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邁向夢想的第一步:蘇州手繪地圖

十幾年前去一個地方旅行,要找到“此景只應天上有”的風景,得下很多功夫。查攻略、整理資料是我和毛毛的旅行必修課。但就算做到這一點,我們也只能去著名景點湊湊熱鬧,完全不能體驗自助游的精髓。

自助游的精髓在于人跡罕至,就像是一個被藏在秘密基地的百寶箱,人們得有點探險精神才能挖掘到這些寶貝。那些地方一般還未被商業開發,只有資深驢友才會知道。當然,通往這種地方的“藏寶圖”,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獲得的。我們在網上把搜索到的關鍵詞從第一頁翻到最后一頁,結果往往是空空蕩蕩一無所獲。這個時候,就需要經驗豐富的當地向導出馬。

第一次看到“藏寶圖”,大概是十多年前在云南的虎跳峽,我們的向導丁丁向我們展示了他設計的獨家路線圖。

丁丁是一個納西族小伙子,皮膚黝黑,樣貌俊美。他告訴我們,納西族的男人日子過得比較悠閑,不背房貸不問世事。他們負責里里外外打扮好自己,造好房子,上山打鳥找野味,有時間再放放鷹。女人們就負責在家砍柴做飯帶孩子。但丁丁不愿意再過這樣與世無爭的生活,他想熱烈地擁抱滾滾紅塵。他跟我們開玩笑說:“我出來做向導,既可以玩還可以認識漢族姑娘。多好。”后來他果真娶了一個漢族姑娘。

丁丁文化水平不太高,天天帶游客,琢磨出了一套自己的行走路線。不過啊,他做的這路線圖,相當之簡陋,全手工自制,白紙黑字,皺巴巴的,基本上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盡管如此,這樣的路線圖在旅行中還是非常有用的。

也許是“藏寶圖”人人趨之若鶩,再后來,我和毛毛常常能在背包客們游蕩的地區,看到與丁丁同款的手繪路線圖。青年旅舍里,也開始出現了各家自己繪制的周邊旅行推薦圖。為了方便住客們探尋本地的真正風味,去最能體現本地風情的地點,吃最地道的本地小吃,青旅老板們也是拼了。這些手繪地圖,大都簡簡單單,不甚完美。以毛毛藝術學院派的挑剔眼光來看,總歸是——太沒設計感了。

但就是從這些手繪路線圖里,我們看到了繪制者們是如何理解當地文化的,看見了他們的特別視角。他們會推薦非大眾的路線,介紹一些比較冷門又有趣、只有當地人熟知的景點。

有了簡易的路線圖,我和毛毛按圖索驥,感受著當地文化,時不時遇上點驚喜。異鄉的旅行,因為有了它更方便愉悅了。

手繪地圖最初的樣子

蘇州的古城,自伍子胥建成之后,一直保留著那份古風古韻,城區的小巷基本上都有上千年的歷史。吳門畫派、吳門醫派、蘇繡、蘇扇、桃花塢木刻年畫、昆曲與評彈……件件風雅無邊。

我和毛毛走慣了蘇州的那些小巷小街,看遍了“甲天下”的園林。閑暇時間,我們愛逛平江路、十全街;會起早去吃碗頭湯蘇式面,在小吃店門口等剛出爐的燒餅、生煎;喜歡伴著晚霞,去太湖邊燒烤,繞著太湖騎自行車兜風。春天的時候去看香雪海的梅花,夏天的時候去西山采楊梅,秋天去東山看銀杏、采橘子,冬天窩在家里吃腌篤鮮。

每當有朋友來蘇州旅行,就會問我們,哪里的景點最好玩,哪里的食物最地道?我們當然一一推薦。次數多了,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子,正是遠方的朋友來蘇州時最想體驗的生活。

我們開始思考,為什么不做一張蘇州的手繪地圖呢?

