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社交中的心理應對(二)——體察人心 了解交際對象(3)
- 社交要讀心理學大全集(超值金版)
- 牧之
- 5467字
- 2014-06-25 15:35:43
人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在社交活動中,如果只是注重這些缺點的話,那么就永遠也發現不了誰是值得信賴的朋友,誰是需要防備的小人。有缺點的人,未必就沒有優點,優點突出的人,也一定會有缺點。所以,在社交過程中需要你具備一定的寬容,即能正確對待他人的缺點,也要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七)如何觀察喜歡裝腔作勢的人
如果我們注意周圍的人,總可以發現有一類人整天總是繃著臉,喜歡裝腔作勢,并自認為廉潔高尚,看不起旁人。這種人主動地在自己與他人之間筑起了一道籬笆,叫人不敢與之親近。這種人看似有領導的姿態,而實質上卻是最缺乏領導才能的,更不適合搞公關的工作。作為一個勝任的領導,首先應該具有愛心,要看得起他人,更要試圖去理解和關心他人,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的認可。這樣的領導才是善于與人相通、相知的人。
(八)如何觀察勤奮的人
由于在我們的觀念中,勤奮是一種美德,因此自然而然地就會對勤奮的人有好感,會很輕易地認為勤于學習的人更有才能。其實這是不對的。有的人看上去很勤奮,實際上可能是做樣子給別人看的,還有的人為了掩蓋自己碌碌無為的真實情況,會通過做很多瑣碎的事務來緩解內心的焦慮。因此,要學會辯別。
◎ 《六韜》:看透人本心的八種方法
歷史上的姜太公八十遇文王,被傳為佳話。而姜太公本人也有一套看出本心的方法。他寫了一本兵書《六韜》,里面說了八種看透人的本心的方法,實在是很有意思。
他的八種方法用現代語言可以描述如下。
(一)多向部下問問題,這樣可以獲得對部下深一層次的了解
無論是做什么事,無非就是去解決一個一個的問題,做領導的如果能養成習慣,在遇到問題時,多向部屬征詢意見,從他們的答案中,逐漸深入了解他們。所謂的問之以言,以觀其詳,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二)必要時,可以故意把秘密說給他人聽,以此來觀察他人的德行
如果一個人不能守口如瓶,那么也是不能辦好事的。社會發展,固然有其本身的各種原因,但無論任何時候,對于一個國家,一支軍隊乃至一個企業都有其內部的,關乎自身存亡的秘密。
現代的商業競爭,除了資金實力的競爭,更多的是技術內核的較量。這些東西對一個企業生存的重要性已日益引起成功人士的注意。
所以當一個領導發現部下不能保守秘密時,千萬不要把重大的問題交與他去處理,否則就容易把事情搞砸。那么如何確認屬下能否保守秘密呢?有時候領導也可以故意提供一些假情報,只要泄漏了出去,馬上就會知道是誰不能守口如瓶。
(三)善于追根問底,以此來測定真假虛實
有些人在回答問題時,只是敷衍搪塞,可能會說得很漂亮,但是經不起進一步的追問。另一些人雖然回答簡練,但是卻總能道出實情,也顯得比較自信。所以作領導的可以抓住某一個問題,不斷地追問,密切觀察對方的反應。如果對方顯得惶惶不安,則表明他剛才所做的回答大有問題,如果對方顯得很堅定,安如泰山,則表明他的確講了真話。這一做法和現代的某些測謊手段有些類似,不過的確很有用。
(四)故意派人去誘發對方謀反,以此來評定他的忠誠程度
所謂的“與之間諜,以觀其誠”講就是這個。有些人當面一套,背后一套,往往陽奉陰違。這種人是組織內部人員渙散的最大病根。而且這種人也不是很容易就能鑒定出來。
最好的手法莫過于故意派人與之策反,看他是否附和。例如可以派人在他的面前故意說老板的壞話,以看他是否也開始抱怨。這樣,很容易就能把這類人區分出來。
(五)故意讓他經手錢財,看他是不是廉潔
怎樣看部下是否清廉?最好是在實踐中觀察他。可以讓他經手一些錢財,看他在辦理這些事情的過程中,有沒有貪污的傾向,還要看他是否接受賄賂,因為錢財的問題可能會涉及到多方的利益,所以在這過程中也就很可能有人行賄,如果部下因此受賄而在處理錢財時故意偏袒某一方,則表明他并不清廉,而且說不定什么時候也會將公款中飽私囊,對這種人一定要小心提防。
(六)故意帶他到聲色場所,看他如何表現
有些人很在乎錢,有些人則常沉迷于女色。這兩種人都會因此而敗事,不能委以重任。重錢的很可能就受賄,好色的很可能就會因枕邊細語而敗事。對于這種意外事故,老板不得不防一手,不要等到東窗事發才大嘆,為時晚矣。
(七)把困難擺在他面前,以測試他的勇氣
一般人對困難的事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畏懼,沒有足夠的膽識和勇氣是不會勇于承擔責任的。所以,可以故意把困難的事情告訴他,如果他表現得為難或膽怯,則表明他不足以成大事。相反,如果他勇于承擔而又確實有信心,則完全可以委以重任。
