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約克鎮戰役
- 世界名人傳記(少年版):英雄與偉人
- 馮化平編著
- 6410字
- 2021-05-31 09:43:18
1780年7月,在久經沙場的著名將領羅尚博的統率下,一支6000人的法軍協同艦隊一道駛抵北美。1781年5月,另一支強大的法國艦隊在最負盛名的海軍上將德格拉塞的率領下開到了北美海岸。美國人民的戰斗力量空前地壯大。
1780年下半年至1781年上半年,美軍在戰場上取得的勝利以及法國遠征軍的到來,大大增強了美軍的實力,同時也鼓舞了美國人民取勝的信心,使戰場上的力量對比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進行戰略決戰的形勢已經成熟。
一個時期以來,華盛頓一直在反復思考這次戰略決戰的地點。經過深思熟慮和認真協商,他主張把戰略決戰的地點定在紐約。他認為:紐約是美國屈指可數的大都市,又是英軍主力部隊的駐扎地,而且非常適合進行陸海軍協同作戰。只要法國海軍和陸軍駛抵紐約,美法聯軍協同作戰,水陸夾擊,就能穩操勝券,從而畢其功于一役,結束整個北美的戰事。但他也知道,事態的發展往往不能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此他主張,如果在紐約決戰的構想不能實現,也可以在南方的某個城市尋找戰機。
1781年5月下旬,華盛頓與羅尚博在瑟斯菲爾德舉行軍事會議。會上,華盛頓正式向法方提出了這一戰略構想,并要求美法聯軍盡早在紐約附近集結,完成對紐約的合圍。事后不久,華盛頓又寫信給法軍艦隊司令德格拉塞將軍,要求他向紐約灣方向挺進,以便協同作戰。
但是,法軍主將羅尚博在選擇決戰地點問題上卻顯得疑神疑鬼,舉棋不定。其原因之一是:他必須首先考慮法軍的利益。他認為,法國艦隊如果駛入紐約灣水域,很可能會與英主力艦隊相遇,即使不被打敗,也會損失慘重,這對于法軍來講是得不償失的。原因之二是他對美軍的作戰能力持懷疑態度,因此對美法聯軍能否吃掉紐約地區的英軍主力感到心中無底。出于上述考慮,羅尚博認為紐約并不是一個理想的決戰場所。他主張:應該把攻擊的矛頭指向南方的弗吉尼亞,在那里,英軍的海軍力量很有限,康沃利斯的陸軍也比紐約地區克林頓爵士的部隊薄弱得多,因此,聯合作戰取勝的把握要更大一些。
羅尚博生性多疑,他主觀認為華盛頓行事不夠謹慎,同時也認為他固執,難以說服。因此,他表面上贊同也簽了字,暗中卻讓陸海軍開往弗吉尼亞。
但是,羅尚博的這一部署被華盛頓覺察到了,他立即向羅尚博提出質問,對此,羅尚博回答道:部隊此行的目的是要到哈得孫河畔與美軍會師。羅尚博的意圖十分明確: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搪塞華盛頓,另一方面則可以使法軍到達距切薩皮克灣不遠的地方,以最終實現他的戰略意圖。羅尚博真是一個城府頗深的沙場老將。
確切的消息終于在8月中旬傳到了華盛頓的耳中:德格拉塞將軍率領的法國艦隊和法軍部隊將于9月3日到達北美,但他們并不是駛向紐約,而是直抵切薩皮克海灣。