就像我們在外旅行時使用的那種,真正為旅行者而繪的地圖,為背包客們探索一方生活提供諸多方便。沒有復雜的線路,沒有廣告,只是單純地給他們提供體驗蘇州的建議,用最簡單明了的方式描繪出街道、店鋪、景點的位置,讓他們在這座城市的日子里,像土著一般混跡在街頭巷尾,融入最地道的生活中。

在蘇州生活了小十年,我們超想把蘇州最美最有意思的東西分享給大家。恨不得每個朋友來一趟,都要傳授給他們我的私人定制路線:爬上北寺塔,鳥瞰炊煙繚繞的古城;去貝聿銘老爺子設計的蘇州博物館看園林的極致;到絲綢博物館觸摸一段歷史,帶一段絲綢回家;騎著自行車,從三百座古橋上飛過;徒步平江路,期待在丁香巷里遇到丁香般憂愁的姑娘;在昆曲博物館與藝術來一場一見鐘情的約會;在環繞古城的護城河里順流而下,在畫舫上任晚風將思緒吹亂;在晨霧之中,去隔壁的百年老店吃一碗頭湯面;在鳳凰街與朋友度過一個仿佛穿越時光的蘇幫菜饕餮之夜……我迫不及待地要告訴所有人——這就是我們喜歡的有著兩千五百年歷史,既古老而又充滿活力的蘇州城。

2007年,手繪地圖還沒有在城市里風靡,只是在遙遠的角落里流傳著我和毛毛在云南山里見過的那種路線圖。要做手繪地圖,我倆真是眼前一抹黑。我們既沒有制作地圖的經驗,也沒有任何可參考的資料,那怎么辦?

毛毛跟我講:“你老婆好歹也是學設計出身的,版面的插圖和設計任務,我領了。你就負責路線和文字資料的整理好了。一個蘇大藝術學院的研究生,加上一個東南大學的高才生,做一張手繪地圖,應該難不倒我們吧?”

我一想,那倒也是。

正式動筆之前,我們花了幾天時間唇槍舌劍了一番。做一下產品的SWOT[1]分析,論證一下我們產品的核心……騙你的!那個時候,我們不過是聊了下路線規劃,并得出結論:手繪地圖應該主要呈現古城區的風貌,以平江路和山塘街為兩條主線,由此鋪展開來。因為這是最能代表蘇州歷史文化的兩條街道,而且由于它們名氣較大,現成的資料也比較好找。

但是我們發現,很多地方資料上都寫得明明白白,有時候圖片也有,但腳踏車一騎,到了那里卻發現面目全非、蹤跡全無。這是因為網上的信息大多是很久以前的,即使是政府提供的資料也可能對不上。城市在不斷發展,有些老房子已經不見蹤影,舊的道路也會改道,有些巷子早已不存在了。整個城市變化很快。我們想要知道這些變化,就得一處處地實地調查:以前的古建筑、古井是不是還在用?那些東西還有什么存在價值?有什么樣的故事?年輕人還會感興趣嗎?

于是我和毛毛決定,我們必須重新再鉆進那些巷子里,去挖掘那些塵封的往事。

在最初的制作過程中,我們利用下班后的時間,騎著自行車,在蘇州的小巷子里穿梭,用自己的雙腳一個一個走過那些地點,用雙眼去確認這個場所的美景,去親口品嘗巷子里的美食,去和那些見證蘇州歷史的老人交談,了解網絡上可能遍尋不著的蘇州。

我們不僅想讓更多的人了解蘇州的風土人情,還想從年輕人的角度重新解讀蘇州。我們想盡可能地向大家推薦一些相對不那么大眾而又有趣的地點,所謂滄海遺珠般的地方。因為這一個小目標,我和毛毛每天踩點完畢,還會回到家再查一遍資料,然后再去現場尋訪,如此往復。

大概是因為文化根基實在太深厚,歷史實在太悠久,蘇州城里保存著大量的傳統建筑和名人故居。隨隨便便游走在蘇州的某一條小巷,某一個預料之外的轉角,說不定就會走到唐寅故居的大門口,再拐個彎兒沒準就到了賽金花的家門口,多遛一會彎兒又走到了章太炎的故居。

蘇州就是這樣一個地方,需要靜下來才能體會到它的魅力。

我們一邊搜集這些值得走訪的景點,一邊整理著它們背后的資料。名人故居大概是大部分喜愛人文探索的旅行者最關注的。但我倆想,蘇州的市井生活比起這些厚重的高高在上的歷史,也是毫不遜色的。我們得把市井生活也呈現在手繪地圖里面。

