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 選調生
- 雷雨
- 2673字
- 2021-05-17 15:22:19
分水嶺的支委會,其實也是黨員大會,全村僅五個黨員,其中一個在外地打工,長期不在家;分水嶺的黨員大會,其實也是顧文革的家庭會,村里留守的四個黨員他家占了三個。現而今,一人統一思想全家統一,全家統一思想全村統一。但是,今晚的黨員大會有些不一樣,在丁小強面前大家沉默無語,不知是無話可說,還是暗地里無聲對抗,鋼板爐子上一缸茶水,喝完了又加上,加上了又喝完。
老支書顧松柏率先打破僵局說,分水嶺村地處湖北、重慶、陜西三省市交界的天池山,三不管、三難管。早年屬于四川省重慶市,1953年分割出來甩給這邊,像無娘孤兒一樣,地理條件最差、發展困難最多、社員群眾最窮,就是到了現而今,還生活困難呀。
顧文革接過父親的話,長長嘆口氣說,我這20多年的支部書記,也沒有辦法解決呀,看見村民只想躲著走,沒有一點臉面。
馬小翠一邊添加茶水一邊埋怨說,縣里年年派出單位蹲點,局里年年派出工作隊入戶,也不是“泡桐啃青岡,奈不何”嗎?分水嶺不是你個人的,沒有勾引男人、嫖宿女人、拐賣婦女兒童,躲什么躲呢?
顧文革狠狠望她一眼說,開黨員大會,談村里的發展,扯到女人身上干什么?就是勾引幾個男人、嫖宿幾個女人,那也是生活饑寒所迫,幾個人心甘情愿呢?古人就“笑貧不笑娼”,為了活命,誰還顧及二指寬大的臉面?
馬小翠嘟著嘴巴說,年年喊發展、天天喊發展,幾個人支持你的發展?分水嶺發不發展無所謂,與我家關系不大,顧咪咪已經讀大學,顧盼盼馬上讀大學,畢業了還回這屙屎不生蛆、撒籽不長草的分水嶺嗎?
一直默默無語的梅子樹譏笑說,分水嶺不發展、不脫貧,難道我害怕嗎?我一個兒子在發改局,一個兒子在交通局,一個女兒在人民醫院,人人有住房、家家有小車、個個有存款。過幾年挪不動了,我們兩口子也進城去,分水嶺不要了。
馬小翠橫眉綠眼地說,分水嶺為什么這樣貧窮呢,就是因為那條公路修不通。誰不讓公路修通呢,梅子樹你說?
梅子樹“呼啦”一聲站起來說,我讓那條公路修不通。
丁小強拉著他的衣角說,梅子樹同志,我們開的黨員大會,“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坐下來慢慢說,沖動是魔鬼,沖動解決不了問題。
66歲的梅子樹頭發分梳、白衫藍褂、黑褲皮鞋,體態富實、雙目慈祥、嘴唇跑滿,一看便是富貴人家、幸福人家。他憤憤不平地說,你那修的什么路,七彎八拐從你家門口經過,終點只到村委會,那么八九十組怎么辦?要通公路全村一起通,要不通公路全村都不通,有福一起享、有米一起討,共產黨要做到公平正義、一視同仁、紅利共享。
顧文革提高聲音說,村村通是國家要求、國家項目投資,要想組組通公路,誰有那樣大的財力物力?
