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青少年心理工作現(xiàn)狀

一、青少年心理工作需求巨大

關于青少年研究的文獻非常多,中國知網上記載了1937年以來的論文。從1937年的3篇,數(shù)量持續(xù)上升,截至目前,最高的時候是2015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都是在3萬篇以上,2018年2萬篇,開始有點下降的趨勢,文獻數(shù)量多的背后也反映出了社會對青少年研究的需求很大。

國家、社會、學校也積極回應著這樣的需求。

(一)國家從政策上體現(xiàn)了對中小學心理咨詢的重視

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艱苦奮斗的精神,增強青少年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隨后,教育部下發(fā)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2001年1月,中共中央發(fā)布了《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并指出“中小學都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在同年6月的《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中,更明確地提出“加強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999年,教育部成立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咨詢委員會,并委托有關省市教育行政部門和大學進行研究與實驗。2000年在上海、2001年在貴陽,分別召開了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區(qū)課題研討會,目前《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指導綱要》初稿已經形成。所有這些,表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已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加強了對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領導

目前,大部分省市成立了由教育行政部門領導組成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同時還成立了由大學、教科研心理專家組成的專家指導小組,負責中小學心理健康教科研的規(guī)劃、指導、協(xié)調、檢查及培訓工作。

北京市教委在2001年6月下發(fā)了《北京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綱要》,就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基本原則、目標與內容、對象與途徑、隊伍與管理、考核與評估等做了明確規(guī)定。遼寧省在2001年7月下發(fā)了《遼寧省教育廳關于加強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意見》,要求從2001年秋季開始,城市中小學要全面開展此項工作,2003年秋季,農村中小學要全面展開此項工作。天津市教育局制定了《天津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施與發(fā)展綱要》和《天津市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規(guī)劃》,作為指導天津市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依據(jù)。《上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規(guī)劃》要求上海市各區(qū)縣教育局1999年有20%的學校、2000年增加到35%的學校、2001年增加到60%的學校要達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要求。河北省石家莊市要求該市到2002年,農村25%的學校、城市75%的學校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學校、教師認識到了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學校開展了各種形式的心理咨詢,如“五個一工程”(一份小報、一個信箱、一個環(huán)境、一個電話和一個診室),更多的學校是建立心理咨詢室、建立學生心理檔案、開通心理熱線、設立心理信箱。一些學校還為心理咨詢配備了專、兼職教師,鼓勵教師接受培訓,積極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理論,并以此來推進工作。

北京市中關村第一小學自1996年建立心理咨詢室以來,一直定時向全校師生和家長開放,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北京信息管理學校以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課題為龍頭,推動了學校其他各項工作的開展。天津市第一中學則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放在班主任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上。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四中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后進生”轉化的突破口。

(四)師資培訓工作受到重視

許多省市非常重視師資培訓,如舉辦心理咨詢師培訓班、組織專家編撰教師培訓用書、參加有關高校舉辦的心理健康咨詢師專業(yè)研究生課程班、制定中小學專兼職教師資格認定辦法等。

上海市組織了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師研修班。天津市規(guī)定專職心理輔導與咨詢的教師一定要做到持證上崗,目前正在制訂后三年培訓計劃。北京市正在建立一支以專職為骨干,專兼職結合,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咨詢教育師資隊伍,并為專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設“心理輔導主任”崗位,納入教師編制,對于兼職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師,經過半年培訓,合格上崗,爭取每校3~5名。陜西省在2001年5月召開了全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場會。四川省成都市一方面把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方面的培訓與教師的繼續(xù)教育相結合,另一方面不斷引進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門人才。河北省石家莊市在2001年下半年成立了5個心理健康教育講師團,即每區(qū)成立一個,每區(qū)包括3~4個縣,以加大普及力度,并就理論和實際操作兩個層面進行培訓指導。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不平衡性

中小學心理咨詢在不同地區(qū)之間發(fā)展很不平衡。比如,有人對《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中的論文作者所在地進行了統(tǒng)計,北京、上海、廣東、湖南、山東、山西較多,陜西、西藏、海南、江西較少,少數(shù)民族中小學心理咨詢幾乎是空白的。這從側面反映了一些大中城市、沿海地區(qū)心理咨詢發(fā)展速度較快,而一些經濟相對不發(fā)達地區(qū)心理咨詢發(fā)展則比較落后。

在全國各個大中城市中小學都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心理健康教育開始被納入農村中小學校視野,引起了農村學校的關注。有些學校聘請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教師,為學生設置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的學校對在職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讓教師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論,使教師能夠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常規(guī)教學之中;有的學校設立心理咨詢室,并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師為學生解答心理問題。與此同時,很多教育管理部門為使農村中小學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走上規(guī)范、科學的發(fā)展軌道,對學校進行了相應的監(jiān)督、管理工作。可以說,這項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正軌。

