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社交中的心理應對(一)——社交障礙的自我調節(2)
- 社交要讀心理學大全集(超值金版)
- 牧之
- 4814字
- 2014-06-25 15:35:42
在越來越功利的社會里,自我懷疑、膽怯和自卑情緒泛濫,這些情緒使成功的人也不免會產生嫉妒。每個人都希望有用武之地,永遠將自我最完美的一面呈現在別人面前,希望成功,被重視、有運氣。這些美好的向往使人們篤信媒體展現給他們的偶像:聰明、漂亮、處變不驚,其實這種狀況不僅是不現實的,也是非常不人道的,這種無休止的攀比和追求只能帶來無盡的失望和自我貶值。
(四)“人性非常丑惡!”
人們常將自己與他人的不愉快相處的情景廣泛化、擴大化,這樣一來會使人們在與他人的再次接觸中有了先入為主的壞印象。
總之有消極思想的人,無論成功或失敗,總會暗地存在一種否定性的思考。這種思考方式往往會影響人們的判斷能力。我們必須根除掉深藏于我們內心的消極思想。
連續六年保持世界銷售第一記錄的夏木志郎先生,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每當到了傍晚六點鐘時,我就把今天過去了的一切失敗忘掉,否則,對于明天的生意是會有所妨礙的。在清早起來的時候,嘴里也一定說‘今天真是個好日子’;踏入辦公室前,就想一些過去成功的事情;在與客戶接洽的過程中,腦子里便浮現出與對方順利簽訂契約的情景來。”
當你心目中有了一個對自己徹底肯定的信念時,和對方交涉的成功率必然很高。在你與人交涉的時候,千萬不要盡想那些曾遭失敗的事情,要盡量用肯定語來代替否定語并不時地激勵自己。在人際交往中充滿自信,對進行成功的社交活動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遠離社交恐懼癥
生活當中,人們不可避免地要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而社交是展示風采的重要方面。例如,和重要人物交談;在公眾場合發表你的觀點;出現在談判、酒會、晚宴等各種社交場所。有些人常常不由自主地退卻,或硬著頭皮去了,卻因表現失態而讓好機會白白溜走,于是懊惱、后悔,可當下一個機會出現的時候,他們又開始膽怯、猶豫、心慌、手顫。久而久之,他們的自信心在一次次窘態中消耗殆盡。
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社交恐懼癥。特別對于許多剛離開家門步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說,結交新的朋友,融入他人的社交圈子是一種心理上的挑戰。一開始總有一些手足無措的感覺,不知道怎樣做才能和大家打成一片。
例如,小李剛從大學畢業,分到一個機關辦公室工作,每天坐班,要和自己并不熟悉的人和事打交道。工作還好辦,和人交往他就有些發怵。看到別人在業余時間有說有笑,打牌聊天,好不熱鬧,而自己行單影只,和別人無話可說,索然無味。他真羨慕那些“自來熟”的人,而自己怎么就做不來呢
人的社會性決定了人都有和別人交往的需要,否則就會有孤獨、寂寞、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可是,人的交往能力并不是生來就有的,是在后天環境熏陶和有意識地培養下產生出來的。遠離社交恐懼,我們可以采取以下幾種積極的方法。
1. 不否定自己,不斷地告誡自己“我是最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2. 不苛求自己,能做到什么地步就做到什么地步,只要盡力了,不成功也沒關系。
3. 不回憶不愉快的過去,過去的就讓它過去,沒有什么比現在更重要的了。
4. 友善地對待別人,助人為快樂之本,在幫助他人時能忘卻自己的煩惱,同時也可以證明自己的價值存在。
5. 找個傾訴對象,有煩惱是一定要說出來的,找個可信賴的人說出自己的煩惱。可能他人無法幫你解決問題,但至少可以讓你發泄一下。
6. 每天給自己10分鐘的思考,不斷總結自己才能夠不斷面對新的問題和挑戰。
7. 到人多的地方去,讓不斷過往的人流在眼前經過,試圖給人們以微笑。
如何戰勝孤獨
孤獨的人常常獨自生活,很少朋友,也很少進行社交活動。他們害怕社交風險,往往在交際中感到消極。
