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航空航天科學知識(青少年科普知識閱讀手冊)
- 張娟主編
- 6852字
- 2021-05-25 16:29:15
A-10攻擊機
A-10系美國制造,該攻擊機的外形與常見的戰斗機不同,它有兩臺裝在后機身側上方的渦輪風扇發動機,兩個很大的垂直尾翼,外形很容易與其他飛機區別開來。
A-10的速度較慢,與一般的螺旋槳飛機相當,這是由其擔負的作戰任務所決定的。因為對地攻擊作戰不需要太大的速度,亞音速飛行更有利于提高命中精度。當然,速度低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是生存能力差。但設計者已為它采取了保護措施。A-10的主要部位和飛行員座艙周圍都裝上了鈦合金保護裝甲,厚度從127毫米到381毫米不等,裝甲內還有多層尼龍防碎片襯墊,可以抗住23毫米口徑高炮的打擊。A-10不像別的飛機那樣對跑道的要求很苛刻,它可以在一些簡易的機場上起飛、降落。其全身共有11個武器掛架,可掛炸彈、導彈等武器。在它的機頭下方還裝有1門30毫米的七管速射機炮。這門炮使用的貧鈾穿甲彈威力特別強,一般的坦克裝甲都休想抵御得了。
A-10攻擊機的威力在海灣戰爭中得到了證實。戰爭期間,美軍共使用A-10飛機136架,出動8077架次,且執行的都是最危險的任務。據統計,A-10攻擊機在4天的支援地面作戰中,共摧毀伊軍坦克987輛、火炮926門、裝甲車1355輛。戰后,A-10因其出眾的反坦克能力,被譽為“坦克的克星”。
AS565“黑豹”直升機
AS565“黑豹”直升機是歐洲直升機法國公司生產的軍用型直升機。主要型別有:武裝型、反坦克型、高速運輸型、反艦反潛型。該原型機于1987年9月15日創造了2項直升機世界紀錄:載重2774噸,2.54秒爬升3000米;6.14秒爬升6000米。武器裝備有:機身兩側的外掛架各攜帶1個22枚68毫米火箭彈及1個19枚70毫米火箭彈的發射裝置,可執行3小時的近距離支援任務。該直升機可以執行海岸巡邏、監視、搜索和救援、緝毒、部隊運輸等任務。
AH-64A“阿帕奇”直升機
“阿帕奇”攻擊直升機具有20世紀80年代的先進技術水平,是當今世界上技術最先進、火力最強、防護力最好、價格最昂貴的直升機,主要用于反坦克。
早在1972年11月,美國陸軍提出了一個“先進攻擊直升機計劃”,要求研制一種具有突出反坦克能力的全天候攻擊直升機。這個計劃提出后,經過90天的方案競爭,美國陸軍于1973年6月選中了貝爾直升機公司和休斯直升機公司的方案,并要求兩家公司拜研制兩架試飛原型機和一架地面試驗機。1976年12月,美國陸軍對兩家公司的直升機進行了對比試飛,最后選中了休斯直升機公司的YAH-64。1977年1月,休斯直升機公司開始了為期59個月的第二階段研制工作,主要內容是:再造3架YAH-64試驗原理樣譏;繼續對機體進行研究與改進;進一步對機載電子—光學設備、火控系統、導航電子設備等作飛行試驗;選定目標截獲和識別瞄準具及駕駛員夜視傳感器。第二階段的工作到1981年結束,累計飛行3000個小時。該機于1981年12月開始正式投產,陸軍航空兵編號為AH-64,取名“阿帕奇”。單機售價為826萬美元。
AH-64A“阿帕奇”直升機短翼下有4個外掛點,可掛16枚激光制導的“海爾法”反坦克導彈,射程達7000米;還可攜帶口徑30毫米的反坦克炮和800發炮彈,射程為2500米。如選裝70毫米火箭彈,每個懸掛點可掛載1個19枚聯裝火箭發射器或8枚“陶”式反坦克導彈。該機不僅具有強大的火力、很高的飛行性能和戰場生存能力,而且可在晝夜復雜的氣象條件下遠距離搜索、識別和攻擊目標。
