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我的第一桶金(2)

熱血沸騰的摩根頓時涼透了心。但是,從小就爭強好勝的摩根面對鄧肯商行的堅決反對并沒有絲毫的畏懼退縮。他相信自己的直覺判斷絕對沒錯,他認定這是一筆極為有利可圖的大買賣。但是,沒有了商行的支持,摩根不得不硬著頭皮向遠在倫敦的父親吉諾斯求援。在父親吉諾斯的支持下,摩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放開手腳大干一場,把碼頭上其他幾條船上的咖啡也以很便宜的價格全部買了下來,耐心等待著拋出機會。其動作之快,氣魄之大,令人贊嘆。許多熟悉摩根的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

真是老天有眼,沒過多久,摩根就等來了很好的拋售機會。巴西的咖啡產量因為受到寒潮侵襲而驟然暴減,市場上居然出現了斷貨的情形。俗話說,物以稀為貴。此時咖啡的價格一下子暴漲了好幾倍!結果,敢于冒險的摩根終于大賺特賺。

13.王永慶的第一桶金

人與人之間在智力和體力上的差異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大,很多小事,一個人能做,其他的人也能做,只是做出來的效果不一樣,往往是一些細節上的工夫,決定著完成的質量。“細節決定成敗”,臺灣首富王永慶就是從細節中找到成功機會的人。

王永慶早年因家貧讀不起書,只好去做買賣。1932年,16歲的王永慶從老家來到嘉義開了一家米店。當時,小小的嘉義已有米店近30家,競爭非常激烈。當時僅有200元資金的王永慶,只能在一條偏僻的巷子里租了一個很小的鋪面。他的米店開辦最晚,規模最小,沒有任何優勢,更談不上知名度了。在新開張的那段日子里,米店生意冷冷清清,門可羅雀。

當時,一些老字號的米店分別占據了周圍大的市場,而王永慶的米店因規模小、資金少,沒法做大宗買賣;而那些地點好的老字號米店在經營批發的同時,也兼做零售,沒有人愿意到他這一偏僻的米店買貨。王永慶曾背著米挨家挨戶去推銷,但效果不太好。

怎樣才能打開銷路呢?王永慶認為米店要想在市場上立足,就必須有一些別人沒做到或做不到的優勢才行。仔細思考之后,王永慶很快從提高米的質量和服務上找到了突破口。

20世紀30年代的臺灣,農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稻谷收割與加工的技術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鋪放在馬路上曬干,然后脫粒,沙子、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里面。用戶在做米飯之前,都要經過一道淘米的程序,非常不方便,但買賣雙方對此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

王永慶卻從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帶領兩個弟弟一齊動手,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后再出售。這樣,王永慶米店賣的米質量就要高一個檔次,因而深受顧客好評,米店的生意也日漸紅火起來。

在提高米質見到效果的同時,王永慶在服務上也更進一步。當時,用戶都是自己前來買米,自己運送回家。這對于年輕人來說不算什么,但對于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年人,就是大大的不便了;而當時年輕人整天忙于生計,且工作時間很長,不方便前來買米,買米的任務只能由老年人來承擔。王永慶注意到這一細節,于是超出常規,主動送貨上門。這一方便顧客的服務措施,大受顧客歡迎。

當時還沒有送貨上門一說,增加這一服務項目等于是一項創舉。

送貨上門也有很多細節工作要做。即使是在今天,送貨上門充其量是將貨物送到客戶家里并根據需要放到相應的位置,就算完事。那么,王永慶是怎樣做的呢?

每次給新顧客送米,王永慶就細心記下這戶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問明這家有多少人吃飯,有多少大人、多少小孩,每人飯量如何,據此估計該戶人家下次買米的大概時間,記在本子上。到時候,不等顧客上門,他就主動將相應數量的米送到客戶家里。

王永慶給顧客送米,并非送到了事,還要幫人家將米倒進米缸里。如果米缸里還有米,他就將舊米倒出來,將米缸擦干凈,然后將新米倒進去,將舊米放在上層,這樣,陳米就不至于因存放過久而變質。王永慶這一精細的服務令不少顧客深受感動,他因此贏得了很多顧客。

不僅如此,在送米的過程中,王永慶還了解到,當地大多數家庭都以打工為生,生活并不富裕,許多家庭還未到發薪日,就已經囊中羞澀。由于王永慶是主動送貨上門的,要 貨到收款,有時碰上顧客手頭緊,一時拿不出錢的,會弄得大家很尷尬。為解決這一問題,王永慶采取按時送米,不即時收錢,而是約定到發薪之日再上門收錢的辦法,解決了即時收款中可能會因對方手頭緊而出現尷尬的問題,極大地方便了顧客,深受顧客歡迎,使那些接受服務的客戶,都成了王永慶的忠實客戶。