市井生活,當然離不開“井”啦。光蘇州的井,我們就在古城區里搜集了好幾天。

蘇州的古井實在太多了。一條平江路,不過三里長,就有好多好多口井。如果能開上帝視角,搜集古井資料時的我倆,一定看起來次頭怪腦(方言,奇奇怪怪的意思)的。我們騎著車,一個拿著相機,一個拿著資料,看到古井就下車一通狂拍。在平江路的南頭,我們看到了兩個井口,比常規的井口都小些,連著并列在一起。井口已經磨得很光滑了,工匠當年刻的名字和時間,連痕跡都被磨掉了。我們無論怎么查資料,都沒找到和這兩口井相關的任何信息。于是,我倆就經常在那邊轉悠,蹲守看會不會有老阿姨老爺叔過來打水,也許他們會知道。是的,那些上千年的古井,還有附近的居民在使用,至今還履行著它們作為一口井的使命。有一次,我們遇到一個阿婆在那井里打水。

我們馬上就跑去問:“阿婆阿婆,這口井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年代建好的啊?”

阿婆看了我們一眼,表情好像在看兩個怪人,她說:“這口井在這里的時間比我年齡還大了,名字和時間已經沒人曉得了。就是一口無名雙眼井啊。”

“哦!”我倆有點豁然開朗,“這樣啊,那只能叫它無名雙眼井了。”

阿婆又看了我們一眼,說:“你們兩個小年輕沒事研究古井這種‘老發頭’(老物件)干什么啊?”

“嗯,我們想做一張地圖,手繪的。”

“哦,年輕人還真是有時間,畫個地圖之前來研究一下古井,蠻好的……”

望著阿婆離去的背影,我倆相視一笑。我們做的這個事情會有人理解,有人喜歡嗎?

除了推薦這些蘇州文化古跡外,我們覺得也要讓大家看到現代蘇州年輕活力的一面。我們又把當時蘇州年輕人喜歡去的獨立小店考察了一圈。很多小店店主都是我們的朋友,這不僅讓我們搜集資料更為方便,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店的特色。實際上十年前,蘇州就有獨立咖啡館、獨立書店、青年旅舍、戶外運動店、DIY烘焙店、旗袍定制店、蘇繡體驗店等。這些都被我們收進手繪地圖里了。

我和毛毛憑著自己的喜好,以及朋友們的建議,在古城里兜兜轉轉了大半年,把路線大概弄清了,把我們要推薦的景點和獨立小店也列出來了,總結整理出了第一版的手繪資料。所有的信息搜集完成后,緊接著就進入了漫長的制作時期。我倆每天工作以外的時間都獻給了這張地圖,從畫到寫,再一次次地校對,時不時還需要再去踩點。

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多時間,我們終于做出了一份獨一無二的蘇州手繪地圖,一份給背包客的蘇州漫游指南。

在青旅賣出第一份地圖

我和毛毛待在蘇州不出遠門的時候,也會在蘇州尋找戶外徒步的機會、參加旅行分享會。2007年,蘇州已經有了好幾家國際青年旅舍,青旅的主理人大都會在豆瓣上發布消息,組織熱愛旅行的年輕人聚到一起。

時間長了,我們和一家青旅的店長猩猩熟了起來。他呢,熱愛青旅,一直想擁有一家屬于自己的旅舍,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設計和打理。猩猩拉我入伙,一塊創業辦青旅。2007年冬天,浮生四季國際青年旅舍開張了。猩猩里里外外地忙碌著大小事情,我和毛毛負責投資、賺吆喝。

當時大家對于青旅的概念都不大熟悉,見得少,去得就更少了。很多人的理解比較片面,以為青旅只是個住宿的場所,或者僅僅是缺錢的年輕人扎堆拼房的地方。其實青年旅舍除了提供旅客短期住宿,也有它自己所提倡的精神價值。比如青旅提倡環保,不向客人提供一次性用品;青旅鼓勵年輕人出游,親近自然,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店主一般會在店里營造呈現當地特色、文化的氛圍,或者在前臺、客廳等公共空間,提供很多旅行資訊,一份簡單的旅行路線指南是必不可少的。

早在1909年,“青年旅舍”的概念就已經在德國誕生了。據說每一年全球有超過三千五百萬的年輕旅行者出行會選擇入住青年旅舍。但是直到1998年,這個概念才第一次進入中國。

怎么讓這里的年輕人更加了解青旅,在旅行中選擇青旅呢?作為肩負推廣重任的投資人,我和毛毛決定做點什么。我將正在繪制的手繪地圖拿給猩猩看,猩猩接到手里,看了一眼馬上就樂了,憋不住地笑出了聲,他說:“這一定是你畫的吧,肯定不是毛毛畫的!”

