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 theory
│撿史│
03
中國歷史上唯一成功的“清君側”(下)
食其祿,任其事,當國家危急,官近侍獨無一言可乎?爾等前日事彼則忠于彼,今日事朕當忠于朕,不必曲自遮蔽也。
上一回寫到明朝的四殿下燕王朱棣起兵造反,還給自己安了個好聽的名字叫“清君側”?!扒寰齻取背晒α酥?,朱棣明天就要進南京成就家國大業了,算是痛快了。
今天晚上在南京城里有一個飯局,請客的這人叫吳溥,是翰林院的修撰。三位客人分別是有“神童”之美譽的解縉,以及在科舉考試中被調換了名次的狀元胡廣和榜眼王艮。
大家一起吃飯聊天,聊什么呢?國家大事。因為現在正是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候,咱們幾個人坐在這兒,喝酒聊天烤串兒,說這說那的,明天天一亮,四殿下燕王朱棣就進南京了,擺在咱們面前的就兩條道,要么歸鄉,要么就是死路一條。咱們幾個人都是侍奉建文帝的,都是他的臣子,從這個角度來說,燕王朱棣是逆賊,怎么辦?好家伙,一個解縉,一個胡廣,倆人激昂慷慨,說到根兒上,一句話,就是寧死都不投降。燕王朱棣是反賊,咱們得食君之祿,報王之恩,建文帝待咱們恩重如山,咱們可不能對不起皇上,咱們得以身殉國,咱們怎么死呢?兩個人還想了各種方法去死。
可在皇宮里邊,建文帝下落不明了。在中國歷史上,一直到今天,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都是一個不解之謎。普遍的說法就是建文帝逃跑了,昆曲里邊有這個,京劇里也有。我還唱過這出戲,戲名叫《碧血丹心》,我唱老生,前邊唱的是建文帝“離宮逃難”,后邊是方孝孺“草詔敲牙”[1]。在戲里,建文帝本來是準備赴死的,但有個老太監對他說,皇上,您別死。建文帝說,我不死不行了,我這位四皇叔都已經要打進來了,你們還不了解嗎?我這個四叔很厲害的,他來了我就活不了了。老太監接著說,您別死,我想起個事兒來,當年太祖(朱元璋)升天的時候,留下了一個掛著鎖的小盒子,說家邦有難的時候,給您拿出來看看,您看現在咱算不算家邦有難?建文帝說,何止邦(幫)啊,現在我連鞋底都爛了,趕緊拿出來看看吧。老太監就從奉先殿里取出一小盒來,打開一瞧,建文帝的眼淚都下來了,盒子里邊有一把剃刀、三份度牒等物,度牒就是和尚的身份證。建文帝一看就明白了,我爺爺想得太周到了,他就知道我坐不穩這皇位,這是讓我把頭發剃下來,拿著度牒假充和尚逃出去。那就來吧,剃頭吧。于是有人給皇上把頭發剃了,又有人拿出朱元璋提前準備好的僧衣、僧帽,建文帝就化裝成一個和尚,打皇宮跑出去了。
這個橋段在評書和京劇里邊叫作“焚宮落發”,演完這一段之后,演員下到后臺,把臉洗了,換了衣服,再出去唱方孝孺的“草詔敲牙”。這兩出戲合成一個全本的戲,就叫作《碧血丹心》,總之戲里邊演的跟民間傳說差不多,都是說建文帝從皇宮里逃走了。
后來永樂大帝為什么派鄭和幾次下西洋呢?據傳說永樂大帝是派鄭和出去尋找建文帝下落的,但是到今天,都沒有一個準確的說法,沒有誰能確切地說建文帝有沒有被找到。
皇宮里面是亂了,在宮外吃飯的這哥兒幾個,解縉和胡廣那拍胸脯拍得是咣咣山響。胡廣說,我得怎么死怎么死,解縉也說,我得死得多漂亮,唯有一死才能報答君王,就這么一頓說。桌上吃飯的除了吳溥之外,還有一個就是王艮。這王艮,從坐那兒吃飯開始就一直哭,歷史上留下來的記載也說,王艮就是默默地流眼淚,沒有說什么話,人家解縉和胡廣為了盡忠心,都快動菜刀了。一頓飯能吃多長時間呢?終歸有散局的時候,散了,大家就各自回家了。
胡廣和王艮跟吳溥是鄰居,他們三家挨著住,所以才過來一起吃飯。飯局散了,幾位客人就都走了,吳家人得收拾收拾飯桌,收拾的時候,吳溥的兒子就跟父親說:“胡叔能死,是大佳事?!币馑季褪牵磥砗迨暹@是準備要死了。“大佳事”里的“大”,是巨大的大,“佳”就是特別好的意思,合在一起就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意思。吳溥的兒子認為,胡廣要是能死,這是一件大好的事情,忠君報國,萬古流芳。結果他爸爸吳溥聽完樂了,說,兒子,你還是單純并且善良,我跟你的看法不一樣。兒子問,怎么會不一樣?你看剛才人家胡叔起誓,順嘴流白沫,拍胸脯咣咣響,肋骨都快砸折了,怎么不是好事兒呢?他爸爸就說,就算是死,也得是王艮死。
