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上古傳說(3)
- 神話傳說故事會(中國文學知識漫談)
- 蕭楓主編
- 4983字
- 2021-05-31 09:37:06
那時還有一個叫采女的女子,也是一個很懂長壽之術的人。她遇到彭祖的時候已經活了二百五十歲,看上去卻只是豆蔻年華,芳齡二八。彭祖見采女在益壽方面有一定的根基,決心指點指點她。就跟她說道:“養生之道,冬天保暖,夏天防暑,跟隨季節,適時調節;嬌軀美貌,品嘗娛樂,節制欲望,流暢精神;知足常樂,不貪不厭;八音奏鳴,五色相宣;聽覺視覺,和悅歡樂;心平氣和,天年頤養。這些就是養生的要訣。再次,凡事要有限度,超過限度,便不能養生延年,相反會找來禍患,這是應該忌諱的。”接著彭祖又對采女說:“要想成為神仙,進入天仙天界,做到驅鬼遣神,并能凌空駕云,就得服用金丹。金丹我不能煉成,因為我的德行還不夠。大宛山有個青精先生,已經活了一千多歲了,面相還跟孩童一般。他能夠整年不吃一點東西,也能夠一次吃完一年的食物。”
采女聽了彭祖的話,連連稱道,心中十分贊服。彭祖最后說:“傷神害性的事情太多了,用腦過度能傷人,憂慮悲傷會傷人,極度高興會傷人,憤怒郁結會傷人,急急追求會傷人,陰陽失調會傷人……避開各種傷身的事,順著陰陽之道,人就可以長生不老。我的師傅傳授給我一部《九都》圣經,一共一萬三千余字,記載的全是養生的要訣,你跟這書有緣,現在傳授與你。”彭祖把書交給采女之后,就再也沒有在人間出現過。
彭祖曾在武夷山上住過,那時武夷山洪水泛濫成災,周圍的老百姓過著非常窮苦的日子,洪水來時,都只能躲進山坳里去。彭祖就帶領當地的百姓披星戴月,餐風飲露,含辛茹苦,開山治水。因為賜給了人們恩澤,于是人們尊稱他為“彭祖”。彭祖在武夷山時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叫彭武,一個叫彭夷,兄弟倆聰穎過人,智勇雙全,從小就跟彭祖翻峻嶺鉆密林。彭祖離開之后,兩兄弟不忘父親重托,扛起鋤頭,拿著斧子,背上弓箭就進山了。他們挖出了九曲十八彎,治住了咆哮的山洪。他們砍倒了荊棘,開出了一片片良田。他們種上了一壟壟巖茶,栽上稻谷和果樹……兄弟倆又用弓箭射死了猛虎,除掉了惡豹,把山上捉來的野兔、野雞、野豬等送給村里的鄉民飼養。他們還在山上種了香花瑞草以及珍貴藥材,把山山水水裝點成了人間仙境,百姓們從此過上幸福安寧的日子。彭武、彭夷死后,人們為紀念這一對開山有功的兄弟,就以他們的名字為此山命名,稱這座為“武夷山”。
除了武夷山,與彭祖有關的山還有彭祖山。彭祖山原名仙女山,是彭祖修身養性的地方之一,也是彭祖歸天后埋葬的地方,距離成都僅六十公里,蘊藏的巨大歷史資源及優美的自然、人文風光,是一個四川人不可不看的地方。彭祖山后是仙女湖,這是一處極幽靜的去處,憑湖垂釣,無論是打牌還是下棋都是最好的去處。
月下老人
傳說,月老的手里有一根根的紅線。人在出生前,月老用紅線把一男一女的腳脖子拴在一起。所以,在人間,兩個有緣的人,無論在天南海北,都能走到一起!
唐朝時候,有一位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里。
一天晚上,韋固在街上閑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位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里翻一本又大又厚的書,而他身邊則放著一個裝滿了紅色繩子的大布袋。
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說:“老伯伯,請問你在看什么書呀!“
那老人回答說:“這是一本記載天下男女婚姻的書,我在給他們牽紅線。”
韋固聽了以后更加好奇,就再問道:“那你袋子里的紅繩子,又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人微笑著對韋固說:“這些紅繩是用來系夫妻的腳的,不管男女雙方似仇人或距離很遠,我只要用這些紅繩系在他們的腳上,他們就一定會和好,并且結成夫妻。”
韋固聽了,自然不會相信,以為老人是和他說著玩的,但是他對這古怪的老人,仍舊充滿了好奇,當他想要再問他一些問題的時候,老人已經站起來,帶著他的書和袋子,向米市走去,韋固也就跟著他走。
到了米市,他們看見一個盲婦抱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過來,老人便對韋固說:“這盲婦手里抱的小女孩便是你將來的妻子。”
韋固聽了很生氣,以為老人故意開他玩笑,便叫家奴去把那小女孩殺掉了,看她將來還會不會成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后,就立刻跑了。當韋固再要去找那老人算帳時,卻已經不見他的蹤影。
光陰似箭,轉眼十四年過去了,這時韋固已經找到滿意的對象,即將結婚。對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長得很漂亮,只是眉間有一道疤痕。韋固覺得非常奇怪,于是便問他的岳父說:“為什么愛妻的眉間會有疤痕的呢?”