人人都有感到孤獨的時候,但并不是人人都可以戰勝孤獨。有些人的孤獨是內在而穩定的。他們面對孤獨無能為力,束手無策。而有些人的孤獨則是外在而可以控制的。這些人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時間里感到莫名的孤獨。他們相信自己能夠駕馭它,并能積極地做些排除孤獨的事情。
真正的孤獨,往往存在于那些雖然進行著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卻沒有情感和思想交流的人們之中。事實上,不管你是置身于人群,或是獨處一室,只要你對周圍的情況缺乏起碼的了解,與你身處的世界無法溝通,你就會體會到孤獨的滋味。
孤獨一般有兩種類型:其一是情緒性隔絕,指孤獨者不愿意與周圍人來往;其二是社會性隔絕,指孤獨者不具有朋友或親屬的關系網。
孤獨產生的原因多而復雜,比如事業上的挫折,缺乏與異性的交往,失去父母的摯愛,夫妻感情不和,周圍沒有朋友等。此外,孤獨的產生,也與人的性格有關。比如有的人情緒易變,常常大起大落,容易得罪別人,因而使自己陷入一種孤獨的狀態;還有的人善于算計,凡事總愛斤斤計較,考慮個人的得失太重,因此造成了人際交往的障礙。
孤獨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據統計,身體健康但精神孤獨的人在十年之中的死亡數量要比那些身體健康而合群的人死亡數多一倍。人的精神孤獨所引起的死亡率與吸煙、肥胖癥、高血壓引起的死亡率一樣高。
心理學家發現,孤獨者的一些行為,常常使他們處于一種不討人喜歡的地位。比如他們很少注意談話的對方。在談話中只注意自己,同對方談的很少,常常突然改變話題,不善于及時填補談話的間隙等。心理學家指出,如果孤獨者受到一定的社交訓練,如學會如何注意與對方談話后,他們的孤獨感就會大為減少。
所以,孤獨是可以改變和戰勝的。戰勝孤獨有哪些方法呢?
第一,多與外界交流。每個人都有表達自己思想感情、內心感受的需要。獨自生活并不意味著與世隔絕。一個常年在山上工作的氣象員說,他的身邊沒有人可以傾訴,但他感到有必要把自己的思想告訴家人,所以他就用寫信來滿足了自己的這一要求。
第二,多與快樂的人相處。人的性格會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經常與開心的人們在一起,你會自然而然地受到他們的感染,產生“近朱者赤”的效應。慢慢地,你就會敞開自己的心扉,變得快樂起來。
第三,“忘我”地與人交往。與人們相處時感到孤獨,有時會超過一個人獨處時的十倍。這是因為你和周圍的人格格不入。例如,你到一個語言不通的地方,由于你無法與周圍的人進行必要的交流,也無法進入那種熱烈的情感中,所以,你在他人熱烈的氣氛中會倍加孤獨。因此,在與他人相處時,無論是什么樣的情境下,都要做到“忘我”,并設法為他人做點什么,你應該懂得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會溫暖自己。
第四,享受大自然。生活中有許多活動是充滿了樂趣的。只要你能夠充分領略它們的美妙之處,就會消除孤獨。如:有些人遇到挫折,心緒不好,但又不愿與別人傾訴時,常常會跑到江邊或空曠的田野,讓大自然的清風盡情地吹拂,心情就會逐漸開朗起來。
第五,確立人生目標。現代人越來越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樣,害怕在不幸時孤立無援,害怕自己不被人尊重或理解。這種由激烈社會競爭導致的內心恐慌,無疑使一些人越來越孤獨,心靈也越來越脆弱。那么要克服這種恐慌與脆弱,必須為自己確立一些人生目標,培養和選擇一些興趣與愛好。一個人活著有所愛,有追求,就不怕寂寞,也不會感到孤獨。
如何克服社交中的庸俗習氣
在生活作風方面,庸俗習氣是社交的大敵。
第一種庸俗習氣是吃吃喝喝。有一種說法:“朋友,朋友,抽煙喝酒。”朋友湊在一起,就是吃吃喝喝。一喝起酒來,便一醉方休,一高興起來,便劃拳行令,甚至酗酒鬧事,醉臥大街。固然,朋友交往少不了必要的宴請,如某人升學、參軍等大家聚在一起,舉杯話別,相互勉勵。但是,動輒吃喝則是一種庸俗的習氣。還是古人講得好:“君子之交淡若水”、“友如作畫須求淡”。
第二種庸俗習氣是玩玩鬧鬧。朋友在一起玩玩鬧鬧,也是正常的,有害于友誼的是那種庸俗的玩樂。何謂庸俗的玩樂?可以從這樣幾個方面看:首先,為什么要玩樂。如果把友誼同玩樂劃等號——朋友之間就是為了在一起玩樂,那就是庸俗的習氣。如果把玩樂放在從屬的地位,朋友在一起玩玩,是為了調節一下氣氛,為了休息一下筋骨,交流一下信息,這是正常的、有益的。其次,用多少時間玩樂。如果對打撲克、下棋、跳舞等娛樂活動入了迷,一玩起來就什么也不顧了,甚至通宵達旦,影響了第二天的工作,那就不好了。