吳溥父子倆正聊天呢,他們家隔壁那個院里就傳來了胡廣的聲音。就聽胡叔叔說:“外喧甚,謹視豚?!边@是文言記載下來的句子,我估計當時胡廣用口語不會這么說,那么他說的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胡廣囑咐自己的家里人:“外邊太鬧騰了,你們都留點兒神,別把咱家那豬丟了?!甭牭竭@話,吳家爺倆也樂了,吳溥對兒子說,你看,都到這會兒了,他還擔心他們家的豬丟了,你說他能死嗎?這跟孝莊皇后勸降洪承疇[2]的典故很像,孝莊皇后打算去勸降洪承疇,先派了幾個人暗中觀察洪承疇,這幾個人回來后說,這個洪承疇死不了,為什么呢?他跟那兒坐著,房上掉下來一塊土,土掉到衣服上,洪承疇就用手拍下去,一件衣服他都這么在乎,他會不在乎自己的命嗎?所以他死不了。胡廣也是如此,到這會兒他還擔心他家那豬呢,放心,他死不了。
而就在胡廣囑咐家人看好自家的豬的時候,王艮回到家服毒自盡了。死之前,王艮跟自己的媳婦說:“食人之祿者,死人之事。吾不可復生矣。”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他吃了皇上家的俸祿,拿了人家的工資,所以必須對人家負責,他不打算再活了。按說,王艮應該是對建文帝有些怨恨的,為什么呢?天下秀才進京趕考,我王艮是狀元,第一甲第一名,真才實學憑著能耐參加殿試的,結果皇上就因為我長得不好看,把我的第一名改成第二名了,還有公平可說嗎?但是王艮用死去表達他對建文帝的這份尊敬,建文帝你因為相貌而輕視我,但我不會因為你的權力,不會因為你的這些錯誤而辜負國家,我以死來報答天子。所以到今天,一提到王艮,好多人都說,那是真英雄。
那么起誓的那兩位呢?解縉從飯局回到家之后,就開始收拾東西了,他收拾東西干嗎呢?去拜見明天就要進京的朱棣,投降于他。關于解縉投降這件事兒,歷史上記載得很公正,用了三個字,去記錄解縉當時的狀態,是哪三個字呢?縉馳謁?!翱N”是解縉,“弛”是飛馳,“謁”是謁見。翻譯過來就是說,解縉飛一樣地去拜見了朱棣。你再是神童,你再是聰明人,你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這個背影、這個狀態,也并不美麗。還有胡廣,歷史上給胡廣留下了五個字,是“召至,叩頭謝”。“召至”就是“一喊就來了”,“叩頭謝”是“見面就跪下磕頭”。胡廣比解縉還好點兒,解縉是半夜就去投降了,胡廣好歹等到了天亮,人家來叫他,他才去,進門見到朱棣就先磕一個頭。
朱棣進了皇城,繼位登基,成了永樂大帝。永樂帝上位的方式雖然不太光彩,但他在歷史上創造了豐功偉績。永樂帝對解縉就算不錯了,他讓解縉主持修《永樂大典》。解縉這個主兒,最大的特點就是聰明,他打小兒就靈,缺點也是太聰明,有時候這是一種毛病,不是才能。當年朱棣曾說過“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不可一日少解縉”,這兩句話簡直是說到家了,天底下不能一天沒有我,因為我很厲害,我是皇上,但是我身邊不能一天沒有解縉?;噬夏苓@么愛一個人,那這個人真是太幸運了。但是這位聰明絕頂的解大才子,有的時候表現得還是很幼稚的,很多時候朱棣也拿解縉沒辦法。總之解縉既聰明又有用,但實在不大會說話,很多時候都很不招人待見。包括后來打越南,就是打安南國,皇上說要打,結果解縉說,你能打下來,但是你守不住。朱棣也挺開心,說,好啊,我打給你看。結果打下來之后,朱棣告訴解縉,你上那兒守著去吧,直接給解縉打發到越南去了。
好家伙,你琢磨琢磨,到了越南,解縉也不能老跟那兒待著,他總得回來述職,一年或兩年回來述一次職。他有一次回來匯報工作,剛好朱棣不在,這個時候,解縉犯了一個最嚴重的錯誤,這個錯誤表現出了他在政治上的幼稚。他去見了一個人——朱高熾。朱高熾是誰?朱棣的兒子,當時已經被立為太子了。解縉是覺著,我回來看看皇上,皇上不在家,那我上太子那兒串個門去吧。結果他這一去,犯了朝廷的大忌。