王永慶精細、務實的服務方法,使嘉義人都知道在米市馬路盡頭的巷子里,有一個賣好米并送貨上門的王永慶。有了知名度后,王永慶的生意很快紅火起來。這樣,經過一年多的資金積累和客戶積累,王永慶便自己辦了個碾米廠,在離最繁華熱鬧的街道不遠的臨街處租了一處比原來大好幾倍的房子,臨街的一面用來做鋪面,里間用作碾米廠。就這樣,王永慶從小小的米店生意開始了他后來問鼎臺灣首富的事業。

14.12只野雞蛋成就一個百萬富翁

靠12只山里人司空見慣的野雞蛋,創下300萬的財富,黃長生的創業經歷既沒有秘訣,也絕不是偶然,那是他勤于思考和吃苦耐勞換來的。

1964年7月12日,黃長生出生在江西省銅鼓縣大土段鎮大土段村,這個1000多人口的村子因交通閉塞,山多田少,經濟十分落后。

1994年下半年,黃長生告別妻兒,和一位鄰居前往廣州打工,在一建筑工地擔水泥砂漿賺點辛苦錢。轉眼到了1995年的中秋節,黃長生和另外3位民工準備去打打牙祭。在一家小餐館,他們要了個菜花蛇火鍋和2斤散裝白酒,結賬時,老板告訴他:一共200元,其中火鍋180元!黃長生一聽嚇了一跳,這菜花蛇充其量也就是2斤重,這在自己那個山村里花20元已是出了天價,誰知在這里竟要價180元!打這時起,黃長生明白了一個道理:要賺錢得動腦子,靠賣苦力一輩子也沒有出頭之日,他決定辭工回家再想辦法。

1995年年底,黃長生帶著2000元血汗錢回到了家里。

1996年清明節那天,黃長生領著兒子、侄女上山去給父親掃墓。突然,在墓地旁的雜草叢中“呼”的一聲驚飛了一只野雞,幾個孩子好奇,一擁而上鉆到草叢里尋找,竟意外發現了一窩野雞蛋,黃長生數了數,一共是12只。

當時黃長生并未在意。回到家里,他突然想起了在廣州吃火鍋的事:自己何不把這些野雞蛋孵出來試一試?興許能掙幾個小錢。可是在村里,孵野雞蛋是從來沒人干過的事,村民們都認為黃長生是異想天開。然而黃長生并不在意,他首先找了只母雞去孵,沒想到孵了7天后,母雞就死活不肯再進窩。他尋思了一番后,弄來一只100W的燈泡吊在籮筐里,上面用毯子蓋住。過了一會兒用手一摸,感覺溫度過高,再換成60W的燈泡,用手摸摸剛好合適。有時停電,黃長生就將雞蛋小心翼翼地裹好,抱在懷里加溫。24天后,終于有8只毛茸茸的小雞破殼而出。

看著一只只可愛的小雞,黃長生心里十分高興。他將8只小雞放在紙箱里,并弄來一些玉米、黃豆、高粱等打碎喂給小雞吃。又過了40天,小雞最大的已長到了8兩,其中有6只母的,2只公的。

1996年農歷8月17日,黃長生飼養的野雞開始產蛋了,他捧著產下的第一個野雞蛋,心里熱乎乎的,這么久的苦總算沒白吃啊!接著,其余幾只野雞開始陸續產蛋。因為產下的蛋較多,再用老辦法孵化是行不通了。9月底,他請來篾匠做了幾個蒸籠,將野雞蛋鋪在蒸籠里,再罩在一個大木桶上,在木桶里放上4只燈泡,自己設計了一個控溫器將溫度控制在37℃~39℃之間。

這樣邊產蛋邊孵化,到1996年年底,黃長生便有了300只野雞,黃長生高興之余,漸漸感到了一種壓力。為了養這些雞,光買飼料便花了2000多元,搭雞舍又耗去了3000元,不但花光了自己打工掙來的血汗錢,還欠了幾千元的債。看熱鬧的人來了一撥又一撥,可就是沒人提起過買野雞的事。

沒人買,這300只野雞還得繼續養著,黃長生只好四處借錢買飼料。忍無可忍的妻子大罵丈夫是鬼摸了腦殼,一年到頭錢沒賺到,成天圍著野雞轉,還欠了一屁股的債。黃長生為這些野雞也整日悶悶不樂!

