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孔子談破滿
- 學會謙虛禮貌的故事(青少年學會知理的故事)
- 蕭楓主編
- 678字
- 2021-05-31 09:41:17
一天,孔子帶著弟子子路去周代祖廟參觀,看到一個制造得很巧妙的陶器,就問看廟的人,說:“這叫什么陶器呀?”
看廟的人回答說:“這大概就是‘座右銘器’吧。”
孔子說:“我聽說過,這個被名為‘座右銘器’的陶器,裝滿水,它就翻倒,空著,它又歪在那里,只有把水裝得正好,它才立著,有這種說法嗎?”
看廟的人回答說:“是的,正像你說的那樣。”
為了弄清真相,孔子叫子路取水來試試。子路取水來試了一下,果然是那樣:裝滿水,它就歪倒在地上,空著,不裝水,它就躺在那里,立不起來,只有裝得適中,不多不少,它才直立起來。實驗完了,孔子長嘆一聲,說:“唉!哪有滿了不倒的呢!”
子路看明白了這個“座右銘器”,又問孔子說:“老師,您說要保持不倒,有辦法嗎?”
孔子回答說:“保持滿而不倒的好辦法,就是要抑制、減少水,讓它不滿,它才不倒。”
子路又問:“要怎樣抑制減少呢?”
孔子回答說:“德高望重的人,就要謙虛恭敬有禮貌;擁有大量財產的人,就要勤儉節約,不奢侈;官大俸祿愈多的人,就要愈保持有所畏懼的態度;見多識廣的人,就要保持淺薄無知的樣子,傾聽別人的意見。能這樣做,我想就可以抑制減少‘滿’的傾覆了。”
孔子以物喻人,指出抑制自滿的辦法,就是要謙虛,以禮待人。
孔子不但這樣去教育學生,而且為人師表,親自去實踐。
一次,孔子問子貢說:“你與顏回比較起來,誰好?”
子貢回答說:“我怎么敢比顏回!顏回聽到一點,就懂得十點;而我聽到一點,只能懂得兩點。”
孔子說:“不如顏回啊,我和你都不如顏回啊!”(顏回也和子貢一樣,是孔子的學生)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的這句至理名言,就是孔子謙虛精神的自我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