朱棣肯定不只有一個兒子,除了這個當太子的之外,還有其他的兒子,他們看見解縉去看太子了,立刻就跟朱棣說了,說得很簡單,說解縉“伺上出,私覲太子,徑歸,無人臣禮”。什么意思呢?就是說解縉伺皇上不在之機,私見太子,看完之后就回去了,沒有人臣的禮節。這幾句話正捅到朱棣的肺管子上了,他就以“無人臣禮”的罪名,把這解大才子、大聰明人關起來了,關了幾年呢?解縉在監獄里邊一關就關了四年。四年后,一個偶然的機會,朱棣可能是清點在押犯人的花名冊,突然發現了解縉的名字,順口說了這么句話:“縉猶在耶?”意思特別簡單,就是“喲,解縉還活著呢!”??删瓦@一句話,給解縉引來了殺身之禍?;噬系倪@句話被錦衣衛的都指揮使紀綱聽到了,紀綱就是在監獄里邊押著這些犯人的負責人。你可以理解成皇上是說“喲,他還在呢,快把他放出來吧,叫他來喝酒、烤串兒,我們聊會兒啊”。但紀綱那是跟在皇上身邊的人,他一下子就明白了皇上的真正用意?;厝ブ螅o綱請解縉喝酒,把解縉灌得酩酊大醉,當天夜里就在雪地里挖了一個坑,把解縉埋了,解縉死的時候47歲,就因為皇上的一句話,他就死了。
早在朱元璋活著的時候,解縉跟胡廣既是同鄉、同學,又是同事,其實倆人還是兒女親家,那會兒胡廣的老婆剛好要生孩子,朱元璋就說,得了,胡廣你要生一閨女,以后長大了就許給解縉的兒子吧。好家伙,皇上許的婚!后來胡廣的老婆確實生了一個女孩兒。可這次解縉一死,算是出了事兒了,胡廣說,那我得悔婚,他們解家現在已經有問題了,我閨女不能再嫁給解縉的兒子解禎亮了。但是胡廣的閨女真有樣,她拿刀割自己的耳朵,跟自己的爸爸說,好馬不配雙鞍,烈女不嫁二夫,皇上許的婚,我就是人家解家的兒媳婦,就算他們家遭了滔天大禍,我也認。這閨女跟她爸爸的活法是不一樣的。在閨女的堅持之下,等到后來解家這官司平了,他還是把閨女嫁給了解禎亮。
前面提到,探花叫李貫。這李貫后來也跟著朱棣了,有關他的記載不多,但是有一事兒挺可樂。
朱棣當上皇上之后,帶著文武群臣一起查看建文帝時群臣所寫的一些奏折和議政的文件。解縉和李貫這一大幫人都在場,永樂帝就問他們說,爾等也都有過議政的言論吧?也就是問他們,當年你們跟著建文帝的時候,背后是不是也說過我的壞話呀?解縉等人都不說話,唯獨李貫往前一站,一拍胸脯說:“臣實未嘗有也?!边@下李貫可露臉了,他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他們其他人都寫過您的壞話,只有我確實沒寫過。李貫本來是暗自慶幸,你看我當年就留著后手,還留對了??蓻]想到,他說完這個之后,永樂大帝立刻把手里這點兒文件啪地扔到他臉上,怒斥道:“爾以無為美耶?食其祿,任其事,當國家危急,官近侍獨無一言可乎?爾等前日事彼則忠于彼,今日事朕當忠于朕,不必曲自遮蔽也。”那意思就是,你別沒羞沒臊的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國家危難的時候你一句話都沒有???當年我確實是造反了,但那個時候你的位置跟現在不一樣,你那時候是跟著建文帝的,在國家需要的時候,你怎么連一句人話都沒有呢?你那會兒跟著建文帝,就應該忠于建文帝,你現在跟我,就應該忠于我,你不用這樣兩面三刀的。
文武群臣都看著朱棣痛斥李貫,李貫臊得都沒人樣了。后來因為解縉這事兒,李貫也受到牽連,進監獄被關了十年,臨死之前李貫說了一句話:“吾愧王敬止矣。”意思就是,我要死了,我對不起王艮,沒臉去見人家。
李貫這哥兒幾個的故事,正應了莎士比亞那句話:我猜中了這個故事的開始,但是我沒有料到這個故事的結局。
注釋:
[1]草詔敲牙講述的是明朝朱棣起兵造反,奪取侄子建文帝的皇位后,命方孝孺為自己起草登基詔書,但方孝孺抵死不從,觸怒朱棣,最后被敲掉牙齒、滅了十族的故事。
[2]洪承疇(1593—1665),字彥演,號亨九,明朝重臣。松山城破后,洪承疇被俘,清廷一再勸降無果,后勸降者見洪承疇如此堅決,便舉刀欲殺,誰料洪承疇竟“頸延承刃,始終不屈”。據傳說,洪承疇后來歸順清廷,是因為孝莊皇后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但這個說法無從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