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收拾立柜,得知自己居然有五套西裝,領帶也有二十來條。可是根據記憶,過去三年時間我根本沒穿過什么西裝,領帶一年扎幾次也很可疑。盡管如此,卻有這么多西裝。怎么回事呢?連自己都莫名其妙。當然,畢竟算是像那么回事的成年人了,按季節準備幾套西裝以備不時之需也是常識。但另一方面,若改口來一句“我不穿哪家子西裝”,由于職業性質的關系,也并非說不通。
怎么回事呢?想著想著,想起來了(本來早已忘個精光)——年屆四十的時候曾下過一個決心:“是的,已經不年輕了,差不多該像模像樣穿戴一下了,過正規的成年人生活!”于是做了西裝,買了皮鞋。當時正住在羅馬,一來可以用合適的價格買到可觀的西裝,二來也有西裝革履去的場所。若是不穿意大利品牌服裝,去餐館都要被帶去冷板凳。總之那是個以服裝取人的國度。至于人格啦能力啦,在日常生活層面幾乎派不上用場。不管什么都首先取決于外觀。因此,人們無不衣冠楚楚。也罷,這倒也沒什么不好……
可是回到日本之后,轉眼就又重返以往粗布褲加網球鞋的生活,西裝啦領帶啦皮鞋啦統統忘去九霄云外。傷腦筋啊!
我想,人的實質這東西,再上年紀也是改變不了多少的。就算因為什么而痛下決心重新做人,而一旦那個什么沒有了,差不多所有人在差不多所有場合也還是要“吱溜”一下子返回原形,一如復位合金恢復原狀或烏龜縮回洞穴。說到底,決心那玩意兒只不過浪費人生能量罷了——打開立柜,面對幾乎一次也沒沾身的西裝、一道皺紋也沒有的領帶,我打心眼往外這樣想道。但是,如果反過來認為不變也無所謂,那個人卻又變了,不可思議。事情也真是奇特。
不過,在我過去的人生中,有一套西裝還是記得再清楚不過的,那就是差不多二十年前獲得“群像”新人獎去領獎時穿的那套橄欖色棉質西裝。因為之前沒有西裝那勞什子,就去青山[1]的VAN商店買了一套減價的,配一雙平時穿的白色網球鞋。那時覺得自己往下有可能開始新的人生。而若問新的人生實際開始沒有,唔,既可以說確實開始了,又覺得說照舊也未嘗不可,說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