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財富老總的創業故事(3)
- 受用無窮的80個財富故事
- 劉燁主編
- 3544字
- 2014-06-19 09:13:30
羅忠福說得好,民營企業要發展,你得自己去干,從干中了解產、供、銷,從干中去體會、鉆研國家的經濟政策。羅忠福還曾總結自己的成功經驗,其中很重要一條就是:實干精神。
7.兩年成就了一個億萬富翁
接手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僅僅兩年便創造價值10億英鎊的財富,賺錢速度之快創英國商業史紀錄。創造這個奇跡的人就是英國BHS百貨連鎖店的老板,被媒體稱為“速成億萬富翁”的菲利普·格林。在全英富豪榜上,目前他名列第十六位。
2000年4月,格林以2億英鎊的價格買下BHS時,前景并不為人看好。當時,BHS雖在全英有160家連鎖店,但銷售情況日趨下滑,許多買家都在最后一刻打了退堂鼓。金融城內人士對格林的評價一向不高,認為他不過是一個說話很快、辦事莽撞,且不知天高地厚的服裝商販,不會有很大作為。格林的這一舉動無疑又成為他們攻擊和嘲笑的話柄。
格林15歲就離開學校,他甚至沒有一張正式的畢業證書。不過,格林的天性中流淌著冒險家的血液(其父母是做房地產生意的),而且他的個性也表明他不甘作一個唯唯諾諾、受人支使的小雇員。格林靠販賣牛仔褲賺取了創業的第一桶金。從此商界中闖進了一個莽撞少年。
格林性格直率,甚至可以說粗魯,向來不拘泥于傳統。從接手BHS的第一天起,他就開始尋找BHS的病因所在。他的足跡幾乎遍及各個商場的每個角落。幾星期后,心中有數的格林開始實施自己的計劃。首先是減少浪費。他改變了購物袋的印刷方式,對衣架的生產和尺寸說明也采用一種更有效的方法。雖然每個衣架的生產費用僅降低了1便士,但年銷售成本卻因此節省了40萬英鎊。
格林對商業對手的銷售情況有著詳盡的了解,這得益于他超凡的記憶和分析能力。對每家公司的銷售情況、營業額、贏利以及每平方英尺的銷售量、租金收費和資本贏利等等,他不但能夠牢記在心,而且能在日后輕而易舉地列舉出來。格林帶著極大的興趣仔細研究每家公司的財務報表,并作出自己的判斷。同事稱他的信息庫如此嚴密,以至于英國的情報人員都要羨慕了。對此,他的商業對手相當佩服,“對我們的銷售情況,他似乎比我們自己還要預先知道。”
格林時常有驚人之舉。一天,BHS的服裝采購小組被叫進了格林的辦公室。擺在他們面前的是一排排的服裝樣品,其中有BHS品牌,也有其他對手的品牌。相比之下,BHS服裝顯得款式陳舊、種類單一。采購人員還未來得及解釋,格林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更新服裝款式,重新選擇服裝供應商,否則采購小組全部換人。那種沒有半點商量余地的口吻令采購人員至今記憶猶新,據說其中一位還委屈得掉下了眼淚。但格林卻最終達到了目的。現在,凡是其他商場出現的流行服裝款式,在BHS都能找到,而且價格更低。
就在其他零售商轉而在市場營銷方面下工夫并聲稱取得成效時,格林卻一再堅持他的信念:產品,產品,產品。他從來不雇用公共關系人員做宣傳,并稱之為毫無意義的花架子。他也從來不做廣告,因為他認為商店櫥窗就是最好的促銷方式。“我們的商店處在商業街的中心地帶,每天都有上百萬的人從我們的門口經過,還有什么比這(指櫥窗)更有效的呢?”
就憑著這些,格林成功了。在一年時間內,BHS不但還清了1億英鎊的債務,而且稍有盈余。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BHS的稅前利潤猛增到9200萬英鎊,超過了分析家的預測,與接手之前相比,所創利潤增長了7倍多。BHS的身價扶搖直上,金融城的分析家們報出了12億英鎊的高價。格林也因占有BHS95%的股份而擁有了10億英鎊的資產。金融城內對他抱有成見的人不得不對他刮目相看,他們承認,“格林確實是一位商業奇才,他懂得顧客想要什么”。
8.小涼皮做成了大生意
賈亞芳,一個44歲的下崗女工,靠500元起家賣涼皮,短短幾年工夫,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建立了200多家“捷爾泰涼皮連鎖店”,擁有1000畝辣椒綠色生產基地和1000畝花椒綠色生產基地。她因此被評為“2004中國十大經濟女性年度人物”。
1998年2月,賈亞芳下崗的第二天,就騎著自行車到西安交通大學東邊沙坡村的一個賣涼皮的地攤前,做起了市場調查。通過調查,賈亞芳決定賣涼皮,花了508元,配齊了賣涼皮的全部家當。
3月6日,天剛亮,賈亞芳就來到菜市場,買了10斤調涼皮的綠豆芽和50斤涼皮,蹬著三輪車,來到西安一家大工廠門前,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擺起了涼皮攤。很快,50斤涼皮全賣完了。除去40元錢涼皮、5元錢的綠豆芽、2元錢的攤位費和油鹽醬醋,凈賺20多元錢!