AH-64“阿帕奇”直升機能抗住12.7毫米槍彈的打擊,而且它機身上95%的表面任何一個部位被1發23毫米爆破彈擊中后,仍能飛行30分鐘?!鞍⑴疗妗敝鄙龣C采用4槳葉全鉸接式旋翼系統,機身為傳統的“半硬殼式蒙皮—隔框—長衍”結構,裝有2臺功率為1265千瓦(1719馬力)的渦輪軸發動機,機身長15.54米,機高3.52米,最大速度293千米/小時,最大航程482千米,續航時間1小時50分。
AH-64“阿帕奇”式直升機的強大威力
1991年10月6日,除第101空中突擊師全部到達沙特外,駐歐洲的裝備AH-64“阿帕奇”式直升機的第12航空旅也同時抵達。到10月初,美軍在海灣的防御部署已基本完成,擁有固定翼攻擊機和AH-64“阿帕奇”直升機的海軍第3陸戰隊航空聯隊,已經既可支援地面部隊作戰,又可用戰斗機幫助保持重要海岸地區的空中優勢了。
1991年10月24日7時,第101空中突擊師在第18空降軍第18航空旅的支援下,以AH-64“阿帕奇”和AH-1“眼鏡蛇”直升機作掩護,出動了60架UH-60“黑鷹”運輸直升機和40架CH-47“支奴干”運輸直升機,開始運載第1旅出擊。
第一批搭載直升機的500名士兵從“坎貝爾”旅的戰術集結地域乘直升機起飛。漫天遍野的直升機就像是一群大黃蜂,嗡嗡叫著快速向沙漠深處飛去。它們排成6路縱隊,在天空中形成6條黑色的走廊,遠遠看去,場面極為壯觀。
AH-64“阿帕奇”武裝直升機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面,它上面裝有威力很大的反坦克導彈,以距地15米的高度低空飛行。而擔任運輸任務的直升機,則有的上面裝載著士兵,有的下面吊裝著大炮或運輸車輛。它們整齊有序的飛行,就像是在國內進行一次規模宏大的閱兵式。
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
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是一種反坦克直升機,其主要任務是在白天、夜間以及惡劣氣候條件下,提供近距離火力支援和協調火力支援。另外,這種直升機還可以為突擊運輸直升機執行武裝護航、指示目標、反裝甲作戰、反直升機作戰、對付有威脅的固定翼飛機、偵察等任務。
AH-1“眼鏡蛇”直升機自20世紀60年代中期誕生以來,已經發展成了一種系列化的武裝直升機家族。在海灣戰爭期間,美軍在海灣戰場上共部署近百架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其中有AH-1W“超眼鏡蛇”、AH-1J“海眼鏡蛇”、AH-1T“改進的海眼鏡蛇”和AH-1F。這種直升機的飛行速度較快,續航時間較長,尤其是它的反裝甲武器,更使其成為對付坦克、裝甲車的有力殺手,AH-1“眼鏡蛇”武裝直升機上裝備有“獄火”和“陶”式反坦克導彈、“響尾蛇”空對空導彈、70毫米和127毫米火箭及20毫米機關炮。
AH-1W“超眼鏡蛇”
AH-1W“超眼鏡蛇”是貝爾直升機公司于1980年在AH-1T“改進的海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出的一種最新型武裝直升機。AH-1W可執行反坦克、護航、多種火力支援、武裝突擊、目標搜索和目標識別等多種任務,是一種具有耐高溫高原性能、全天候晝夜作戰能力和一定的空戰、自衛能力的直升機。該機裝有2臺功率為1211千瓦(1648馬力)的渦輪軸式發動機,機身長13.87米,機高4.32米,巡航速度282千米/小時,實用升限4270米,航程600千米。除裝有先進的電子設備外,還要攜帶多種武器系統。其武器裝備除1門20毫米3管機炮外,短翼下的4個外掛點還可掛載8枚“海爾法”或8枚“陶”式導彈,2枚“響尾蛇”或“響尾蛇反輻射”導彈。
AH-1J“海眼鏡蛇”