(八)有機會灌醉他,從他的酒后失態中判斷其人的品性
有句話叫“酒后吐真言”,一個酒品不佳的人,醉起來就會胡言亂語,行為輕浮。這種人酒后容易失態,更會亂性。從他酒后的一言一行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的本性,所以有必要的話,把對方灌醉,觀察他的樣子,這對判斷人物,有相當的幫助。
◎ 管仲:觀人、用人的十二條準則
春秋時期齊桓公稱霸的時候,有一位功不可沒的宰相管仲。管仲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他早在公元前七世紀的時間就提出了觀人、用人的十二條準則,用現代語言可以表述如下。
(一)妒忌心強的人不能委以大任
心理易不平衡的人,也就是妒忌心特別強的人。一般的人,難免會妒忌別人,這也是正常的一種表現。因為有時候這種妒忌可以直接轉化為前進的動力,所以也不能說妒忌就一定是消極的一種表現。但是如果妒忌心太強了,就會產生怨恨,從而覺得他人是自己前進的最大障礙。到了這種地步,他們往往就會做一些過激的事情,甚至于憤而謀叛也毫不為奇。
俗話說:“宰相肚里能撐船。”而這種人氣量太小,絕對不是一個良好的領導者,更不能委以重任。三國時的周瑜不能不說是一位帥才,可就是因為妒忌心太強而栽了跟頭。
(二)目光遠大的人可以共謀大事
所謂有抱負的人也就是眼光相當遠大的人。人具有不同的眼光,有些人比較急功近利,只顧眼前利益,往往一葉障目而不見泰山。雖然這樣的人也有可能做出一些成績,但是卻缺少一種對未來把握和規劃的能力。如果你本身是目光遠大的人,對自己的事業發展有一個很明確的定位而只需助手的話,那么這種人倒是很好的選擇,因為這類人最適合于指使運用,以發揮他的長處。相反如果你想找一個能共謀大事的搭擋,并且這個搭擋能在某些重大問題上提出卓有成效的見地,那么你就必須尋找一個有遠見、能預測未來的人。這樣的人是老板的“宰相”和“謀士”,而不僅僅是助手,如果老板能找到這樣的人,那么對本身事業的發展是極具優勢的。
(三)前顧后憂的人能擔當重要的任務
前顧后憂的人往往能居安思危,思維比較縝密,考慮到各種情況和結果,而且很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所以也就很有責任感。這種人往往很會做自我反省,善于總結各種經驗教訓。他們的工作一般是越做越好,原因是他們總能看到每一次工作中的不足,以便于日后改進。如此精益求精,成果自然也就很突出。雖然有時候這類人會表現得似乎優柔寡斷,但從另一角度來說,這正是一種負責任的表現。所以作為領導,大可放心地把一些重要的任務委任于他。
(四)千萬不要親近性格急躁的人
有一種人是受不了一點點的挫折,常常會因為一些細小的失敗而暴跳如雷并自怨自艾。這樣的人似乎是個完美主義者,但其實骨子里是個只知道追逐眼前名利的人。他們做事往往毫無計劃,貿然地采取行動,事情失敗后又只會怨天尤人,從不去想失敗的原因。如果你遇到的是這樣的人,那么就該遠離他,以免最終受到他的牽累而后悔不及。
(五)決不可以重用偏激的人
過猶不及,太過偏激的人往往缺乏理智,而且容易沖動,非常容易把事情搞砸。這正如太偏食的人身體不會健康一樣,思想如果過于偏激,就不會成大事。這種人總是把事情做向某一個極端,等到受阻或失敗,又把事情做向另一個極端。這也正如理想和現實的關系,理想往往是瑰麗的,不斷地引發人們去追求,但是如果缺少現實的依據,理想也只能是空中樓閣。相反,如果滿腦子考慮的都是雜碎的現實,那么終會被淹沒在現實的海洋里而不能自拔,最終陷入沒有理想指導的惘然之中,所以凡是要成大事,都必然地把二者結合起來,才不致于勞而無功。
更糟糕的是,偏激的人也是最容易惹事生非的,往往會由于一時性起而挑起一些事端,最終搞得無法收場。你如果發現身邊有這樣的人,千萬不要重用他,以免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六)善于做大事的人就一定能受到別人的尊敬
人的層次是不一樣的,一個協調的公司就像一支球隊一樣,必定有相互合作,也必定有明確的分工。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對于手邊的本職工作干得兢兢業業,不辭勞苦。對公司來說他們是一筆可貴的財富,但是老板卻不能因為這些而把重大的任務交給他們。
有些人是只能做小事而不能期望他們做大事情。因為這些人往往偏重于具有某一技術細節的才能,卻缺乏一種統御全局的才能,所以決不能因為小事辦得出色而把大事也交給他們來做。善于做大事的人作風犀利,能夠游刃有余地安排、處理各種關系,起的是一個核心的作用。他們必然受到人們的尊敬。善于做大事的人不一定能做小事,而小事做得出色的人也不一定就能做大事。所以要明辨這兩類人,讓他們各司其職,分工協作,以取得最大的效益。
(七)一定要耐心期待大器晚成的人
有些人很有一些小聰明,往往能想出一些小點子把事情點綴得更為完美。這類人看上去思維敏捷,反應靈敏,也的確十分能討人喜歡。但是也有另一些人,表面上看并不聰明,甚至有點傻,卻往往能大器晚成。