(二)心理咨詢與社會需求的適應性問題

近年來,人們出現(xiàn)心理障礙的概率較高。中小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認知障礙、情緒障礙、行為障礙、性心理障礙以及神經癥等。有資料表明,有明顯心理障礙的中小學生占中小學生總數(shù)的20%。最近幾年,全國22個城市的協(xié)作調查組對4~16歲城市兒童的調查顯示,各類行為問題的總檢出率為12.93±2.19%。據(jù)我們的調查統(tǒng)計,存在考試焦慮的學生占50%以上,存在人際關系困擾的學生占30%以上,存在學習心理問題的學生占60%以上,存在青春期性心理困擾的學生更多,有些學生甚至存在嚴重心理問題和神經癥。這表明,社會對心理咨詢有很大的需求。

在心理咨詢實踐中,我們也越來越感到心理咨詢,特別是學校心理咨詢的現(xiàn)狀與社會的需求相去甚遠。近幾年來,某市的一位心理咨詢工作者接待了本地的心理求詢者來訪約500人次;接待來電約2000人次,郵件約5000封,覆蓋全國各地。不少求詢者提供這樣的信息:他們對心理求詢的需要不能得到及時的滿足。有的求詢者的來訪要排到下一個工作日,有的求詢者的郵件不能得到及時的回復,有的求詢者的來電因為心理咨詢專線占線不能及時通話。

就學校心理咨詢情況來看,絕大多數(shù)學校還沒有開展心理咨詢工作。不少外地來信、來電、來訪的求詢者就是因為本校和本地沒有心理咨詢機構,才不得不遠道而來求詢。有的學校雖然開設了心理咨詢機構,但是人員缺乏,不能滿足需要。這也從側面表明,心理咨詢有廣闊的社會需要,我們目前的心理咨詢遠遠不能適應社會需求。

(三)心理咨詢的專業(yè)性問題

第一是心理咨詢人員的專業(yè)性問題。

目前,我國從事心理咨詢的人員不少來自其他專業(yè)。一些醫(yī)療機構的心理咨詢人員來自醫(yī)學專業(yè),一些學校心理咨詢人員來自德育或管理專業(yè),相當一部分人員沒有接受過心理學的專業(yè)培訓。

第二是心理咨詢操作的專業(yè)性問題。

一種是心理咨詢德育化傾向。學校心理咨詢固然與學校德育有著密切聯(lián)系,但是心理問題不是思想問題,心理咨詢不同于道德說教。心理咨詢是一門專業(yè)性很強的工作,它有自己系統(tǒng)的理論、科學的方法、專門的技術。許多心理問題是不能用思想教育的方法來解決的。

在我們的心理咨詢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高一女生聽了同學講的鬼怪故事而發(fā)病,說她“看到”了鬼,哭鬧中教師把她摟在懷中才保持安寧。經過咨詢會話,她訴說了面對進入高中后成績的下滑,自己感到難以承受的壓力。可見,她的“見鬼”是在潛意識里運用退行作用這種心理防衛(wèi)機制的表現(xiàn)。當運用認知領悟療法,化解了心理重壓之后,女孩的癥狀逐漸消失了。可是,在此之前,有關人員卻對她進行大量的并不對癥的、關于破除迷信等的思想說教。有學生來信說每到考試的時候總要上廁所,以致不能堅持考試,這也不是思想教育可以奏效的。至于各種人格障礙及神經癥,更不是靠思想教育能夠解決的。但是,在目前的學校心理衛(wèi)生工作中,這些問題常常被當成思想品德問題來對待。

另一種是心理咨詢醫(yī)學化傾向。關于心理咨詢的很多研究表明,必要的時候心理治療需要藥物治療的配合,但在心理治療中不能盲目用藥。誠如心理學家郭念鋒先生所說:“對于各種心理障礙,能不用藥物的盡量不用,藥物治療本身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心理障礙。”心病還需心藥醫(yī),心理治療是一切心理障礙的基本療法。任何藥物對于心理障礙的治療只能是在必要時起輔助性的作用。試圖依賴藥物,對于心理障礙的徹底治療是不利的。如果說心理咨詢人員有什么靈丹妙藥,那主要是語言,即專業(yè)化的語言溝通以及非語言的影響,這是心理咨詢的特點所決定的。但是,有些心理咨詢人員片面地、盲目地采取藥物治療,這會影響心理咨詢的效果。在我們的心理咨詢中常常有這樣的案例,求詢者已經看過幾次心理門診,吃過不少藥物。他們說,醫(yī)生進門就給你開藥,并不和你交流,吃了很長時間的藥也沒有解決問題,今天這樣和心理咨詢師會話之后心病才得到醫(yī)治。可見,專業(yè)性的差距,直接影響心理咨詢效果。至于目前社會上某些所謂“心理咨詢”,玩弄算命先生那一套,危害的程度就更大。