AH-1J“海眼鏡蛇”是這個家族中較老的一名成員,是AH-1G的改進型,最初是為海軍陸戰隊研制的,本來它已經轉入了后備役,但由于戰爭期間地中海和太平洋地區不斷地要求緊急支援,美國海軍陸戰隊不得不再次啟用兩個后備役AH-1J“海眼鏡蛇”飛行中隊以補充并加強西南亞的AH-1W直升機部隊的力量。在美軍向海灣地區部署軍隊時,共部署了24架后備役的AH-1J“海眼鏡蛇”。雖然這種已經服役20多年的“眼鏡蛇”不具備反裝甲或防空作戰能力,但它卻可為直升機突擊作戰提供戰斗護航和武裝偵察,美國海軍陸戰隊共裝備過67架。該機與AH-1G的區別是裝有2臺組合式渦輪軸式發動機,單臺功率為1341千瓦(1825馬力),另外,該機還裝有海上電子系統和設備。該機的機身長13.59米,機高4.15米,最大速度333千米/小時,航程620千米,其武器為1門20毫米3管機炮,短翼下的4個外掛點可掛70毫米火箭發射器或機槍吊艙。
AH-1T“海眼鏡蛇”
AH-1T“改進的海眼鏡蛇”是為美國海軍陸戰隊研制的AH-1J雙發型的改進型。它的特征是:加長了的機身采用貝爾214的動部件,及加大了功率的T400-WV-402渦輪軸發動機和能傳遞全部額定功率的傳動裝置。發動機的單臺功率為1468千瓦(1997馬力),機身長14.68米,機高4.32米,最大速度277千米/小時,航程574千米。這種武裝直升機共生產了57架,其中的42架后來改裝成了AH-1W“超眼鏡蛇”。該機的機炮與AH-1J相同,但它短翼下的外掛點可掛裝70毫米火箭彈發射器或“油—汽”爆炸武器、曳光彈投放器、榴彈投擲器和帶降落傘的曳光彈,此外,還可選裝“陶”式或“海爾法”空對地導彈。
伊軍進攻海吉夫的戰斗打響后,AH-1T“眼鏡蛇”武裝直升機給進攻中的伊軍坦克造成了重大傷亡,將伊拉克部隊趕回到了科威特。
AH-1F武裝直升機
AH-1F武裝直升機是AH-1S“休伊眼鏡蛇”的完全改進型。AH-1S“休伊眼鏡蛇”是貝爾直升機公司根據美國陸軍1975年提出的直升機現代化計劃,在AH-1G/Q“休伊眼鏡蛇”基礎上加以改進,裝有“陶”式反坦克導彈,換裝大功率發動機等后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專用武裝直升機。該機的改進項目較多,除原先幾種改進型的改進項目外,還增裝了新的火控分系統(包括激光測距和跟蹤器、彈道計算機、低速傳感器、平視儀)、大氣數據系統、多普勒導航系統、敵我識別應答器、紅外干擾機、熱金屬和發動機火舌紅外抑制器、閉合回路加油系統、新的保密話音通信裝置及新復合材料槳葉。此外,AH-1S還采用了多種隱身技術,其座艙為7塊平板,降低了光的反射。
A-6“入侵者”攻擊機
美國A-6“入侵者”攻擊機是并列雙座、雙發的高亞音速艦載攻擊機,擅長低空和夜間攻擊,1963年開始服役。機長16.69米,機高4.93米,翼展16.15米(機翼折疊后為7.72米);空重12132千克,最大起飛重量28.58噸;機內載油量7.23噸,外掛燃油4558千克;海平面平飛速度1037千米/小時,巡航速度763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2925米,最大爬升率39米/秒;航程1627千米;有5個外掛架,每個掛1633千克,最大外掛載荷8165千克,可裝載28顆226.8千克炸彈或3顆907千克炸彈和2個1135升副油箱,還可攜帶“響尾蛇”空對空導彈進行自衛,因而俯沖攻擊目標的破壞能力很強;裝有2臺發動機,單臺推力41.4千牛;裝備有多功能導航和攻擊雷達、導航和攻擊計算機,攻擊效果攝像機、慣性和多普勒導航設備、多功能顯示器、前視紅外裝置、激光照示器及一整套通信系統和儀表。A-6“入侵者”攻擊機具有水平攻擊,俯沖攻擊、躍升攻擊、上仰攻擊和甩損攻擊等多種攻擊方式。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有48架A-6E和30架EA-6B參戰。
A-7“海盜”攻擊機
