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理解與適用
- 黃爾梅
- 3671字
- 2021-05-12 17:24:39
(三)國外贓物犯罪立法概況
贓物犯罪在現代各國的刑法中均是獨立的罪種,只不過由于各國法律文化傳統以及具體國情的不同,各國刑法有關掩飾、隱瞞贓物犯罪的具體罪名、種類以及構成要件均有所不同。
在外國刑法歷史上,贓物犯罪曾經也是作為事后共犯來處理的。羅馬法中,就有“crimen receptatorum”的概念,包含著收受、隱匿由犯罪所得到的物及藏匿行為人的行為,可見對于人和物的藏匿是不分的。《十二銅表法》第十五條規定:“搜查時,物件在某人處找到,或當該物件被帶到窩藏處時又在該處尋到者,處以該物件價值之3倍的罰款?!?a class="footnote_quote" href="#footnote_content_txt002_8" id="footnote_quote_txt002_8">[8]在中世紀的德國,法律上并沒有將贓物犯罪作為一種獨立的犯罪,僅對該類型為準用竊盜等有關規定予以處罰。直到19世紀以后,隨著人們日益認識到贓物犯罪具有妨礙司法和侵犯財產的雙重性質,贓物犯罪獨立的傾向才越來越明確。
1.英國
1692年英國一項法律規定,明知是贓物而接受或購買者是盜竊罪的事后從犯。1827年英國法律將收受贓物行為升格為一個獨立的犯罪,其刑罰相當于偷盜罪、詐騙罪。英國沒有成文的刑法典,現行法律中關于贓物犯罪的規定是在《1968年盜竊罪法》中,該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一個人如果在知道或相信某財物為贓物的情況下,為了或根據他人的利益,不誠實地接受了該財物,或者不誠實地實施了或幫助實施了對該財物的存放、轉移或變賣,或者如果他準備實施上述行為,那么他就觸犯了銷贓罪。對銷贓罪懲處的最高刑期是14年監禁?!蓖瑫r,該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對“贓物”的概念作了比較寬泛的規定:“除了被盜的原物及其組成部分(不論是否保持了其本來狀態)之外,還包括:(1)作為處理或變賣被盜物品的整體或其他組成部分所得到的收益,直接或間接體現為盜賊手中贓物的任何其他物品,以及(2)作為處理或變賣被盜物品的整體或其組成部分所得到的收益,直接或間接體現為買賣贓物者手中贓物的任何其他物品?!?/p>
2.美國
《美國模范刑法典》第223.6條規定了收受被盜財產罪:“(1)收受。明知是他人偷來的或有充分理由相信可能是偷來的動產,行為人仍蓄意收受、保留、處分的,除行為人的目的是為了將其返還給所有權人的外,均成立盜竊?!帐堋?,指獲得財產的占有、控制或者所有權,或者以財產為擔保進行借貸。(2)存在下列情形時,推定交易人具有構成本罪所必需的明知或者相信:(a)占有或者控制分別偷自二人或者多人的財產;(b)在被指控的交易發生以前的一年時間里,曾在另一交易中收受被盜財產;(c)作為與收受的財產同各類的財產的交易人,以其明知遠低于合理價格的價格取得財產。交易人,指包括當鋪經營人在內的從事貨物買賣的人?!北容^值得借鑒的是以上規定對于行為人主觀心態的定義及認定方法。在主觀心態的內容上表述為“明知是他人偷來的”或“有充分理由相信可能是偷來的”,意味著對財物系犯罪所得這個事實并不需要行為人明確、清楚的知曉,只要內心對于財物系犯罪所得的可能性有一定程度的認知和判斷就可以了,不一定是百分之百的確信,這實際上減輕了證明行為人主觀心態的難度,而且該規定還針對所謂“交易人”進一步明確了推定明知的幾個表征。交易人,實際上指的是以職業為掩護實施收受贓物犯罪的行為人,由于職業的原因,他們接觸贓物的機會遠大于普通人,他們對于贓物的認知的能力也遠大于普通人,如果機械地要求有充分證據證明其明知財物系犯罪所得是非常困難的,為此,可以根據特定的情況推定行為人在主觀上具備知情的要件。這一規定有利于對那些經常收受、轉手倒賣贓物的不法商人給予法律的制裁。需要說明的是,《美國模范刑法典》將“贓物”的范圍限定在動產,其合理性值得探討,不動產也存在成為“贓物”而被掩飾、隱瞞的可能。
3.德國
1975年《德國刑法典》第二十一章“包庇及窩藏犯罪”的第二百五十九條窩贓罪規定:“為自己或他人利益,購買、出售或幫助出售犯罪分子盜竊或其他財產犯罪所得贓物的,處5年以下自由刑或罰金。”第二百六十條規定:“犯職業性窩贓罪的,處6個月以上10年以下自由刑。窩贓犯罪未遂的,也應處罰。”依法條可知德國的窩藏罪共有三種行為:知情而購買、銷售或者幫助銷售。
4.日本
日本現行刑法在分則中專設一章規定“贓物罪”,規定:“收受贓物,處3年以上懲役;搬運、窩藏、故買贓物以及代為銷售的,處10年以下懲役及1000日元以下罰金?!辈⒁幎ㄓH屬之間(直系血親、配偶、同居親屬以及這些人的配偶之間)犯贓物罪的,免除其刑罰。
5.俄羅斯
