| 湘西| 云安县| 合阳县| 东乡族自治县| 昌宁县| 洪江市| 上林县| 四子王旗| 连州市| 双牌县| 成安县| 榕江县| 会昌县| 通州区| 浦北县| 嘉祥县| 盐山县| 定安县| 巴林右旗| 紫云| 尚义县| 德庆县| 榕江县| 缙云县| 甘孜县| 出国| 昆山市| 剑阁县| 商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