躺在靠背椅上的顧松柏插嘴說,老辦法、老經驗,“火里燒黃鱔,熟一截吃一截;田里捉泥鰍,逮一條算一條”,先通幾個組,條件成熟了再通幾個組吧。
分水嶺修公路的關鍵,要走梅子樹的承包土地和山林經過,其他再無去路。丁小強從他們的爭論中,知道了一些眉目;從下午的群眾會中,也明白了一些癥結,所以他說,小發展小困難,大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更困難。分水嶺村所有的不發展、難發展、欠發展,歸結在公路不通,運輸成本巨大。我想,現今首要的是把全村的公路修通,一路通暢、路路通暢,一村興旺、家家興旺。但是,修路也要調整一下村里原來的方案,以便村里今后的發展。一是邁開古商道,也就是分水嶺的“古絲綢之路”,把它完整地保留下來,作為村里今后的旅游景點,還可以向文化旅游部門申報文物保護;二是直達巨龍洞,貫通八九十組,也為今后山泉利用、風力發電、高山養殖打下基礎;三是村級主路要擴寬,原來設計5米改成8米,以便于今后發展需要,也為交通安全著想;四是支路設計到每一個院落、每一家住戶,修路資金自行解決,實現全村院院通、戶戶通的小康目標。當然呀我還想,今年通達毛坯子路,明年硬化村級公路,后年硬化小組路、院子路。
梅子樹拍著巴掌手說,丁書記這個方案,我完全支持。
丁小強的政治身份是分水嶺村支部副書記、村主任助理,喊他書記的多,連“副”字都不要,因為今天是副書記、明天就是書記了,或者上午是副書記、下午就是書記了,這是中國人的禮儀習慣和美好心愿;喊主任助理的少,因為助理是下手、跟班,幫助人家打理。顧文革擔心地說,小丁的設想固然遠大動人,只怕投資大、困難多、牽扯廣,無法實現呀。農村工作,跟我們開車一樣,“急則生變,欲速不達”,還是搞個五年十年二十年規劃最好。
顧松柏也接過話說,農村工作在一個“悠”,慢慢來、慢慢等、慢慢悠。悠的時間長了,矛盾自然化解了,工作自然做走了。60多年來,我們都是這樣忽悠的。
馬小翠也跟著說,等到國家扶貧驗收的時候,發動大家給貧困戶捐錢捐糧捐物,撞起國家規定那個脫貧數字,不就全村脫貧了嗎?過去各種類型的達標驗收,我們都是這樣做的,有的是經驗,多的是方法。
丁小強搖頭說,扶貧攻堅等不得、拖不得、挨不得,更忽悠不得、虛假不得。老書記和馬主任說的辦法,只能一時脫貧、當年脫貧,不能實現永久性脫貧。在扶貧工作中,我們必須立足于早脫貧、真脫貧,率先脫貧、領頭脫貧。也就是說,分水嶺村必須在2019年底實現全村脫貧,留下一年回頭察看、補齊短板、加固措施,保證2020年不拖全國整體脫貧的后腿。
馬小翠癟著嘴巴說,富不富、看修路,現而今眼跟前,關鍵看你梅子樹讓不讓步。
梅子樹態度堅決地說,只要對全村脫貧大計有利,按照丁書記的設想辦事,我的土地和山林占用多少是多少,一分錢的補償不要。
馬小翠癟著烏紅的嘴巴說,你不要也許做得到,愛錢如命的麻春柳,有你那樣的共產黨員覺悟嗎?
梅子樹笑著說,磨子是推的,稀飯是吹的,湯圓是捏的,事情是說的,麻春柳再麻,也是人噻。
丁小強建議說,我們應該成立一個分水嶺村級公路建設工程指揮部,遇事可以商量辦。
顧文革很支持地說,很好。丁小強為主任,顧文革為副主任,梅子樹、馬小翠、鄧天亮為成員。
丁小強謙虛地說,還是顧書記為主任的好,經驗豐富、統帥全局。我為副職,一定盡心盡力辦事。
顧文革很誠懇地說,我的家庭負擔太重,實在沒有時間坐下來理事,停一天車損失兩三百元。再說,你是省里的選調生,面子比我大,背景比我深,正好要項目、找資金。
馬小翠梳理著稀疏的黃發說,有沒有補貼呢?如果沒有補貼,只怕鄧天亮不得干,他是一個認錢不認事的主。
顧文革點頭說,先把名字寫上,不愿干再拉下來。
丁小強見村里可用人才稀缺便問,為什么村里黨員不多呢?
顧文革苦笑著說,村里祖祖輩輩唱著“男孩長大去上門,女孩長大去嫁人;說起傷心分水嶺,回頭不望淚淋淋”的歌謠,哪有多少年輕人留下來?長大一個走脫一個,長大一對走脫一雙,就是千辛萬苦把他們培養入黨了,也不愿待在山上受窮受苦,比如米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