1996年5月24日通過并自1997年1月1日起產生法律效力的《俄羅斯刑法典》在第八編“經濟領域的犯罪”第二十二章“經濟活動領域的犯罪”第一百七十五條規定:“1.并無事先許諾而取得或銷售明知是犯罪贓物的財產的,處數額為最低勞動報酬50倍至100倍或被判刑人1個月以下的工資或其他收入的罰金,或處180小時至240小時的強制性工作,或處1年以上2年以下的勞動改造,或處2年以下的剝奪自由。2.上述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有預謀的團伙實施的;(2)對汽車或其他巨額財產實施的;(3)具有侵占財產罪、勒索罪、取得或銷售明知是犯罪贓物的財產罪前科的人員實施的,處3年以下的限制自由,或處4個月以上6個月以下的拘役,或處5年以下的剝奪自由,并處數額為最低勞動報酬50倍以下或被判刑人1個月以下的工資或其他收入的罰金。3.本條第1款、第2款規定的行為,由有組織的集團實施的或犯罪人利用自己職務地位實施的,處3以上7年以下的剝奪自由,并處數額為最低勞動報酬100倍以下或被判刑人1個月以下的工資或其他收入的罰金?!敝螅抻喓蟮摹抖砹_斯刑法典》(2008年2月13日第61次修訂文本)第一百七十五條之規定將該罪修訂為:“1.無事前承諾購買與銷售明知為犯罪所得贓物的,應當判處數額為四萬盧布以下或者被判刑人三個月以內工資或其他收入罰金,或為期一百八十個小時以上二百四十個小時以下義務性勞動刑,或為期一年以上兩年以下矯正性勞動刑,或為期兩年以下剝奪自由。2.上述行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由事前同謀的犯罪團伙實施的;(2)專對原油及其轉加工產品、汽車或其他大額財物實施的,應當判處三年以下限制自由,或為期四個月以上六個月以下拘禁刑,或為期五年以下剝奪自由刑,應當附加判處數額為八萬盧布以下或者被判刑人六個月以內工資或其他收入罰金刑。3.本條文第一條款或第二條款規定行為,為有組織犯罪團伙或行為人利用自身職務地位實施的,應當判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剝奪自由刑,應當附加判處數額為八萬盧布以下或者被判刑人六個月以內工資或其他收入罰金刑?!倍砹_斯將贓物犯罪歸屬于經濟類犯罪,認為贓物犯罪的本質是對經濟活動正常秩序的破壞。
6.韓國
韓國1988年修訂的《韓國刑法典》在分則第四十一章設立了“贓物罪”,該章的位置處于盜竊、詐騙、侵占等侵財類犯罪之后。其中第三百六十二條規定“取得、讓與、運輸或者保管贓物的,處七年以下勞役或者二百萬以下罰金。介紹前項行為的,處罰同前項。”第三百六十三條規定“常習性地犯前條之罪的,處一年以上十年以下勞役。前項情形下,可以并處十年以下停止資格或者二百萬元以下罰金?!钡谌倭臈l規定“由于業務上的過失或者重大過失,犯第三百六十二條之罪的,處一年以下徒刑或者六十萬元以下罰金?!?/p>
縱觀古今中外立法對掩飾、隱瞞贓物犯罪的處理是從不完善到逐步完善,從不獨立到獨立,從單一的盜竊犯罪贓物到其他侵財案的贓物,從簡單的窩藏到銷售、收購,從贓物到犯罪所得及收益。各國在掩飾、隱瞞贓物犯罪的立法上存在一些區別,甚至可以說差異很大。如在主觀故意方面,一般國家以及中國歷代都是以故意才處罰,但也有少數國家如韓國等,除了故意以外,過失也可以構成贓物類犯罪。在贓物的含義、范圍方面,大部分國家限定為財產犯罪所得之財物,也有一些國家則未加限制,即一切犯罪所得的財物都可以成為掩飾、隱瞞贓物犯罪的對象。在對掩飾、隱瞞贓物犯罪的行為種類方面各國的規定不盡一致,我們可以看出少的只規定一、二種行為大多數為三種以上的行為,美國規定了六種行為,即“窩藏、轉移、受寄、故買、銷售和受質”。我國規定為“窩藏、轉移、收購、代為銷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飾、隱瞞”,應該說是迄今為止關于掩飾、隱瞞贓物犯罪的行為種類最為全面的規定。
[1]以下為表述的方便,用“贓物”來代替“犯罪所得及其收益”。
[2]蔡樞衡:《中國刑法史》,中國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第137頁。
[3]高銘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孕育和誕生》,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第232頁。
[4]黃京平:《妨害證據犯罪新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343頁。
[5]參見張軍主編:《中國刑法罪名大全》,群眾出版社1997年版,第713頁。
[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規定》(1997年12月11日,法釋〔1997〕9號)根據1997《刑法》第312條規定,確定了“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的罪名。
[7]《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確定罪名的補充規定(三)》(2007年9月7日,法釋〔2007〕16號)根據《刑法修正案(六)》第十九條將“窩藏、轉移、收購、銷售贓物罪”修改為“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8]參見《外國法制史資料選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2年版,第15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