相州刺史聽了以后便說:“說來令人很氣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姆陳氏抱著他從米市走過,有一個狂徒,竟然無緣無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沒有生命危險,只留下這道傷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啊!”
韋固聽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浮現在他的腦海里。他想:難道他就是自己命仆人刺殺的那個小女孩?于是便很緊張的追問說:“那保姆是不是一個失明的盲婦呀?”
王泰看到女婿的臉色有異,且問得蹊蹺,便反問他說:“不錯,是個盲婦,可是,你怎么會知道呢?”
韋固證實了這件事的時候,真是驚訝極了,一時間答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然后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事,全盤說出。
王泰聽了,也感到驚訝不已。
韋固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話,并非開玩笑,他們的姻緣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婦倆更加珍惜這段婚姻,過上了恩愛的生活。
不久這件事傳到宋城,當地的人為了紀念月下老人的出現,便把南店改為“訂婚店”。
由于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結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紅繩,加以撮合的,所以,后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
八仙過海
據說有一年的三月初三,三界神仙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鐵拐李、呂洞賓、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這八位仙人應王母娘娘的邀請,赴瑤池參加蟠桃盛會。他們也難得來參加這一年一度的神仙聚會,于是開懷暢飲,個個喝得酩酊大醉。筵席散了之后,他們駕起祥云,飄飄蕩蕩來到瀛州,想借此雅興神游一番。
不一會兒,他們來到東海邊上,只見白浪濤天,一望無際。忽然,嘩啦一陣巨響,浪壑當中陷出一座金碧輝煌的瓊樓玉宇。八位仙人不禁瞠目結舌,不由自主道:“這真的比瀛州還要勝十倍,四海之內再難以尋找到這么好的地方了!”
呂洞賓帶著幾分醉意道:“早就聽說東海浩瀚無邊,果然名不虛傳,我們何不乘興遨游一番呢?”
漢鐘離連忙阻止到:“聽說東海龍王兵多將勇,又驕傲自矜。如果他不歡迎我們,豈不大煞風景!各位仙友已多貪了幾杯,萬一酒后失言,引起事端來也不好呀!”
鐵拐李不服氣地說:“我們八位都不怕惡,也不欺善,總也不能長他人志氣滅了自己威風啊!大名鼎鼎的八大神仙,還怕他鰲龍不成?這豈不成了笑話!”
眾仙聽了面面相覷,一時就還拿不定主意,不知聽誰的好。
這時鐵拐李接著道:“別說老龍長了兩支尖角,就是遍體生角,我們也能勝他幾十倍!”
漢鐘離冷笑一聲說:“仙長信口開河,夸下海口。俗話說:朋友萬言難識知己,結冤僅要片言只語,我等本重于修身養性,還是不要跟人家爭斗的好,不如快快回去吧。”
鐵拐李火冒三丈,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將龍頭虬曲的拐杖擲入驚濤駭浪之中,立刻,這拐杖就化成了一條小龍舟。鐵拐李跳上小舟,往波濤中直沖而去。
其他的幾位仙人擔心仙友遭到什么意外,就有人想跟隨而去看個究竟。第一個跟著去的是漢鐘離,他以樂鼓鳧水,緊緊地跟著鐵拐李去了。
站在一旁的張果老牽著一只瘸腿的毛驢,朝背上倒著坐了上去,然后對驢子吆喝了一聲。只見瘸驢豎起兩耳,昂首嘶叫了一聲,揚起四蹄,踩著波浪,如履平地,飛也似的也跟了上去。
年輕瀟灑的韓湘子,屏足氣,唇抿舌舔,對準笛眼,輕輕吹曲而隨。笛音直沖九天,浪濤似乎也聽懂了這樂聲一樣,醉迷迷地閃開了一條通道,韓湘子沿著這條通路,翩翩地跟了上去。
何仙姑身背姹紫嫣紅的花籃,籃里有從昆倫仙山采來的五顏六色的奇葩異草,馨香撲鼻。這東海水晶宮中的龍婆龍女、蝦妯魚娌見,就個個爭先恐后來搶奪藍采和籃里的鮮花,插在自己的鬢髻上。一霎時,宛如一簇簇五彩繽紛的花叢。那仙籃里的花取之不盡,于是龍女們用花轎抬著何仙姑進了龍宮,并熱熱鬧鬧地慶賀了一番。