對于這類大智若愚的人,你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來期待他們做出大的成就來,決不能由于一時的無為而冷落他們甚至遺棄他們。因為這類人往往能預測未來,注重追求長遠的利益,而既然是長遠的利益,也就并非是一朝一夕所能達到的,必然是一場持久戰。信任他們并給以重任,你就能取得最后的輝煌,而不致于讓此類寶貴的人才如流星般地隕落。
(八)輕易就斷定沒有一點問題的人是極不牢靠的人
無論大事小事,一定存在著各種復雜的問題,沒有問題,事情也就實質上不成其為事情了。做事情的實質也就是解決這個或那個問題。
如果一個人輕易就斷定沒有任何問題,這至少表明他對這件事看得還不夠深入,或許還根本不了解。這種對事情簡單化的草率作風也是極不牢靠的一種表現。如果讓他來做一些重大的事情,那得到的也只能是一些無用的結果或根本就不用做也能知道的結果。所以這種人說的雖然常常是豪情萬丈并很鼓舞人心,但卻不可輕易相信他,否則上當的只能是自己。
(九)切記有些小功勞的人并非都是同一種人
你也許會很重視一些為你的事業做出巨大成績的人,而忽視一些只有小成績的人。其實在這些人當中,也是有不同的層次要加以區分的。這當中的有些人的確是只能解決一些小問題,一旦碰到稍大一些的問題,就會束手無無策。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他們做出的貢獻看似比較小,然而實質上解決的大都是一些還處于萌芽狀態的小問題,如果這些小問題一旦變成大問題,那么就會對整個公司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所以這些人做的看似小的功勞實際上則不小,而且這也說明了這些人具有比較長遠的眼光,做事情比較講究預防性。如果你能用敏稅的眼光找出這些人并委以重任的話,他們可是你一比不小的財富。
(十)拘泥于小節的人一般不會有什么大成就
有句話叫“大行不拘小節”,做任何事情,有得必有失,其實就要看利大還是利小,想取得一定的利益,必然要建立在舍棄一部分小利的基礎之上,如果一個人總是在一些小節上爭爭吵吵,不愿放棄的話,也就終難成其大業,只能在一個小圈子里兜來兜去,永遠也無法脫身。
(十一)輕易就許諾的人一般是不可靠的,萬不可信任
除非有很大的把握,一般人對任何事是不可能許下重諾的。因為事情的發展往往不會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各種不可能預料的情況都有可能出現,所以一個負責任的人不會輕易許諾。而相反有一類人,隨口就答應,表現得很自信,到頭來卻不能完成使命,這種人還常常為自己輕易打下的保票找出各種理由來推諉搪塞,這種人是不可信任的。
(十二)說話很少但說的話很有分量的人定能擔當大任
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的人未必就是能擔大任的人,而且這種人常常并沒有什么真才實能。他們只能通過口頭的表演來取信別人,抬高自己。
而真正有能力的人,只講一些必要的言語,而且一開口就常常切中問題的要害。這種人往往謹慎小心,沒有草率的作風,觀察問題也比較深入細致,客觀全面,做出的決定也實際可靠,獲得的成果也就實實在在。所謂的“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講的就是這種情況。
◎ 觀察人的三大原則
觀察人,不是一般的看人,要做到由“觀人”而“知人”的境界,是需要堅持一些原則和要領的。
(一)從外部表現看內部實質
觀人當然是從人的外部表現開始,但是卻不能停留在外部表現,而要從一個人外在的表現來看出他(她)內在的品性,這樣做方才是正確的觀人之道,然而這都實在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人的外在表現一般包括人的精神面貌,體格筋骨,氣質色相,儀態容貌和言行舉止等。《人物志》共列出了九征,分別為神、精、筋、骨、氣、色、儀、容、言。根據這九種外在的表征,可以看出一個人所具有的情性,從而了解他(她)的平陂、明暗、勇怯、強弱、躁靜、慘懌、衰正、態度、緩急等等。
情性的重點在于情而不在于性,原因是情是由性生出來的,同時情也要受環境的感染,人人各有不同。所有這些都決定了人情的變化相當繁雜。如果用分類法來加以區分和歸納,實際上都顯得牽強而不夠精細。但是,以簡御繁,把人情,歸納成幾種簡單的類型,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人物志》所采用的十二分法,便是把形形色色的人,根據性情歸納成十二種不同的類型,通過進一步分析其利弊,便可以為觀人、知人提供有力的參考。
(二)由顯著表現看細微個性
我們做事情的原則,在于由小見大,由微見著。但是觀人的要領,則正好相反,而在于由顯見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