此時,華盛頓心中有一種受到欺騙和愚弄的感覺,他對羅尚博的狡詐伎倆感到憤怒,同時,更為美利堅民族的命運而憂心如焚。但是,這已經不是爭吵的時候了。華盛頓十分清楚,如果沒有法軍的大力配合,特別是法國海軍的有效援助,美軍將一事無成。于是,他決定按原計劃的第二步行動,選擇弗吉尼亞的約克鎮為決戰的戰場,因為他已經從拉法耶特那里得到了確切的情報,康沃利斯的軍隊此時正駐守在這里。
但華盛頓心里仍然很不踏實。他知道,這一戰略計劃目前仍存在一些明顯的漏洞,保障戰役順利實施的某些必要因素尚在未定之中。比如,由于可能受到氣候惡劣和英國艦隊海上攔截等情況的影響,德格拉塞的艦隊不一定能準時開赴預定海區。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整個作戰計劃只能是一紙空文。另外,法軍的重炮遠在紐波特地區,從陸路無法把它們運抵弗吉尼亞,而從海路運輸又要冒巨大的風險。最為重要的是,美法主力部隊目前大多駐扎在距約克鎮很遠的地方,讓這樣一支龐大的軍隊向弗吉尼亞方向行進,很容易使英軍看清楚聯軍的戰略意圖而實行戰略轉移,這將會使聯軍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化為泡影。
華盛頓考慮再三,于是寫信給羅尚博和德格拉塞將軍,要求此行應謹慎務必按指定時間到達指定地點,則勝無疑。
考慮到很可能這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性戰役,而且南下途中美軍必須隱蔽巧妙、靈活機動地行進,以避免使英軍掌握美軍的戰略進攻方向,華盛頓決定親自率軍出征。
南進行動是在絕對保密的狀態下進行的,絕大多數美軍官兵都不知道此行的目的地到底在哪里,而華盛頓仍一再揚言要去攻打紐約。為此,他制造了許多假象,在樂新澤西起爐火土建營地,偽造機密文件,清理通往紐約的通道等等。與此同時,華盛頓則悄悄地率軍出發,于8月19日抵達金斯渡口。20日,全軍順利渡過哈得孫河,而后兵分幾路迅速南下。羅尚博也于同一時期率領法軍撤離營地,取道白原、北堡、克倫龐德和石角等地,向南挺進。
華盛頓的巧妙部署果然收到了奇效,在美法聯軍南進的過程中,英軍始終被蒙在鼓里。由于懼怕聯軍對紐約發動進攻,克林頓爵士的英軍主力部隊不僅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且還向康沃利斯求援,使康沃利斯派出2000人前來紐約助戰。而康沃利斯的這一舉動則使他徹底放棄了征服弗吉尼亞的計劃,把幾乎所有部隊都撤入了約克鎮。這樣一來,他們便落入了華盛頓早已設好的陷阱中。
9月1日,德格拉塞將軍率法國艦隊駛抵切薩皮克灣,封鎖了約克河的出海口。幾天過后,英國匆匆調集兵馬在海灣作戰,由于法軍作了充分準備,再加上風向優勢,結果打得英軍大敗。這一海戰的勝利使聯軍掌握了約克鎮地區的制海權,為未來的決戰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9月5日,美法軍隊在特拉華河畔的切斯特勝利會師,從這里到切薩皮克灣只有很短的一段路途。同時,一支法國分艦隊沖破了英軍的重重封鎖,從紐波特開到切薩皮克灣,為法軍運來了重炮和大量物資裝備。
