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本質

在我國傳統刑法學理論中,犯罪客體是犯罪構成四要件之一,是受我國刑法所保護而為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關系。犯罪客體是否為犯罪構成的要件,也即在司法認定中是否系判斷成立犯罪所必需的一個要件,存在很大爭議,但是即使是否認犯罪客體是犯罪構成要件的學者,在對于犯罪的論述中也會用到“法益”這樣的概念,“法益”即刑法所保護的利益。某種程度上說,刑法所保護的法益和犯罪行為所侵犯的社會關系是一體兩面的關系。拋開犯罪客體與犯罪成立條件的關系不論,至少可以說作為反映某一種或某一類犯罪本質的“犯罪客體”的概念是有意義的,其價值在于說明犯罪的社會危害性的內容,解決“立法者為什么要把某種行為規定為犯罪”的問題。換言之,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刑法條文的真實含義,探究刑法分則中具體各罪的規范目的和本質特征。就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而言,本罪具有依附性和獨立性的二重性,既依附于上游犯罪,沒有上游犯罪所得之財物,就沒有本罪;又具有自身的獨立性,是對上游犯罪財產違法狀態的鞏固和延伸。站在不同的立場和角度,會對贓物犯罪的客體得出不同的認識,在日本刑法中,贓物罪被認為是獨立的財產罪,明顯側重于贓物相對獨立的財物價值以及彰顯對個人利益的保護。在德國刑法中,贓物犯罪則是和窩藏包庇罪這種妨害司法性質的犯罪并列在一起的,明顯突出了贓物犯罪依附于上游犯罪的一面,側重于對社會整體法益的保護。理論上對贓物犯罪的本質認識不清,會導致司法實踐中在疑難案件的定罪量刑上產生分歧。對比我國和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相關立法,各國刑法在認定贓物也即犯罪所得的具體內涵、犯罪客觀方面的表現形式及行為人主觀方面的認識因素等方面都各有不同,歸根結底是因為各國對此類犯罪的本質認識不同所造成的。明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的犯罪客體,對于司法實踐中的疑難復雜問題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名县| 佳木斯市| 石台县| 婺源县| 甘谷县| 正蓝旗| 双流县| 固原市| 泌阳县| 乐都县| 建宁县| 孟连| 六枝特区| 安平县| 玛多县| 尼玛县| 寿阳县| 西青区| 潍坊市| 晋中市| 桦南县| 徐水县| 玛纳斯县| 内乡县| 乌拉特前旗| 新郑市| 鄱阳县| 桓仁| 罗江县| 电白县| 邯郸市| 赤水市| 吉隆县| 长治市| 增城市| 西安市| 安福县| 深圳市| 山阳县| 慈溪市| 新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