元宵節后的一天,黃長生正坐在家里發愣,一位姓張的港商通過當地人介紹,專程找來要買他的野雞。港商問他,160元一只賣不賣?黃長生聽了一陣狂喜,160元一只,300只可是48000元。這筆錢對他來說可是一筆很有誘惑力的大數字呀!黃長生畢竟不同于一般的農民,他略一思索,既然這鬼東西這么值錢,可千萬不能全部賣掉。于是,他答應將2斤以上的賣掉,抓來一數,剛好120只,賣了19200元。

黃長生養野雞賺了大錢的消息轟動了當地,沒多久,宜春地區行署副專員帶領銅鼓縣主管農業的副縣長和當地新聞媒體的記者趕到他家開了個“特色農業現場會”。沒想到這個現場會竟幫了他的大忙,此后上海、江蘇、浙江等地的大酒店紛紛找上門來訂貨。

1997年冬,黃長生花8萬元買下當地一家祠堂作為養殖基地,繼續擴大規模。他找到當地的獵戶,告訴他們,只要捕到活野雞,愿出高價收購。獵戶們自然樂意,都拿著網深夜上山去捕捉。沒多久,獵戶們便給黃長生送來了4只不同種類的野雞。他在省科委專家的指導下,利用不同種類的野雞進行人工雜交,成功地培育出一個新品種——錦風野雞。

錦風野雞食料粗,耐寒耐熱,不但外形美觀,而且肉質細嫩,商品雞4~5個月便可出欄。

由于肯動腦子,加上勤勞肯干,黃長生的養殖業越做越紅火,到1998年底,他已有了300多萬資產。

15.200元起家打出一片天地

2001年10月,祝義才被美國《福布斯》雜志評為中國內地100富豪第53位。在他風光的背后,卻有著異常艱辛的歷史。創業之初,他憑借著200元錢為自己掘得了第一桶金。

上世紀60年代,安徽桐城,一戶祝姓貧苦農家迎來了他們的第四個孩子。這個男嬰,除了按輩分取名不能沒有“義”字外,父母意味深長給他加了“才”字。“才”字既有學識又含財富之意,這是用心良苦的企盼。要知道,在那國人難以忘卻的嚴重的自然災害年間,他們的前三個孩子被活活餓死了兩個!祝義才的落地給他父母帶來無盡的慰藉和希望。

家境的貧困,生來鑄就了祝義才頑強的毅力和不甘認命的個性。憑著聰明好學,他一直半工半讀到大學畢業,分配到安徽省交通廳屬下的海運公司吃“皇糧”。太多的苦難和家庭的貧困,使他早熟:自己的前途自己去爭取,去創造。1989年,年僅24歲的祝義才,工作才一年多,便拋棄“皇糧”差事,懷揣200元錢辭職下海。

200元錢能做什么?他聽說做水產生意不錯,于是他天天到水產市場“閑逛”。時間不長,他知道了做水產品出口的利潤比一般交易要高得多。他腦袋瓜一轉,一番“運作”把“散戶”組織起來,準備集中向外貿公司供貨。為此,他買來黃頁電話簿,從中找到一家專做對日貿易的水產公司,立馬大著膽子,單槍匹馬“殺”過去。誰知,公司經理面對這么一個一無資金,二無公司,且來路不明的愣頭青不屑一顧,打發出門。但祝義才不信邪,相信“誠信”是成功之門,硬是“粘”上這家公司,一連吃了三回閉門羹,可到了第四天,經理拗不過他:“小伙子,你的認真和執著讓我服了,你拿樣品來吧。”

祝義才興奮了,他歡天喜地回到水產市場,向老板賒了幾只上等的蝦蟹,恭恭敬敬地呈送到外貿公司,經理認可,同意要貨,就這樣第一份飽含艱辛的批量訂貨合同簽訂下來。這一訂單讓他整整忙活了15天,一結算,竟賺了10萬元!這在當時,無疑是天文數字,對從未見過這么多錢的祝義才更是如此,他平生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成功,也第一次認識到自己闖蕩市場的能力。

第一次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祝義才,接著他又拿到省內外幾個大公司的訂單,同時他的誠信和實干也在水產市場有口皆碑。一年的早出晚歸,200元起家,竟做到9000多萬元的業務,凈賺了480萬元,這種超常“跳遠”式經商傳奇經歷,為他后來更大的運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投县| 沅江市| 即墨市| 江西省| 成安县| 黑河市| 扶沟县| 安乡县| 郯城县| 青川县| 新邵县| 德庆县| 韶关市| 浪卡子县| 颍上县| 惠安县| 延津县| 东海县| 苍山县| 霍州市| 长阳| 泉州市| 乌鲁木齐市| 黎城县| 洛浦县| 浦县| 龙井市| 赤峰市| 左贡县| 峡江县| 兴安盟| 蓬安县| 山东| 大竹县| 齐齐哈尔市| 麻城市| 延寿县| 西乡县| 高唐县| 定远县| 个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