直到此時,英軍才大夢初醒,意識到華盛頓的戰略進攻方向在約克鎮。康沃利斯如坐針氈,他知道自己的處境十分不妙,企圖立即撤退到卡羅來納去,但為時已晚。在海上,法國艦隊已牢牢控制了約克河河口和切薩皮克灣的制海權。在陸地上,美法聯軍大軍壓境,通往各個方向的通道已全部被封閉,此時的英軍真可謂上天無路,入地無門。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康沃利斯只好把軍隊全部撤至約克鎮地區,堅守不出。
情急之中,英軍又一次暴露了它兇殘野蠻的真實面目。為解約克鎮之圍,救助處于絕境的康沃利斯部隊,黔驢技窮的克林頓爵士使出了最卑鄙的一著:命令叛將阿諾德出兵東征,對康涅狄格州進行殘酷血腥的蹂躪,以期轉移華盛頓的視線。
9月6日,阿諾德率5000人馬(其中大多數是美國的效忠派分子和黑森雇傭軍)乘軍艦直奔康涅狄格的海港城市新倫敦而來。面對強敵突襲,守城軍隊和民兵毫無懼色,奮起頑強抵抗,打死打傷大量敵軍。后因寡不敵眾,城防要塞終被攻破。
入城后,喪心病狂的英軍野蠻地屠殺已經放下武器的戰俘,并對城市和平居民進行血腥的報復,把這座美麗繁華的海濱城市付之一炬,使之化作一片灰燼。隨后,這群烏合之眾又繼續沿海岸線大肆蹂躪。在這場空前的浩劫中,阿諾德及其手下的效忠派分子扮演了極其丑惡的角色。他們懷著對自己同胞的刻骨仇恨,在康涅狄格廣大地區窮兇極惡地燒殺搶劫,奸淫擄掠,干盡了令人發指的壞事。
康涅狄格,阿諾德曾出生在這里,也是他的故鄉。昔日為之驕傲的人們變得異常地憤怒,但這一切都未改變華盛頓的總的作戰計劃。
在向約克鎮進軍的途中,華盛頓回到了闊別6年之久的弗農山莊。在這里,他幸福地見到了夫人瑪莎、繼子和3個在戰爭中出生的孫兒,三世同堂,其樂融融。望著纏繞在膝旁的3個稚嫩活潑的小家伙,華盛頓似乎忘卻了人世間的一切紛爭和煩惱,一種超凡脫俗、重返田園的理想不禁油然而生。第二天,羅尚博、德夏特呂等聯軍高級將領相繼來到這里,大家縱情宴飲,歡聚一堂,沉寂了6年多的弗農山莊又一次高朋滿座,充滿了歡聲笑語。
雖然家鄉和田園生活對華盛頓充滿了不可抗拒的誘惑力,但此次返鄉他只小住了兩天,便匆匆踏上了征程。6年前的那一天,他為了民族的命運毅然拋家舍業,投入到一場撲朔迷離、前途未卜的革命風暴之中。6年后的今天,他再一次告別家園,此時他已胸有成竹,志在必得,他要為勝利地結束這場偉大的戰爭而進行最后的搏擊。
約克鎮位于約克河河口地帶南岸的一個突出部位上,它的東面是切薩皮克灣,西面距威廉斯堡不遠。為了加強該城的防務,康沃利斯突擊修筑了一大批棱形堡和炮兵陣地,把所有兵力5000余人全部集中起來,配置在城內外的防御工事之中,并在城防工事的外圍修筑了縱橫交錯的壕溝和密集的鹿砦,真可謂關隘險要,固若金湯。但此時,他們所面臨的對手已經今非昔比。為了打好這一仗,美法聯軍做了精心的準備,共集中了1.8萬多名戰斗人員和數百門火炮,海面還有一支龐大的法軍艦隊日夜游弋,隨時可以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援,聯軍的攻堅力量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華盛頓看圍殲約克鎮之敵時機成熟,為了防止英艦援軍到來,他決定馬上作戰。
9月17~18日,華盛頓與法軍主要將領羅尚博、德格拉塞等人舉行軍事會議,制定聯合作戰計劃。經過充分的討論和協商,會議最后決定:由美軍組成戰線的右翼,法軍組成左翼,于9月28日清晨向約克鎮進發。