A-7是美國凌·特姆科·沃特公司研制的亞音速攻擊機。首批A-7攻擊機1968年開始交付使用,共生產459架,是美國海軍和空軍都在使用的攻擊機。該機主要執行輕型攻擊、近距支援和阻擊等戰術任務。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主要遂行淺近遮斷攻擊任務。機長14.06米,機高4.9米,翼展11.8米,外翼折疊后為7.24米;空重8.68噸,最大起飛重量19.05噸;最大平飛速度1100千米/小時,巡航速度769~855千米/小時;實用升限14780米,活動半徑約600~900千米;裝有2門20毫米航炮、1門20毫米6管炮,機外有8個掛架,可選掛導彈、電視和激光制導炸彈、普通炸彈、火箭彈等,最大載彈量為8346千克;電子設備有1臺導航/武器投放電子計算機、多普勒雷達及顯示器等。
A-7攻擊機有A、B、C、D、E、H、K等型號。其中A-7E是海軍艦載攻擊機的主要改型,裝有紅外線探測器和平視裝置,提高了夜間活動能力。它的進氣口位于機頭雷達下方,后掠式機翼有明顯的下反角,水平尾翼上端切去一角,以減小機高,便于在航空母艦上停放。
A-12隱身艦載攻擊機
美國A-12隱身艦載攻擊機又稱“復仇者”2型,采用三角機翼外形,尾翼呈直線形狀,沒有垂直尾翼,僅為F/A-18雷達反射截面積的20%;機長11.58米,翼展約20.2米,雙翼可折疊到10.5米;起飛重量50噸;采用了先進的數字式航空電子設備和先進的發動機;可攜帶12噸有效負載飛行1500海里;它可攜帶激光制導導彈、高速反輻射導彈、“魚叉”反艦導彈、“小?!笨諏Φ貙棥ⅰ翱焖俅驌簟彼缀汀安妒帧狈礉擊~雷等;可以打擊地面目標和海上艦只,摧毀岸上活動目標,完成布設水雷、反潛、反空襲作戰、海上偵察、電子干擾及其他多種任務。A-12能否裝備航空母艦,并取代A-6,目前仍是個未知數。
岸艦導彈
岸艦導彈是從岸上發射攻擊水面艦船的導彈,又稱岸防導彈,是海軍岸防兵的主要武器之一。岸艦導彈由彈體、戰斗部、動力裝置和制導裝置等組成。它與地面指揮控制、探測跟蹤、發射系統等構成岸艦導彈武器系統。岸艦導彈配置在沿海重要地段上,通常分為固定式岸艦導彈和機動式岸艦導彈兩種。前者配置在堅固的永備工事內,采用固定發射,有固定的射擊區域,陣地分散隱蔽,生存能力較強,能連續作戰;后者由車輛裝載,可機動發射。其射程為數十至數百千米,飛行速度多為高亞音速。與海岸炮相比,岸艦導彈射程較遠,命中精度較高,破壞威力較大。
“阿波羅”登月工程
阿波羅載人登月工程是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組織實施的載人登月工程,或稱“阿波羅計劃”。
“阿波羅”登月工程曾經有過三個登月方案,美國宇航局專家對它們進行了反復論證。第一種是用大型火箭直接把飛船發射至月球軌道的“直接登月法”;第二種是飛船分段送入地球軌道,再逐一對接后飛向月球的“地球軌道交會法”;第三種是將飛船送入地球軌道,并推向月球的“月球軌道交會法”。
第一種方案,所需技術簡單方便,容易控制,但需昂貴復雜的特大功率火箭。
第二種方案,雖分段發射不需大型火箭,但總發射費用并不低,而且交會次數過多,不易控制。
第三種方案為宇航局工程師約翰·霍博特所提出。霍博特的設想為,用大型火箭把載有3名宇航員的飛船送入地球軌道,當火箭脫離后,讓飛船依靠慣性飛入月球軌道。進入月軌后,2名宇航員進入登月艙,然后登月艙脫離飛船指令艙。登月艙用制動火箭減速在月面降落。返回時,啟動登月艙的上升發動機,飛上月球軌道,與飛船指令艙會合,宇航員返入指令艙后,便拋棄登月艙,開動指令艙火箭,脫離月球軌道而進入地球軌道。再入大氣層時,將指令艙后的服務艙拋棄,僅剩指令艙濺落在太平洋上。
“阿里安”號運載火箭
它是由歐洲空間局11個成員國聯合研制的商用運載火箭。1973年開始研制,1982年開始商業性飛行。“阿里安”號火箭有多種型別,到1984年10月底只有1型和3型投入使用?!鞍⒗锇病?型是三級液體火箭,全長47.4米,直徑3.8米,起飛重量207噸,起飛推力2440千牛(248.8噸力),采用慣性制導系統。