三、探索中國特色理論體系

心理咨詢在中國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快速發(fā)展,反而出現(xiàn)種種困境和問題,除了管理制度和個人資質的問題,我們更應該把這一現(xiàn)象置于社會文化的大環(huán)境下進行觀察與分析,從而更好地理解這一問題。在很多研究者看來,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使心理咨詢在中國缺乏很好的生長土壤,雖已生根發(fā)芽,卻難茁壯成長。發(fā)展瓶頸的背后緣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和軟環(huán)境的缺失,政府的支持力度和民眾的認可程度與接受程度都遠遠不夠,整個社會未能形成一種有利于心理咨詢發(fā)展的觀念和氛圍。

一般認為,美國是現(xiàn)代心理咨詢的發(fā)源地,也是目前心理咨詢發(fā)展最成熟的國家。美國的中產階級一旦遇到諸如環(huán)境適應、人際交往、人格發(fā)展和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的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首先便會想到尋求心理咨詢師的幫助。美國人普遍樂于接受心理咨詢,他們把這種行為看得像吃飯、睡覺那樣自然和簡單。有人曾經這樣比喻,美國成功人士的臂膀是靠兩個人攙扶的,一個是律師,另一個就是心理咨詢師。據(jù)《中國新聞周刊》上的一項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每500個美國人中就有一名心理咨詢師,30%的美國人定期做心理咨詢,80%的人會不定期去做心理咨詢,這個比例是相當高的。

但是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認知行為方式使中國人很難認可并接受心理咨詢,無論在咨詢動機還是在咨詢過程和結果上,中國人都表現(xiàn)出與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和特點。在咨詢動機方面,西方人崇尚自我,重視精神生活的愉悅,他們樂于主動袒露自我、尋求快樂,而中國人對心理咨詢缺乏準確的了解,甚至抱有偏見,往往認為只有心理和精神有疾病的人才會去咨詢;還有很多人認為,心理問題是個人性格軟弱或意志不足的表現(xiàn)。而且儒家思想強調個人的自身修養(yǎng),中國人習慣于將自己的情緒內隱化,獨立去化解各種情緒問題而非疏導出來。在咨詢過程和結果方面,西方心理咨詢理論更強調情感陪伴和傾訴,他們認為來訪者應該為自己負責,咨詢師盡量不對來訪者的問題做具體的回答或直接的建議,中國人則屬于問題解決導向型,他們更希望代表權威的咨詢師能夠現(xiàn)場給出明確答案,一步到位地解決問題,如若不能得到滿意的回答,中國人便會認定心理咨詢是無效的。

由此可見,發(fā)源于歐美文化的現(xiàn)代心理咨詢在這樣的一種文化環(huán)境下多少有一些水土不服,而傳統(tǒng)文化塑造下的中國人也往往不太在意心理方面的問題,習慣采取獨自忍受和壓抑的處理方式,久而久之心理包袱就會越積越大,最終通過軀體癥狀表現(xiàn)出來。有學者就認為,心理問題軀體化正是一個帶有中國文化烙印的臨床現(xiàn)象。如果一直沿著問題取向的方式去研究、開展心理咨詢工作,會更強化國人的誤解,使心理咨詢更加步履維艱。

傳統(tǒng)的研究在于發(fā)現(xiàn)問題,建構理論,而針對性的解決方法又是怎樣的呢?目前的青少年心理咨詢的內容,大致就是學會認知行為療法、沙盤、正念等技術,再運用這些技術去做心理咨詢和治療,我覺得作為在社會上開展心理工作的人,尤其是解決青少年問題的工作者來說,一方面是適用性值得探討,另一方面是方法、技術也遠遠不夠。我們沒有形成一套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這個空間還很大,是我們需要提高的,所以,應該鼓勵心理工作者可以將工作做得再深入一點。思想要和當下的時代緊密聯(lián)合,我們要思考國家想要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才,社會渴望什么樣的人才,家長和教師更關注青少年怎樣發(fā)展,從而指導我們制定出屬于自己的、能夠幫助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一套咨詢策略。

這項工作不僅僅是咨詢工作,還包含了科研、教育、人才培養(yǎng)等內容。我樂見接下來可以有更多圍繞青少年工作的研究,如問卷調查需求及不平衡問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弋阳县| 鱼台县| 靖江市| 红安县| 张掖市| 徐汇区| 镇巴县| 手游| 六安市| 嘉荫县| 福州市| 上虞市| 松江区| 洪洞县| 盘锦市| 郎溪县| 巢湖市| 龙里县| 昌都县| 九龙县| 遂宁市| 沈丘县| 长葛市| 上栗县| 廊坊市| 永善县| 长岛县| 和静县| 潍坊市| 南投市| 高州市| 伊吾县| 庆安县| 宁乡县| 怀宁县| 柞水县| 包头市| 安庆市| 沙洋县| 嘉鱼县|