隨后,聯軍指揮機構又制定了具體的作戰方案。鑒于約克鎮地域狹小、敵人兵力密集等具體情況,羅尚博建議:此次戰役應充分發揮聯軍炮火力量強大這一優勢,用猛烈炮火重創恫嚇敵軍,以迫其投降。這一建議得到了采納。根據最后確定的作戰方案,整個戰役大致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步是挖掘一道平行塹壕。這道塹壕長約2英里,入口處要設在敵人炮火射程之外,以便部隊能安全進入。當塹壕挖到預定位置后,便修建潛伏的炮兵陣地,聯軍炮兵從這里猛烈轟擊,直至摧毀敵人的要塞和炮兵陣地為止。此后,戰役轉入第二階段:挖掘第二道平行塹壕。這道塹壕應直抵敵人防線,在這里設置炮位,以使敵人的營地完全暴露在聯軍的火力范圍之內。羅尚博認為:如不發生意外,憑借聯軍炮火的力量足以摧毀英軍的戰斗力,使其繳械投降,否則便予以痛殲。
9月28日清晨,美法聯軍從四面開始向約克鎮進逼,包圍圈日益縮小。在聯軍的強大壓力下,康沃利斯被迫放棄了城市外圍的陣地,把軍隊全部撤入城內。到10月1日,聯軍已經完成了包圍,對英軍形成了關門打狗之勢。
10月6日夜晚,聯軍開始挖掘第一道平行塹壕。在林肯將軍的親自指揮下,廣大聯軍將士夜以繼日地工作。結果只用了3天時間,第一道平行塹壕和3個炮兵陣地就全部竣工了。
10月9日下午5點鐘,華盛頓作為總司令被邀請去點燃總攻擊的第一炮。那是一門新型的法式大炮,黃銅色的炮身被擦得锃明瓦亮,一塵不染,長長的炮筒上還掛著五顏六色的美麗彩帶。華盛頓饒有興趣地把導火線引入炮膛,并目睹了炮彈準確地在英軍塞墻上爆炸的情景。剎那間,聯軍數百門火炮同時發出了震耳欲聾的吼聲,炮彈像雨點般鋪天蓋地飛向敵人的城防工事,使小小的約克鎮籠罩在濃濃的煙幕和火海之中。
這場炮擊整整持續了3天,給敵人造成了難以想象的損失。敵軍的塞墻成片地倒塌,大片陣地和工事被夷為平地,許多彈藥庫被摧毀,火炮和車輛被炸成一堆堆廢物,英艦“夏隆”號和3艘大型運輸船也被擊毀,并燃起熊熊大火。望著那沖天的硝煙和火光,華盛頓不禁興奮地感嘆道:“上帝保佑,美國人民此戰必勝!”
在這場戰役中,弗吉尼亞人民表現出了高尚的愛國精神和參戰熱情。他們不僅積極捐錢捐物,參加修筑工事,幫助運輸物資裝備,而且還忍受了巨大的物質損失和人員犧牲。弗吉尼亞州州長納爾遜先生是一位極富獻身精神的愛國者,自這場戰役開始籌劃以來,他派出了大批民兵前來助戰,并號召全州人民為戰爭作奉獻,他本人更是身體力行。為了給美軍提供軍費,他以個人財產作為擔保,籌得了一大筆貸款。炮擊開始后,當炮兵指揮官問他轟擊約克鎮的哪一部分最為有效時,他毫不猶豫地指著一座高地上的建筑物說:“那是敵人的指揮部,應該集中火力轟擊。”結果這座建筑被徹底摧毀了。事后人們才知道,這正是納爾遜先生本人的住宅。為了贏得這場關鍵性的戰役,不論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弗吉尼亞人民也在所不惜。
第一道平行塹壕完成使命之后,11日夜晚,聯軍開始挖掘第二道平行塹壕。起初,工程進展十分順利,但不久便滯緩下來,原因是英軍在前方修筑了兩座棱形堡壘,不斷用猛烈的火力從側翼襲擊筑壕士兵。華盛頓命令:立即消滅這兩個攔路虎!