“你怎么看出來的?”我覺得很驚奇,難道理工男思路暴露得這么快……

“你看這條條框框,筆筆直直的,這是電路圖嗎?你看啊,你搜集了很多景點,葉圣陶故居、章太炎故居這些控保建筑你收羅齊全了,但路線圖太簡潔,也沒有指導人怎么樣游玩,客人拿著無從下手啊,還要改改。”猩猩是一個很樂觀的大男生,他一邊指著地圖上一個一個不甚完美的細節,一邊也認為還可補救、為時未晚。他說:“這份圖里面的資料其實已經夠震撼的了,再加點美食指南,完美!吃喝玩樂,吃總歸要排第一位的嘛。”

“吃?吃什么?算我一份!”在浮生四季兼職的崔豐突然冒了出來。

“你看,這不是最好的蘇州通嘛!”猩猩指著崔豐笑道,“挖掘哪里有好吃的,找他,我看行。”

崔豐是我們共同的好友,他人緣非常好,本職工作不詳,空閑時間就混跡在各個青旅,兼職做小時工。打工事小,關鍵是崔豐極其熱愛青旅的氛圍,他常常上午在一家青旅做前臺,晚上在另外一家青旅守夜,連軸轉地趕場還樂此不疲。崔豐熱衷于吃,穿梭于大街小巷,任何一家飄香的小飯館都不會被他敏銳的嗅覺和味覺漏過。

“崔豐你行不行啊,這工作量可不小,我們要再梳理一遍蘇州城呢!”我問他。

“徐老板,你知道陸文夫嗎?就那個陸蘇州,著名的作家、美食家。我可是順著他的書,踩過點的人!”他得意地笑道,“只要你帶上我,去吃,服務免費!”

“哈哈,這還不簡單,明天就開搞。”

我和崔豐兩人說走就走,重新開始為手繪地圖添磚加瓦。每回踩點,我們會提前一天把大致的路線先商量好,第二天就騎單車穿梭在大街小巷尋找美食的蹤跡。崔豐總能在我和毛毛曾經探查過的路線上有新的發現找到堪稱一絕的餐館。我還懊惱呢,怎么當初就沒發現。

有一次,崔豐問我:“你知道蘇州有多少家小店做泡泡餛飩嗎?”泡泡餛飩是蘇州名小吃,但因為便宜,所以在很多家小店里都不是主流,就算是在蘇州老字號綠楊餛飩店,它都不是主打。我很好奇:“泡泡餛飩不是綠楊餛飩才有的嗎?”

“非也非也,蘇州差不多有二十四家小吃店、餛飩店做泡泡小餛飩,但只有一家入得了我的法眼,想不想來一場泡泡小餛飩之旅?”

第二天,我和崔豐繼續騎車去探店。一天下來,前前后后總共吃了九家小店的泡泡餛飩。最終,在一個居民區巷口吃到了他口中驚艷的泡泡小餛飩。最美的泡泡小餛飩是什么樣子的?就像一朵盛開的玫瑰花。當店家端上來的時候,那小餛飩還正在碗里舒展,透明的餛飩皮下,可以看到鋪在碗底的豆干絲、雞蛋絲,而餛飩里面的一點點肉餡,令人食指大動。崔豐笑著說:“泡泡小餛飩除了皮子、湯料、肉餡三樣原料要貨真價實之外,關鍵考驗的是掌勺師傅的細心,因為泡泡餛飩不值錢,所以很多師傅都是順手做做。你看這家,是專門的爐子、專門的師傅伺候。蘇州老百姓的舌頭是很刁的,你看看這家店,是不是全是老蘇州人在吃?”我一看,果然,這間小吃店人擠得滿滿當當。門口還有人性子急,配著隔壁家的大餅,索性端著碗站著吃。果真是老饕聚集地,這兩樣,絕配呀。

