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為什么可以用航天飛機發射衛星?
- 影響中國學生的十萬個為什么:輝煌科技(一)
- 鄭成剛編著
- 711字
- 2021-05-31 14:36:34
航天飛機有好些用途,除了作運輸工具或短期空間試驗平臺外,還具有重要的軍事用途。它可在空間發射和部署(shǔ)通信、導航、偵察等軍用衛星,在軌道上維修衛星和把衛星帶回地面;也可以攻擊或捕獲敵方衛星;還可實施空間救生和支援,進行空間作戰指揮和發射軌道武器等。其中發射和回收衛星,是它的重要使命。
太空中有成百上千顆人造衛星,時刻在為人類服務。但要把衛星送入太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是采用多級運載火箭來發射。
制造一枚運載火箭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運載火箭只是一種一次性使用的工具。一旦把衛星送入軌道后,它自身的一部分會變成“太空垃圾”長留太空,其余部分則墜入大氣層化為灰燼。要發射一顆衛星,就要制造一枚火箭,有時為保險,還要制造備用火箭,這需要多大的代價呀?
航天飛機的出現,為衛星發射新辟(bì)了路徑。因為它運行在近地185~1100千米的軌道上,那里幾乎沒有重力,因而施放衛星只需要比地面上小得多的推力就行了。加上航天飛機有高達30噸的運載能力,完全可以把各種大小的衛星先裝入機艙,再帶到太空中去發射。這就好比把地面的衛星發射場,搬到了太空中的航天飛機上。衛星從航天飛機彈射出來后,再讓衛星上的發動機點火工作,將衛星送入預定的位置。
同樣的道理,航天飛機也可以在低地球軌道捕捉和修理失效的衛星。太空中那些昂貴的衛星,有時也會突然損壞,或未能進入預定軌道,或“服役”期未滿而停止工作。那些因某個零部件損壞而“短命”的衛星,如讓其在太空中“流浪”,真是極大的浪費。此時,航天飛機利用機動飛行,去接近衛星,實行“上門服務”,就地“診斷修理”。有些衛星實在無法修理,就帶回地面“住院治療”。這些“絕活”,絕非是運載火箭所能干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