手執拂塵的呂洞賓,從腰間解下黃澄澄的寶葫蘆,揭開葫蘆蓋,左右搖晃了一下,頃刻間縷縷霧靄繚繞,結成一朵絢麗的彩云,托住他的蓮花座,載著呂洞賓,飄悠悠如乘小船,也跟著去了。
曹國舅很調皮,他拿出他那油光溜溜的竹板,演奏起了民樂俚曲,吟古唱今。鱉臣龜相聽得搖頭晃腦,愜意乎乎,讓曹國舅腳踩背鱉肩,乘風破浪,飛快地跟了上去。
藍采和不緊不慢,小心翼翼、穩穩當當地放下自己那璀璨的玉板,須臾間銀光燦爛,霞光如飛弧般直照射龍宮。這霞光飛濺起驚天的駭浪,震得龍宮的樓宇瓊臺瑟瑟搖動不已。
再說正在飲酒尋歡的東海龍王,看到龍宮如此不得安寧,趕忙叫海夜叉四面去打探。不一會兒海夜叉就已打聽清楚了,原來是八大神仙醉游龍宮,正在各顯神通。
龍王聞奏,勃然大怒,不禁呲牙咧嘴大聲喝道:“八仙欺人太甚,簡直是不把我放在眼里。他們幾個不過是藝民俚夫,得了一點仙術,就來我東海如此放肆!我非得見識一下他們不可。”說罷,頭一扭,顯出了原形,張開血盆大口,躥出海面,一口銜住藍采和的那塊玉板,潛入了海底去了。那玉板凝天地之靈氣,集日月之精華,龍王拿回來之后,整個龍宮立刻光華四溢,如同收集了天上所有的日月星辰一般。
東海龍王十分高興,忙請來眾位龍族兄弟,至親密友,一起來觀賞。
而在水面上的藍采和,在丟了無價之寶后,眾仙都有點后悔莫及,都埋怨鐵拐李一意孤行,以致到了如此境地。
鐵拐李本來脾氣暴躁,看到大家對自己這樣,于是叫道:“你們不用擔心,讓我去給這東海龍王一點厲害看看,這次非得好好教訓這條老龍不可。”說罷,腳一蹬,來到了龍宮門前,他破口大罵:“老龍盜賊,我乃上界神仙鐵拐李,你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搶我仙友的玉板!快快把玉板交出來,要不,我將這東海龍宮夷為平地!”
東海龍王自顧飲酒作東,對鐵拐李狂笑道:“你這小小草芥游醫,連自己的瘸腿都還未治愈,便想來水府圣地口吐狂言,大呼小叫,惡語傷人,真是自不量力!”
鐵拐李也不再同龍王爭執,就把他那鐵拐杖狠狠地擲到了龍王的宮中,變成萬丈長的巨龍,口噴熊熊火焰,把整個龍宮燒成了一片火海。龍宮里的蝦兵蟹將見到如此陣勢,早已驚慌失措,抱頭鼠竄,四處奔逃。
這時其他各位仙友也尾隨到了,各自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殺得東海龍王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在情急之下,龍王拋出了他的避火神珠,但是也經不起八位仙人的合力一擊。
龍王知道自己再也斗不過這八大仙人,只好乖乖地把玉板捧還給了藍采和,并將八位仙人迎進龍宮,賠禮認罪。龍王尤其將鐵拐李奉為座上嘉賓,為他倒酒道歉。
鐵拐李受到如此的優待,有些洋洋自得,他看到龍王道了歉,賠了禮,還交出了玉板,就舉起拐杖變化為拂塵,蘸上少許水往四下一灑,一會兒功夫,滄海般的火焰就即刻被撲滅了。接著,呂洞賓又從寶葫蘆里倒出萬斛仙水,使得東海又重新碧波萬頃,浩渺無邊了。
第二節 道教傳說
財神
民間普遍公認的財神,一般指的是趙公元帥。趙公元帥本名叫趙朗,字公明,陜西終南山人,他與捉鬼的鐘馗是老鄉。
趙公明,原是天上十個太陽中的一個,因為他們一齊出來為非作歹,殘害百姓,于是,堯帝命令后羿把其中的九個射了下來,財神趙公明的前身就是這九個太陽中的一個。這九個太陽被射下來之后,一個個墜落在青城山中,變成了九個鬼王,其中八個是惡鬼。他們到了人間之后,繼續禍害百姓。剩下的一個,就是后來的財神趙公明,他改過自新,決定重新做人,于是托生在一個趙姓人家里,轉世為人。他長大之后,他的父母就給他取名為朗,字公明。
趙公明早些時候,一直隱居在蜀中的名山大川之中,過著閑云野鶴般的生活。他從不過問人世的是是非非,也全然忘卻了凡俗的黑白紛擾,一心只是虔誠地修身學道。一天,他云游到鶴鳴山。這鶴鳴山是一代道教天師張道陵精煉仙丹的地方。趙公明見這個地方林幽境清,山間云靄彌漫,覺得是個修煉道行的好地方,于是就在這里多盤旋了幾天。
就這樣,當趙公明在鶴鳴山逗留的時候,不期遇到了下山采藥的張道陵。張天師看到趙公明很有道貌,而且覺察出他的道行也比較圓滿了,就把他收為門徒。趙公明本來就打算在這個地方長久修行,并且他也知道,張道陵是一代道行很高的天師,就很爽快地答應了下來。
張天師收趙公明為門徒之后,就精心傳授他法術。還賜給他一只黑虎讓他騎著,并授給他一條護法鞭。這樣,趙公明就日日夜夜守護在張天師的煉丹爐邊,保護張天師安心煉丹。如此一來,張天師就能集中他的全部精力來煉制仙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