第三種庸俗習氣是沉溺于玩樂。在工作之余,朋友們登山、游泳、欣賞音樂……這種玩樂可以開闊視野、陶冶情操、鍛煉意志。這與學習、工作的關系,猶如土地的輪作一樣,是必要的、有益的。若是沉緬于不健康的活動里,如賭博、斗毆、尋釁等,就是不正常的、有害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逐步完善,為我們開辟了業余生活的廣闊天地。我們應讓高尚的情趣占領我們的業余園地,從中汲取健康的養料和豐富的知識。
第四種庸俗習氣是閑聊扯皮。謝覺哉同志在《交朋友的道理》一文中指出:朋友相聚,不談工作、不談學習、不談政治,只談些個人間私利私憤的事,這叫做“群居終日,言不及義”。有的人正是這樣,聚在一起專談一些庸俗的生活小事:談女人,說臟話;講吃講穿,比派頭,比闊氣;互相奉承,比賽吹牛;海闊天空,不著邊際,玩笑庸俗,打哈取趣;拉三扯四,搬弄是非……正常的友誼,就要被庸俗的閑聊扯皮蠶食掉了,朋友變成了“幫閑”。
怎樣杜絕社交中的輕率態度
有的人對社交持一種極其輕率的態度,動不動就要與朋友絕交。朋友是應該珍惜的,不應該棄之如敝屣。
輕率的絕交,本身說明了擇友的輕率。得來的太容易了,失去的就容易。信手可以拾起一塊石頭,必然會毫不顧惜地隨意把它扔掉。人們總是加倍珍惜來之不易的東西,沙里淘金,千篩萬淘,所以人們格外珍重黃金。如果見人就是朋友,又怎么能不隨時拋棄朋友呢?實際上,黃金的可貴,除了稀少、難得外,根本還在于它本身的價值。正如黃金一樣,朋友也是極其可貴的,應該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友誼。友誼同健康一樣,當人們失去它的時候,會更感覺到它的寶貴。作為一個健康人,對自己健全的肌體并不感覺到怎么樣,并沒有驕傲和自豪之感。可是,他一旦失去了健康,便會深深地體驗到,健康是多么寶貴,健康人多么值得驕傲和自豪!友誼也正是如此。與朋友朝夕相處,并不覺得怎么樣,一旦失去了友誼,就會倍感失掉的東西的可貴。特別是當你遇到困難、挫折,遭到諷刺、打擊的時候,你就失去了往日朋友的理解、安慰和鼓勵,你會感覺到孤立無援的悲哀。當你身處友誼溫泉的時候,請你珍重它吧?固然,我們并不一概反對絕交。在有的情況下,必須當機立斷,遷就姑息,猶豫不決,反而錯了。例如,朋友成了敵人,就必須與之一刀兩斷。總之,我們結交朋友,對待友誼,應以有利于國家、人民的利益,有利于個人健康成長為目的。
如何控制社交中的情緒波動
人的情感似遙控器一般控制著人的言談舉止,外在的表現自然就是表現出的或喜、或悲、或樂、或慍的情緒了。它就像是人的另外一張面孔。良好的情緒狀態讓你顯得自信,是保證社會交往活動正常進行的必備條件。得體的舉止、情緒穩定,似迎面春風讓人感到易于接近、容易溝通;反之,完全不能自制的情緒必然成為社交的絆腳石,沒有人愿意靠近一個喜怒無常的人。因而,在社交中應當謹記以下幾點。
(一)切勿急躁沖動
一般情況下,你以什么態度待別人,別人就會以相同的態度反擊你,這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另一方面,急躁沖動容易打亂人的正常思維,不利于正確地解決問題。在日常的社會交往活動中,會遇到千奇百怪的事情,出現各種各樣的矛盾、各種各樣的問題。遇到問題時,要善于控制情緒,如果失去控制、矛盾會更尖銳。所以不管遇到多惱火的事,情緒要冷靜、鎮定,才能處理好矛盾。
(二)切勿故作深沉
人際交往,是一種思想交流活動,本該真誠相待,暢所欲言。如果深藏不露,叫人覺得有點道貌岸然;如果與人相處,處處不露心跡、守口如瓶,那么會讓人覺得你不可捉摸,不可思議,無形中拉遠了心理距離。
(三)切忌喜形于色
表情上眉飛色舞、洋洋自得,還對別人的事評評點點、指手畫腳,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損害自己的形象和威信。與人交往,應保持一種平常的心態,不能面無表情,但也不能取得成績或有高興的事時,沾沾自喜,得意忘形。
總之,遇到任何事都要保持一種平和心態,自己喜怒哀樂要表現得自然,不做作。分寸一定要有所把握,否則只能給人一種喜怒無常的印象,最終,只得自食苦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