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歷史教學中愛國主義教育的方法
- 學生熱愛祖國教育
- 《“四特”教育系列叢書》編委會編著
- 2001字
- 2021-05-24 17:23:24
中學歷史課是一門思想性很強的文化基礎課,它對于貫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方針,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民族素質有著其他學科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學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
在中學歷史課中如何才能把愛國主義教育搞得更好,收到更大的實效呢?在此,談談筆者在歷史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培養學生的興趣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興趣是有濃厚感情色彩的。古語云:“愛屋及烏”,學生如果對教師的教學作風、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認可、敬佩,當然對他所教的學科也就容易產生興趣。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愛憎情感對學生往往也起著直接的感染和教育作用,學生會情不自禁地模仿自己所喜歡的教師的一舉一動。如果師生關系不協調,甚至達到“僵”的地步,輕者會讓學生對教師所教學科產生厭倦心理,如上課不聽講、打瞌睡等;重者則會產生逆反心理,如上課故意起哄、打鬧等,影響教學的正常進行。學生一旦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又怎么可能接受寓于史實之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呢?
(2)教學內容和方法要新穎。
①精心設計每一節新課的開頭,以引起學生對每一節課的興趣。比如教學“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九·一八’事變”一課時,可以以學生熟悉的一首歌導入新課:“同學們都會唱《松花江上》這一首歌嗎?這首歌告訴了我們什么史實?”學生回答后老師可講述“九·一八”事變經過及以此教育學生永遠也不要忘記9月18日這一天,居安思危,勿忘國恥,達到教育的目的。
②精選趣味性較強的史料為豐富教材內容服務,強化對學生的吸引力。
現行歷史教材文字一般都較呆板,鑒于此,備課時教師應盡量選取一些與教材相關的趣味性較強的史料,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比如講岳飛抗金時,可以增加一些岳飛小時候刻苦好學和岳母刺字的故事,這不僅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夠加深學生對教材的記憶,同時還可以使學生對岳飛能成為抗金英雄的原因有所了解,實際上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受到了愛國主義的熏陶。
③鄉土教材是歷史教材的重要補充,在教學中合理地加以使用也是十分重要的。
比如,講中國近代史時,可告訴學生四川曾爆發過中國歷史上的一次重要運動——保路運動,這次運動在辛亥革命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歷史地位,為辛亥革命的成功提供了有利條件。孫中山先生曾高度評價這次運動:“若沒有四川保路同志會的起義,武昌革命或者要遲一年半載的。”還可告訴學生,現代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也出生在四川,如鄧小平、朱德、郭沫若、陳毅、趙一曼、張思德等。這樣一來,不僅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加深了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增強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和自豪感,大大縮短了學生與歷史的距離。
應當講求方法
(1)突出英雄事跡。講述我國杰出民族英雄、愛國志士的事跡,并挖掘其愛國思想的源泉,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方法。
我國幾千年的歷史,涌現出了無數英雄人物和愛國志士,在講述過程中,教師不但要用生動的人物形象、富于感情的語言將他們愛國家、愛民族的事跡加以描述,還應盡量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發掘他們的愛國主義思想來教育學生。
對杰出的歷史人物、民族英雄的佳作詩句稍加分析,便能窺見他們的內心世界。比如講述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的李大釗時,不僅要講述他的事跡,而且還可引用他的文章來說明。李大釗1919年11月9日在《新生活》雜志上發表的短文《犧牲》中有這樣一段話:“人生的目的在于發展自己的生命,可是也有為發展生命必須犧牲自己生命的時候。因為平凡的發展有時不如壯烈地犧牲,絕美的風景多在奇險的山川,絕壯的音樂多是悲涼的韻調,高尚的生活在壯烈地犧牲中。”李大釗實踐了這條人生之途。正是他的高尚人格所實踐的人生之路,吸引了億萬人民去拼搏,才贏得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這樣,就能使學生樹立起熱愛共產黨、熱愛祖國、為中華之崛起而獻身的思想感情。
(2)運用比較和對比法。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有效的方法。
比較法是教學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就歷史教學而言,比較就是將歷史上有關聯的同屬性的歷史事件加以對照,從而使學生在大腦中留下鮮明而深刻的印象,進而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如講到《馬關條約》時,就可以同《南京條約》比較,從中找出各自的特點,使學生從內容的比較中明確中英《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則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在比較中讓學生們進一步認識到了落后就會挨打,從而更加努力地學好本領,為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富強而打下堅實基礎。
(3)教學手段方法形象直觀。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歷史是已經過去的人類社會的全部活動,很難再現,這就要求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進行聯想,從而讓學生較全面地掌握歷史知識,受到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中可利用歷史地圖、歷史照片、課本插圖、幻燈、實地參觀等,讓學生邊聽邊看圖,這種方法形象直觀,身臨其境,效果甚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