第一級裝有4臺維金5型發動機,是由法國“鉆石”號運載火箭第一級所用的維金2型發動機改進而成的。推進劑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底部安裝4個穩定尾翼。
第二級用一臺維金4型發動機,推進劑和第一級的相同,真空推力717千牛(73噸力)。第二級的直徑2.6米。
第三級裝有一臺HM-7液氧液氫發動機,真空推力約59千牛(6噸力)。整流罩位于火箭的最前端,長約8.5米,直徑3.2米?;鸺倪\載能力為1700千克(地球靜止衛星過渡軌道),或4500千克(低軌道)。
“阿里安”3型是四級火箭,1984年8月開始首次商業性飛行。它是在1型的基礎上改進而成的。主要的改進是:增加助推器,改善各級發動機的性能和加長推進劑貯箱。3型火箭全長49.2米,起飛重量237噸,起飛推力約3900千牛(397噸力)。第一級發動機通過提高燃燒室壓力使推力增加約9%。在第一級外面捆綁2個固體火箭助推器作為助推級或零級,每個助推器長7.6米,直徑1.07米,平均推力660千牛(67噸力)。第二級發動機和1型第二級的相同,推力增大到787千牛(80噸力)。第三級加長了1.3米,增加了2.5噸推進劑。發動機推力增加到63千牛(6.4噸力)。3型火箭一次可以發射兩顆衛星。運載能力為2580千克。
“阿波羅”號飛船
“阿波羅”號飛船是美國實施載人登月工程中使用的飛船?!鞍⒉_”11號飛船于1969年7月20~21日首次實現人類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后,美國又相繼6次發射“阿波羅”號飛船,其中5次成功,總共有12名航天員登上月球。飛船由指揮艙、服務艙和登月艙3個部分組成,其中指揮艙是全飛船的控制中心,也是航天員飛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艙;服務艙采用輕金屬蜂窩結構,周圍分為6個隔艙,容納主發動機、推進劑貯箱和增壓、姿態控制、電氣等系統。前端與指揮艙對接,后端有推進系統主發動機噴管;登月艙由下降級和上升級組成。
“阿波羅”15號的登月飛行,將著陸點選擇在“雨?!币晕鞯纳矫}峽谷中。在3天月面停留中,宇航員斯科特和歐文駕駛“月球流浪者”號四輪月球車,對山脈、峽谷和火山口進行了考察,還開設了“郵局”為集郵愛好者的月亮實寄封加蓋郵戳?!鞍⒉_”15號還發射了小型人造月球衛星。在進入地球軌道前,歐文在艙外花了40分鐘時間,從即將拋棄的服務艙中回收了長達9千米的月球資料的膠卷。
“阿波羅”16、17號是最后兩次載人登月,于1972年中相繼進行。4名宇航員在月面累計停留了6天之久,安裝了兩座核動力科學實驗站,并帶回了205千克月面標本。
宏偉的“阿波羅”工程隨著“阿波羅”17號飛船的返回宣告結束。整個工程歷時11年,耗資255億美元,有2萬家企業,200余所大學和80多個科研機構參與,總人數超過30萬。
“阿波羅”4號空難
1967年1月27日下午,3位宇航員在當地時間13點進入離地66米高的“阿波羅”4號飛船座艙。倒數計時進入讀秒時突然中斷,飛船座艙冒出濃煙大火。現場救護工作雖然非常及時,但是大火最終還是把4號飛船燒得只剩下了外殼。40歲的格里索姆,36歲的懷德和31歲的查菲,都不幸葬身火海。事故發生后,由15人組成的調查組,經過2個月的調查表明,事故直接原因是電線絕緣不良引起短路,導致純氧密封艙燃起大火。同時也暴露了飛船應急救生系統不完善的設計缺陷。為此,死難者家屬上訴法院,要求飛船制造廠商賠償1000萬美元,成為訴訟史上第一宗太空事故賠償案。
“艾薩”號
“艾薩”號是第一代太陽同步軌道氣象業務應用衛星,從1966年至1969年,先后發射了9顆,軌道傾角約102度,軌道高度約1400千米,云圖的星下點分辨率為4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