但賈亞芳沒有滿足。她又算了一筆賬:100斤米不過100元錢,蒸200多斤皮子,按8角錢一斤批發,除去煤、電和其他費用,至少能賺60多元錢。如果自己蒸自己賣,那樣,100斤米做成涼皮至少可以賺近200元錢。她在西安市轉了一圈,沒發現一家既蒸涼皮又賣涼皮的餐館,這使她興奮不已。如果租間門面房,既蒸涼皮,又賣涼皮,一天賣200斤米的涼皮,不就可以賺400塊錢嗎?這樣一個月下來不就是1萬多,一年不就是十幾萬嗎?賈亞芳的心熱起來了——她想開店。
第一家涼皮店在李家村開業了,這是西安服裝批發市場,人流量非常大。房租是2200元。開這樣的一個涼皮店,至少要雇5個服務員,一個蒸涼皮的師傅按每月1000元的工資計算,服務員管吃管住每人按200元工資計算,這樣,每月工資和房租加起來將近5000元,折合每天170多元錢。這是賣200碗涼皮的純利潤。可是,開業第一天賣了160碗,第二天賣了210碗后,就再不見漲。眼看著干不下去了,只好關了門。從開業到關門不到兩個月,虧了3790元,但賈亞芳也找到了失敗的原因:一是涼皮的口味不好,沒有回頭客;二是涼皮店的位置不好,人們到這兒是買衣服,一般不吃飯。
于是,賈亞芳開始對陜西涼皮進行深入調查。陜西的涼皮分為兩派:一是關中戶縣的秦鎮涼皮,二是陜西南部的漢中涼皮。秦鎮涼皮硬爽耐嚼但口感不好,漢中涼皮柔軟細膩但一挑就斷。對這兩派涼皮進行反復比較之后,賈亞芳產生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為什么不把兩派涼皮的優點結合在一起呢?她起早貪黑,洗米、泡米、打漿蒸制,每一個細節,她都認真記錄。經過反復實驗,直到口感“好極了”,賈亞芳才決定再次租房開店。
她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四處選址,跑了一個星期仍沒有合適的。地段好租金就貴,偏僻地段人氣又不旺。她想自己研制的涼皮要是確實好,地段差點也應有人來買!這樣一想,她又蹬上三輪車,準備先試賣三天,看看自己研制的涼皮究竟行不行。
第一天,一碗都沒賣出去。第二天,一位婦女嘗了一口后,連聲說好,招呼旁邊的人快來吃。第三天,她剛擺出來,沒用一個小時,涼皮都賣完了。第四天,她沒蹬三輪車擺攤賣涼皮,她騎著自行車出去找房子去了。
一米多寬的門面房,門前還有一棵大樹,房租1300元一個月。但她毫不猶豫地租了下來。她又花300元制作了一塊“捷爾泰涼皮”的牌匾懸掛在門頭上。捷就是快捷,泰就是安泰、健康。捷爾泰就是讓人們以最快的速度吃上最健康好吃的涼皮。可過路人卻不這樣領會。但他們對這個名字感到很稀奇,有人還以為是國外的涼皮,就想嘗嘗。
這一嘗不要緊,開業第一天,賈亞芳的涼皮賣了110碗,第二天200碗,第三天350碗,第四天一下子賣到了560多碗……第一個月下來,賈亞芳賺了1萬多元錢,第二個月的純收入將近2萬元。到第三個月,為了能吃到賈亞芳的涼皮,人們竟要排上兩個多小時的隊,這條并不寬敞的街道甚至出現了堵塞。
為了保持獨特口味,每碗涼皮都是賈亞芳親自調配佐料。賈亞芳曾經一天之內賣過1500碗涼皮。一天下來,她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了。賈亞芳調涼皮的配料技術是她贏得顧客的法寶。一碗涼皮用凈涼皮7兩,加菜一兩,加稀釋后的調料2兩,再加4錢辣椒油。與眾不同的是加了20多味中藥。半年之內,賈亞芳就賺了將近10萬元。
1999年,賈亞芳在陜西省工商局注冊了“捷爾泰”商標。生意越做越大,她又萌生了在全國發展連鎖店的想法。中餐由于受口味的制約,難以標準化生產。為此,她研制了濃縮調料。只要按一定的比例在濃縮調料中加入溫開水,不管是誰,都能調出原汁原味。
由于有示范店的現身說法,全國各地的加盟者十分踴躍。賈亞芳對所有的加盟店都統一供料、統一門面、統一餐具、統一著裝。
為了保證原材料的統一,2003年她采用“公司加農戶”的形式,建成了寶雞市鳳縣千畝綠色花椒基地和隴縣千畝綠色辣椒基地。她每年給農民下訂單,農民優先保證為她供上等貨。上乘的原料,保證了涼皮的質量。比如隴縣的辣椒,肉厚、形長、沒有污染。澆的是天河水,上的是寶雞市關山牧場的奶牛糞。
現在,捷爾泰涼皮在全國已經開到200多家連鎖店,解決了2000多名下崗職工或其子女的就業,她在西安市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的涼皮加工廠。下一步賈亞芳要把中國涼皮打入國際市場,目前,“捷爾泰涼皮”已在新加坡、加拿大成功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