經過又一次的完善,手繪地圖一下子就豐富生動起來。我們將游覽蘇州古城的方式分為徒步、乘車和騎行,在地圖上用不同標記和顏色標注出來,讓客人可以順著我們的路線,去游覽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而在游覽的途中,旅人們也不用擔心到了飯點,才饑腸轆轆地尋找補給站,因為沿著我們推薦的路線,已經能看到附近有哪些美食。在路上,唯有美食不可辜負。

這一下,手繪地圖終于得到了猩猩的認可,可以印刷出來了!我們最后計算了文字量,居然有五萬多字,簡直就是一本關于蘇州旅行的書啦。

我們將親手制作的這張蘇州手繪地圖放在青年旅舍里售賣,希望這份手繪地圖可以代替我們作為向導,給那些行走在路上的人更多的旅游信息,希望它能帶領異鄉客們自由自在地探索蘇州這座充滿魅力的城市。

當時,入住青年旅舍的有很多外國面孔,他們是實踐著青旅精神、四處云游的年輕背包客。這些老外,常一個或者兩三個人結伴而行,對了解蘇州本地文化充滿了迫切的渴望。見到手繪地圖,眼前一亮,可算找到救星了,但仔細一看,讓他們遺憾了——只有中文版,看不懂啊。有一次,一位青旅的客人專門找到我,問我有沒有英文版的手繪地圖,他的一個外國朋友要來蘇州,想把這個作為禮物送給他朋友。

考慮到蘇州的確有很多外國友人,于是我們趁熱打鐵推出英文版。我們嘗試自己翻譯,又找英文專業的朋友幫忙修改校對。當時很害怕語法出錯,讓外國友人笑話了去。當第一份英文版手繪地圖問世時,我長長舒了一口氣。

有一天,我看著英文版手繪地圖,突然大笑起來。毛毛覺得很奇怪,問:“你在笑什么啊?”我指著英文版手繪地圖封面上的“英文版”三個漢字說:“你看,我們特別鄭重其事地用三個漢字標明英文版。”毛毛恍然大悟,跟著我一起笑起來。你看,我們當時多傻!為了節省成本,英文版手繪地圖的封面我們沿用了中文版的設計,只是多加了一個小腳丫,自以為很貼心呢。后來才反應過來,不懂中文的旅行者,怎么可能通過“英文版”三個漢字理解這其實是一張英文地圖呢。

手繪地圖在青旅賣得很好,受到很多人的歡迎。越來越多的旅行者們拿著手繪地圖,了解蘇州的來龍去脈,聽伍子胥的故事,去獅子林數獅子,去街頭巷尾尋找美味迷人的小吃,踩著兩千五百年前的青石板路,體會當下的生活。能讓大家心滿意足地逛完我們深愛的城市,是件非常美好的事情。

甚至很多六七十歲的老蘇州都會來買地圖,在這份特別的地圖里,回憶屬于老一輩的蘇州故事。之前,從來沒有人把蘇州的文化以這樣的方式呈現出來。那些老蘇州拿著地圖,看著上面的街道、河流、商鋪,細細端詳。仿佛在這種年輕的地圖里重新看見了自己年輕時的生活,既熟悉又陌生,既新鮮又親切。

手繪地圖得到這么多人的喜歡,不僅有中文版的,現在還有英文版的,完全超出我們的預料。有的客人還會給一些建議,比如在地圖里贈送一些具有蘇州當地特色的明信片。這個建議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

注釋

[1]SWOT分析法即態勢分析法,20世紀80年代初由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韋里克提出,經常被用于企業戰略制定、競爭對手分析等場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古交市| 遂平县| 奈曼旗| 安徽省| 阳高县| 招远市| 盱眙县| 巩义市| 会东县| 安泽县| 延津县| 达州市| 喀什市| 应城市| 鲁甸县| 涪陵区| 资中县| 怀化市| 八宿县| 巨鹿县| 浙江省| 绵竹市| 凌云县| 乐至县| 大新县| 深圳市| 岳阳县| 岳阳市| 平乡县| 庆城县| 广安市| 塔河县| 房山区| 桓仁| 若尔盖县| 武平县| 玉龙| 威宁| 宁南县| 莱西市|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