14日夜晚,聯軍兵分兩路向兩座堡壘發起了猛攻。左翼美軍在漢密爾頓上校的率領下乘夜色悄悄潛入敵陣,用刺刀和槍托與敵人展開了激烈的肉搏戰,一槍未放便攻克了這座堡壘,美軍僅犧牲9人。右翼的法軍部隊在拉法耶特的率領下同時出擊,打得頗有章法。先由工兵排除鹿砦,掃清通道,而后部隊迅速出擊,在稍晚些時候也拿下了敵人的堡壘。
敵人的攔截火力被排除之后,筑壕工作的進度便大大加快了。15日夜晚,聯軍已在壕中架起了大炮,約克鎮的敵軍陣地完全暴露在聯軍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內,康沃利斯已經陷入了絕境。
但是,英軍是不會輕易放下武器的,康沃利斯使出了渾身解數,作困獸之斗。他認為,聯軍第二道塹壕中的炮兵陣地對他是最致命的威脅,于是命令部隊襲擊并奪取聯軍大炮。16日凌晨,艾伯克龍比中校率領350名突擊隊員對聯軍最前面的兩個炮兵陣地進行了突然襲擊,并一度取得了成功,搶占了炮位,塞住了幾門大炮的火門。但聯軍很快就發動了反擊,將英軍逐走,炮位又重新回到聯軍手中。這天晚上,聯軍的平行塹壕和炮兵陣地已全部落成,準備對敵人實施毀滅性的打擊。
康沃利斯不甘坐以待斃,于是使出最后一招:三十六計,走為上策。他決定讓傷病員留下來投降,主力部隊在夜間乘船到達格洛斯特角,偷襲德舒瓦齊兵營,奪路向內地逃竄。
在16日午夜,康沃利斯開始實施他的撤退計劃。誰想部隊在渡河途中突然遇到了暴風雨,河面上狂風驟起,濁浪排空,船只無法行駛,撤退計劃只得放棄,康沃利斯的最后一線希望也破滅了。聯軍隨即對英軍實施猛烈的炮擊,約克鎮的城防工事頓時變成一片火海,英軍傷亡慘重,士氣跌落到了最低點。
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康沃利斯終于在10月17日,即4年前柏高英在薩拉托加投降的同一天,給華盛頓送去一封信,要求雙方休戰,談判投降條件。
經過談判,約克鎮地區的英軍宣布無條件投降。投降儀式定于10月19日在約克鎮中心廣場舉行。應華盛頓的要求,投降儀式完全按照查爾斯頓戰役失利時美軍所享受的“禮遇”進行,并由當時的美軍司令林肯將軍接受英軍的投降,以示雪恥。
19日中午時分,美法聯軍在廣場上排出整齊的隊列,華盛頓身著莊重筆挺的軍服,在羅尚博等高級將領和參謀人員的陪同下騎馬站在隊列的前方,他們的兩側是數十面迎風招展的彩旗,軍樂隊高奏雄壯的進行曲和歡快的《揚基小調》。下午2時左右,英軍將士們拖著沉重緩慢的步伐來到廣場。康沃利斯害怕受到羞辱托病未出,由奧哈拉將軍代他向指定的受降將軍林肯交出了指揮刀。隨后,英軍士兵走向指定地點,交出武器裝備。
目睹此情此景,華盛頓感慨萬千,他不禁回憶起幾年來艱苦戰斗的歲月和身邊倒下去的無數戰友。美國人民流了多少鮮血,才換來今天的成功。他在當天寫給國會議長的一封信中指出:“此次戰役中聯軍將士的英勇戰斗,是促成這一偉大勝利的主要原因。即使我最樂觀的估計,也未料到勝利會出現得如此早。戰役開始時,全軍充滿你追我趕、力爭勝利的激情,使我不勝欣慰和滿意,也使我對即將取得的勝利充滿信心!”
第二天,華盛頓向全軍發出一道命令,高度贊揚了聯軍將士們在約克鎮戰役中創下的英雄業績,對有突出貢獻者進行了嘉獎。同時還宣布,赦免軍中所有被拘禁的人,并舉行隆重的感恩儀式,以感謝上帝對美利堅民族的賜福。
約克鎮戰役是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中取得的最輝煌的一次勝利。經戰后清點,聯軍共俘敵8000余人,其中包括海軍人員840人,繳獲大炮250門,各式武器上萬件以及若干艘艦船。這次戰役是美法聯軍在戰略反攻階段取得的一次決定性勝利,它意味著英軍主力在北美戰場上已開始全面瓦解。自此以后,英軍一蹶不振,幾乎停止了重大的軍事行動。
雖然從戰爭史的角度來說,這次戰役的規模并不算大,但它卻足以使英國相信,用軍事手段是無法征服一個團結起來反抗他們的民族的。而美國人民卻歡欣鼓舞,因為他們已經從中看到了獨立戰爭勝利結束的曙光,人們載歌載舞,喜氣洋洋,全國上下呈現出一派節日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